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 向利萍 醫師原創
之前很多好奇的寶寶們已經發問了,為什麼自己每天早晚刷牙還是會染上“牙周炎”這個怪疾呢,牙結石難道不是每個人都有嗎?
最後這個問題是恰到好處了,來看看去年國家衛計委發布的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說牙周醫生任重道遠了!
然而,牙周疾病患病群衆的年齡段遠遠超過我們想象,小至天真爛漫的兒童大至白發婆娑的老年,都被牙周疾病困擾着、折磨着,導緻“談牙周病色變”。
既然患者群體如此之大,對症下藥才是最基本的解決問題之道。
所以今天你們的向醫生将帶領大家一起解密牙周疾病的罪魁禍首-----牙菌斑。
通常在我們進食後,如果不及時清潔,牙齒的頸部1/3以及鄰間隙等不易清潔的地方會堆積一層緻密的生物膜。
這些物質則給細菌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培養基,在其中進行繁殖、擴散,并分泌有害的化學物質引發炎症反應,前面所提及的這些物質混合在一起則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即牙周疾病的始動因子。
這種生物膜實際上是細菌性斑塊,它不能被水沖掉或者漱掉,而滞留了12小時的生物膜則可被染色劑着色,如上圖所示(因此早晚刷牙真的很重要呀)。一個星期後便可以形成更為複雜的細菌群體,即危害性更大。
如果我們沒有及時通過日常的護理工具(牙刷、牙線、牙縫刷等)将其清理幹淨,牙菌斑則進一步礦化成為牙石。
礦化的成份則主要來源于唾液或者龈溝液,根據牙石沉積部位不同,可分為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龈上牙石則是自己肉眼可見的,龈下牙石則需要通過專業探查才能發現,甚至更為隐秘的龈下牙石需要通過牙周翻瓣手術進行去除。
據流行病學調查,牙石量與牙周炎呈明顯的正相關。而牙石的緻病作用主要與其表面堆積的牙菌斑有關,同時,牙石的多孔結構也吸收了大量細菌毒素,是導緻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的主要原因。
“洗牙”,你也許并不知道,它其實有一個更高大上的名字“龈上潔治術”,即通過潔治器去除牙龈以上的結石、菌斑和色漬,并進行抛光,以延遲它們的再次沉積。
而目前多數情況都是采用超聲波潔牙機進行龈上潔治,它是我們牙周基礎治療的第一步,也是我們日常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通過“洗牙”,去除了口腔内細菌的天然培養基,進而減輕牙龈的炎症、阻止牙周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然而,“龈上潔治術”畢竟隻能去除牙龈以上的牙石等刺激物,那麼我們牙龈下方---即龈下牙石該如何治療呢?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針對牙龈下方的炎性刺激物,我們牙醫則會采取“龈下刮治術和根面平整術”來應對。額,專業名詞晦澀難懂是嚒,其實就是通過更為精細的器械去除牙根表面的牙石和牙龈内部的炎性肉芽組織,從而使得牙周組織恢複健康,與牙根更為貼合。這下你是否該點頭示意了解了呢~~
講到這兒,很多人不免為難了,“嗯,我們也知道潔牙有好處,但是潔牙後牙縫變得好大,實在影響美觀,甚至還會出現牙齒敏感,讓人望而止步呀!”
什麼??潔牙後牙縫變大??no、no、no這個鍋潔牙可不背喲~~~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牙縫變大呢~~~下面幾張圖片将向你揭示其中的原委:
上圖中,第一張是患者初診的口内照片,就診原因是牙龈刷牙出血,第二張是患者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後一個月複查時的口内照片。對比之後較為直觀的感覺是牙縫變大了,是嗎?
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其實是我們圖2中的牙龈體積變小了,即“牙龈消腫了”,而骨量經過治療後,沒有再繼續減少(如下圖所示,左邊為治療前,右邊為治療後)。
也就是說,你看到的牙縫變大隻不過是因為“牙龈消腫了”,而導緻牙龈紅腫、牙槽骨破壞的罪魁禍首乃是你“不忍割舍”的“牙石”,它鸠占鵲巢般長年累月占據了本該是由牙槽骨和牙龈填滿的牙間隙,并害的“牙槽骨流離失所”、“牙龈黯然失色”。
說到這兒,你還想要“護着它”嗎?
健康狀态下,我們的牙槽骨在釉牙骨質界下方2mm的位置,即下圖中黃線的位置,而牙周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如下圖中紅線的位置所示,“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下,牙齒則會出現松動。
因此,及時去除牙齒周圍的牙石等刺激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為了“所謂的美觀”,任由牙石侵占領土,待疾病發展到後期時,不僅花費更高,而治療效果也更差,所謂千金難買一笑。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您的牙齒将由您自己和口腔醫生共同來守護。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這兒了,咱們下期再見!對了,如果你有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編文建議可以留言哦~~~或者直接來找你們的向醫生吧!我在寶安婦幼口腔科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