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網絡,一個當今時代十分熱門的話題,一個令萬萬千千父母感到驚恐的詞語。但是,身為父母你注意到了嗎?現在孩子能玩耍的空間越來越少,曾經我們玩耍的那片樂土是不是早已經被鋼鐵混凝土的高架橋和林立的高樓占據,為看不到邊的鐵栅欄所“圈地”了?
你不禁要問--除了上網,我們的孩子還能做什麼?
孩子是從網絡裡搜尋一種叫“快樂”的東西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青少年心理科是一個治療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機構,在這裡,18歲的女孩阿芬(化名)正在和九十多名孩子正在分成五個班級做團體遊戲和拓展訓練,齊聲呐喊的口令和歡快的笑聲不絕于耳。相比那些男生,阿芬所在的女生版多了幾分文靜,十幾個女孩子正歡快地準備文藝彙演。而誰能想到就在半個月前長達五年的時間裡阿芬已經無數次想到過自殺了,她苦笑着對我說:“我不知道活着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沒有網絡可能我已經死了,要是哪天真的要死了我最舍不得的可能就是我的遊戲和衣服了。”
和很多沉迷網絡的少年一樣,阿芬的生活是沒有快樂的。5歲那年舉家南遷廣州,從那時起這個湖北女孩就要整天面對脾氣暴躁、整日酗酒的父親和嚴厲苛刻的奶奶,而懦弱的母親在外打工隻身承擔着這個家的開銷和丈夫的酒錢,根本沒時間陪她。
五年級之後,阿芬再也不能忍受這個沒有任何快樂而言的家庭,終于搬出去一個人住了。從此陪伴她的是亂糟糟的房間、一台老電視、一堆零食和一張床,有時候看着看着電視就睡着了。她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吃穿住行,她性格内向、沒有朋友,還偏偏喜歡裝出來十分外向的樣子,據她說她怕别人以為她内向就不喜歡他;她長得弱小,而又屢次和男生打架,因為她願意别人覺得她是個壞女孩,那樣“就沒人敢欺負我了”。
網遊!16歲的阿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電腦,從此她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跑出去上網打遊戲了,從此她在她呆了幾年的小房間裡就可以開始自己虛拟的幸福生活了。打遊戲沒日沒夜,小芬辍學了……然而,一旦關了機,阿芬的世界馬上被黑暗包圍,“躺在床上睡不着,我不停問自己我真的快樂過嗎,如果人生沒有快樂那還有存在的意義麼,那時候我想到的隻有死!”阿芬說。
“每當睡完覺、睡完覺我就鬼使神差地走到了電腦旁邊,離開了電腦我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玩網遊的時候那種開心你是不能理解的。”同為這個心理醫院收治的青少年,20歲的大甯來自大學城的一所高校,他說像他這樣的同學很多很多,尤其是男生,你可以不會打籃球、不會踢足球、不會唱歌,但是如果你不會打遊戲,别人會認為你有問題。
不知道怎樣能開心的孩子,把網絡當成了玩耍的樂土
作為一個幫助青少年戒網瘾的心理醫生,該院的劉靜醫生說:通過她和來訪者的交流發現,像阿芬這樣把網絡當成心靈寄托的占了網瘾少年的大多數,他們在網絡中可以找到父母給不了的快樂,可以抛棄學校繁重的功課和社會有行與無形的壓力,總之,“打開電腦,和朋友一起玩,我很快樂。”
劉醫生說:很多孩子來到這裡戒網瘾并非自願,就像剛走進初級班的那一天一樣,一般在長達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多數孩子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任何笑容,甚至不回答心理醫生善意的詢問,對周圍的心理醫生、老師、教官和學員充滿抵觸。緊緊地封鎖着内心,捂避着熱情,隻有心理醫生再進一步的用溫情和良言去“破冰”,取得信任,那才算到了柳暗花明之地。度過了初級班的半個多月,心理醫生開始了心理教育課程和個體心理輔導,而此時“心理遊戲”這個重要的幹預技術開始經常出現。心理遊戲能讓學員通過觀察、學習、體驗,進一步認識自我,探讨自我,接納自我,從而幫助他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态度與行為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思考、去感受,在同學相互影響、相互支持中發現平時不曾留意的問題和道理,而且通過遊戲心理醫生還可以發現需要特别予以幫助的學生,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
所以“心理遊戲”是心理醫生幹預網瘾的一個“法寶”,“玩耍”在矯治青少年問題上都起那麼大的作用,可見用健康的方式去玩耍在平時是多麼必須的啊。其實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玩耍是孩子最好學習課堂,在玩耍裡面他們可以快樂地唱歌、跳舞和做遊戲,同時也學到了對他們成長有幫助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穩定情感、協調情緒,同時鍛煉了身體、提高了運動能力和社交能力。
有的家長為自己很少在家陪孩子覺得内疚,就盡量滿足孩子各種要求,尤其經濟上的要求,其實這些家長根本不懂怎樣才是真正愛孩子,愛孩子需要的是“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陪孩子玩耍是最能考驗父母到底愛不愛孩子的,而一味的在經濟上溺愛,恰恰說明了父母想擺脫教育孩子,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責任,隻會讓孩子更加拒絕獨立,覺得凡事都來的天經地義,長此以往,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喪失了生活追求。
專家:尊重孩子,給孩子玩的權利
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去正确地引導孩子去玩耍呢?
1、學會理解、尊重孩子的“遊戲”和樂趣。
時代在發展,包括互聯網之内很多事物都在更新,很多東西做家長的根本就不了解,而一味依靠自己的主觀看法評價對錯,試圖控制孩子,無意識裡想把他們當成“乖乖女、乖乖仔”。其實孩子們玩的熱火朝天的遊戲,我們多半根本不知道遊戲的規則,不知道他們的樂趣所在。我們在拒絕遊戲的同時,也拒絕了孩子。孩子從父母那裡尋找不到理解和支持,怎能建立起來溝通關系?
2、給孩子玩的權利,讓孩子有自己玩耍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一部書,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堂,尊重孩子玩的權利就是尊重他的選擇。我們不能讓孩子無節制地玩,但是我們要讓孩子玩的時候更加盡興,要讓孩子在玩耍的同時學會思考問題、學會承擔責任、學會遵守社會秩序、學會尊重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一起組織遊戲,進入角色的話,那是最好的。組織一次家庭遊戲能使家庭成員融為一體,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話題,使溝通更輕松、有趣。适當時候給孩子營造一個夢幻的空間,制造一個童話般的氛圍。比如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或者聖誕節的時候,家長努力與孩子進行詩情畫意般的的交流。這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巨大的歡樂,所有溝通都在樂趣之中進行。
3、在他們的玩耍中發現孩子的長處。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亮點,而這些亮點恰恰是孩子最看重的,最需要鼓勵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然而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并不能發現。就算是一個遊戲成瘾,三天三夜“包夜”上網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執着、意志堅定。他們在堅守自己的快樂,為了遊戲角色不停努力。隻有父母發現了這些,孩子才能和父母說出心裡話,才能把“敵人”變成“朋友”。
4、讓孩子開心地玩,但是必須給他們規則。
教育孩子“規則”是必須的,但是這種規則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長要和孩子單獨商議,比如多久可以上一次網,爸爸媽媽多久陪孩子出去玩一次,爸爸媽媽犯了錯誤怎麼辦等等。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後,都要嚴格遵守,賞罰分明。而絕對不是父母強加的規則。
5、要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同時父母注意把握以下原則:
1)快樂是玩耍的第一原則。不要為了讓孩子“更全面”,強迫他玩不喜歡的遊戲
2)玩耍要自然,不要把玩耍變成刻闆的學習。
3)最好的玩法是既簡單又有趣,不要給孩子特别多的指導和命令。
4)玩耍可以有很多方式,應該學會創造一些你孩子喜歡的。
5)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比如孩子學會了合作和分享,一定要給他擁抱、親吻作為獎勵。
親子間的遊戲能補救當今社會孩子玩耍空間越來越少的缺陷,同時有利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改善夫妻關系和讓孩子學會感恩和對父母的理解。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去玩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