蜜雪冰城、絕味鴨脖、正新炸串(正新雞排)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萬店品牌。
除此之外,在一些“默默無聞”的領域中,也存在着萬店品牌。
比如,開店邦近期在濟南就發現這麼一家擁有兩萬家店的燒餅品牌——「盛億隆」。
「盛億隆」如同創始人李國印本人的性情,低調而踏實,所以在漫漫星河中,難以被人所關注。
我們希望通過以下2點,帶您走進低調的背後:
1.「盛億隆」因何起家?
2.「盛億隆」做對了什麼,在全國擁有2萬多家店?
# PART 1
「盛億隆」因何起家?
「盛億隆」創始人李國印是農民的孩子,自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子。
正因如此,16歲就開始學做燒餅的李國印才能在學成之後,創立自己的盛億隆集團。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盛億隆集團擁有了三家工廠、四家公司,主要生産調味品、預制菜加工和速凍餅,用以供應自己的2萬多家加盟店、各事業單位食堂,以及包括海底撈在内的各大餐飲品牌的日常銷售。
企業發展到這一步,背後也并非一帆風順。
2001年的李國印,16歲,孤身一人到天津學習“打燒餅”的手藝。後來,因為各種機遇和挑戰,李國印從天津到了北京。
北京與天津的距離,雖然現在高鐵隻需要30分鐘的車程,但是就“打燒餅”這件事,還是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比如,北京燒餅不同于天津燒餅的四四方方,也沒有天津燒餅那麼實心。
看着這兩者的差異,李國印靈機一動,就融合了北京燒餅和天津燒餅的特點,做了一款自己的燒餅。
(圖源:盛億隆)
于是,「盛億隆」就在2001年應運而生,并在北京接連開出了7家門店。
但好景不長。
2008年,北京開始了強有力的城市市容整頓。李國印的「盛億隆」不斷被拆遷,不斷被驅趕。
在外界條件迫使下,李國印開始到河北、西安、山東等地進行市場調研。調研之後,李國印發現還是山東好,不僅有市場,而且經營成本也低。最終,他也順利将「盛億隆」的總部落在了泉城濟南,并打造了自己的後端供應鍊。
那麼,「盛億隆」又是如何從門店端走向供應鍊端?
「盛億隆」門店最開始的拓展,主要是因為老鄉通過加盟門店賺到了錢。
在中國這樣的熟人社會,老鄉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僅高效、快速,而且因為具有極高的信任,所以洽談成交的速度也非常快。
這樣,「盛億隆」就從一家燒餅品牌變成了一家燒餅連鎖品牌,李國印也就從一家燒餅店的老闆變成了一家燒餅連鎖品牌的老闆。
企業在發展,但大量加盟商的湧入,也給「盛億隆」造成了兩方面的困擾:
第一,大量加盟商需要培訓,總部需要增加培訓和督導數量;
第二,加盟商雖然通過技術培訓能夠制作燒餅,但産品主要依靠人工,無法保證産品品質的一緻性。
針對這兩方面的困擾,李國印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并相繼在2010年、2015年、2018年成立了技術推廣公司、芝麻仁加工廠、速凍餅加工廠,以及相對應的研發團隊。
通過技術和統一的生産工藝實現标準化,以減少人為的不可控因素和人工成本。
(圖源:盛億隆)
# PART 2
「盛億隆」做對了什麼,
在全國擁有2萬多家店?
面對大量加盟商的湧入,很多連鎖品牌要不因為組織力無法及時賦能加盟商而走向衰退,要不因為供應鍊無法覆蓋所有門店而導緻産品參差不齊,最終緻使門店失去賺錢能力。
在與李國印溝通的過程中,開店邦發現「盛億隆」存在也出現過類似情況,但問題都被一一解決。
當我們聊到,為什麼有些門店能夠賺錢,有些門店卻不能賺錢時,李國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裡面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很多加盟商學到的更多是技術,是表面的東西。實質上,他們還不會做買賣。
據李國印透露,「盛億隆」的所有加盟商都能夠賺錢,核心還是在于他們能夠自己做買賣。
而買賣的背後,是一整套系統流程的輸出。
目前,「盛億隆」從選址、裝修、門店運營、培訓、供貨都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體系,能夠完整輸出給加盟商。
以選址為例。
除去一些不為加盟商提供選址服務的連鎖品牌,還有一些連鎖品牌隻要看見人流量大,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好地方,就會在這附近選址開店。
但是,但是,但是,「盛億隆」并不這麼幹。
他們是怎麼選址的?
首先,在确定某一位置前,他們會測量這一位置周邊的人流量,以及測算路過這一位置的人流量。
其次,調研這一位置周邊的人群主要有哪些消費習慣。比如,會買什麼,會吃什麼,客單價大概是什麼情況。
最後,根據調研得到的數據測算自己的門店一天大概可以賣多少,除去一些成本後又會有多少利潤。如果測算的結果是正向的,那麼這個位置就是合格的。
(圖源:盛億隆)
我們接着以門店運營為例。
一家連鎖品牌,最熟悉企業經營的就是老闆,尤其是從業務起家的老闆,對于業務和市場有着極強的敏感度。
所以他們對員工的要求往往就是“聽話,照做,别發揮”。
「盛億隆」就是這麼一家連鎖品牌。對于門店的運營就是要遵循“買賣”的準則。
如果要統一企業上下的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盛億隆」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讓員工充分了解公司,了解企業文化,了解自己的業務。
其次,确定自己的崗位指責是什麼,要做哪些事情。
然後,了解自己的業務在總部是一種什麼執行标準。
最後,聽話、照做、别發揮。
比如,門店要做一場營銷活動,總部負責總策劃,門店員工經過前期與總部的溝通和理解,在活動落地上切實做到聽話、照做、别發揮。
(圖源:盛億隆)
結語:
創業,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雖然隻是簡單的兩個詞:“發現”、“解決”,但是背後卻蘊藏着各種錯綜複雜的系統。
每一位創業者要做的,就是理清其中的邏輯和關系,并提出相對應的方向、目标和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