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橋效應——刺激的條件下,我們更容易愛上對方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吊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産生的生理反應,從而覺得,自己是愛上了對方,這是愛的感覺。
霍桑效應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梅奧提出,是指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沒有女生的場所,男生通常都不修邊幅、舉止随意,但是一旦這個場所有女生存在,他們就會注重形象,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會被異性關注,所以會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3、首因效應——一見鐘情的産生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系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确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着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近因效應是心理學家A·盧琴斯根據實驗首次提出,指在多種刺激出現的時候,我們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會占據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被稱為“新穎效應”。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幸福遞減定律”,是指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從某物品中所得的滿足,會随着物品增多而減少。正是在這個定律作用下,相愛越久,相處越深,對另一半的心理期望值就越匮乏和不滿,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現象的出現。
6、沉沒成本效應——投入越多越不願放手
沉沒成本效應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如時間、金錢、精力等。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既要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要看自己對這件事情上的投入。
所以,有的人甯願浪費時間,也要堅持看完無聊的電影;有的人明明投資了虧本的生意或者股票,也不願意放棄割肉,都是因為已經投入太多,沉沒成本過大而難以割舍。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産生适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也即人的情感、觀念和行為,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識的影響。
它作為一種心理學啟示就是,你的贊美、誇獎和願望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讓被期望者在無形的力量助推下,按照你的期望去做。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就能讓另一半成為你所期望的樣子。
8、禀賦效應——人類的損失厭惡禀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這說明人類天生就對失去有着根深蒂固的厭惡情節。
9、墨菲定律——擔心害怕的事情總會發生墨菲定律是指你越害怕發生的事情,越可能發生。
愛情中的墨菲定律,當你懷疑對方出軌,很快就容易會發現真的有第三者的蹤迹;當你認為這段感情很累,有預感它不會走到最後,沒過多久你們就會分手;你害怕失去他,對他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結果往往更容易失去他……,
因為當你害怕一件事的時候,你就更可能因為害怕把事情搞砸。
深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書籍《非暴力溝通 · 兩性篇》譯者,大連市心理協會會員,34歲, 已婚已育,願意分享我的态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