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皮膚發黃發癢該怎麼治療

皮膚發黃發癢該怎麼治療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06:16:25

  我們的皮膚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人任何異樣感覺的,如果出現了瘙癢的症狀,那麼有可能就是皮膚過敏。而這種情況還是很好治療的,隻需要遠離過敏原,稍微調理一下即可。有一些人皮膚不但會出現瘙癢的症狀,而且皮膚會發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怎麼治療比較好呢?

  皮膚發黃發癢一般是由于黃疸所緻。

  黃疸(jaundice)是高膽紅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的臨床表現,即血中膽紅素增而使鞏膜、皮膚、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正常血中膽紅素不過17μmol/L(1.0mg/dl),如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見黃疸時,可名為隐性或亞臨床黃疸。黃疸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一種症狀和體征,尤其多見于肝髒、膽系和胰腺疾病。

  黃疸是肝功能不全的一種重要的病理變化,但并非所有的黃疸都是肝功能障礙引起的,例如紅細胞破壞對多引起的溶血性黃疸,肝外膽管阻塞引起的阻塞性黃疸。

  治療方法

  1.治療性試驗

  (1)激素治療試驗:口服潑尼松(強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膽汁郁積者在治療後,血清膽紅素常較治療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膽汁郁積者則治療後膽紅素下降不明顯。但本試驗有假陽性或假陰性,故判斷結果時應慎重。

  (2)苯巴比妥治療試驗:苯巴比妥對肝微粒體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及肝細胞Na -K

  -ATP酶有誘導作用,及促進膽汁的運輸與排洩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對肝内膽汁郁積有效。對其療效評估或判斷同強地松試驗。

  (3)熊去氧膽酸(UDCA):熊去氧膽酸有刺激膽汁分泌,減少疏水性膽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轉為親水性膽汁酸,從而減少細胞毒性,保護肝細胞,并使膽管上皮細胞免受疏水性膽汁酸的破壞,故可用于肝内膽汁淤積的治療。熊去氧膽酸常用劑量為10mg/(kg/d)。如熊去氧膽酸聯合應用甲潑尼龍(強的松龍)等藥物後,可明顯增強療效。

  由于發生黃疸的原因很多,在分析、判斷時必須結合每一例患者的具體情況,例如,溶血性黃疸持續時間過長,患者持續貧血後,肝細胞可因缺血、缺氧而發生損害,此時就可能具備溶血性或肝細胞黃疸的共同特征;再例如,阻塞性黃疸持續時間過長時,膽汁排洩功能嚴重受阻後必然會導緻肝細胞受損,故此時也可表現為阻塞性與肝細胞性黃疸的共同特征。雖然黃疸的鑒别方法很多,但是經過詳細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再結合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50%~70%的黃疸原因可獲得确診;如再經過B超、CT或MRI或者膽管造影等檢查,确診率可提高到90%~95%。約有5%的患者需要作剖腹探查後始能明确診斷。最後還有不足5%的黃疸患者雖經多種方法檢查,但還有可能成為原因不明者。

  2.黃疸的治療原則

  由于引起黃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療上主要應針對病因,隻有當病因消除後,黃疸才能減輕或消退。黃疸的治療原則應着重注意以下幾方面。

  (1)如考慮黃疸系溶血所緻,則應積極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嚴重者可适當輸血治療。

  (2)若黃疸系肝細胞變性、壞死所緻者,應積極進行護肝治療,但由于多種護肝藥的療效并不确切,故隻需選用1~2種,而不應使用過多的護肝藥,否則還會加重肝髒的生理負擔;如系中毒性肝炎所緻,則可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以加速肝細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門冬氨酸鉀鎂等藥物是目前常用的減輕黃疸的

  藥物。某些中藥如茵栀黃、苦參或苦黃等藥物均有消炎、利膽及降黃作用,可酌情使用。

  (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黃疸系因膽道結石所緻,則應及時行十二指腸鏡下乳頭肌切開取石術或行外科手術治療;如系癌性梗阻或膽管外新生物壓迫所緻者,應早期行手術治療。無手術治療适應證時,為減輕症狀,可行十二指腸鏡下放置鼻膽管引流,或經十二指腸乳頭放置引流管、或經皮肝内擴張膽管穿刺置入導管引流膽汁術。

  黃疸患者的飲食要多多注意,平時要以清淡的食物作為主要食物,不适合吃那些辛辣而且油膩的食物。每天吃的食物都應該盡量選擇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的食物,主要就是那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比如魚肉、牛肉等等。别忘了還要吃那些維生素多的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