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學時追着美劇“别對我說謊”看,看完之後還要實踐一下裡邊用的識謊妙招。幻想有一天能像Dr.Cal Lightman那樣從别人的動作表情中識别誰在說謊。每一集的劇情裡,Cal博士都能通過識别他人的微表情找到真正的案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也能像Cal博士那樣識别别人的謊言呢?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人會很好的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你看不出他是真的高興還是曲意逢迎。但事實上,這些僞裝的很好的人也會通過“微反應”洩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說,心理學認為“微反應”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并不受我們大腦的理性控制,通常都會在你意識不到的情況下表現出來。而且,它恰恰能反映一個人内心的真正意圖。
“微反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内容:“微表情”,“微動作”,“微語義”。具體來說,人大概有以下幾種“微反應”。
凍結反應,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時的第一反應。
突如其來的刺激,會讓人瞬間出現短暫的停頓,用來看清狀況,判斷對策。如果在一個問題後,對方出現瞬間的行為停滞,說明這個問題讓對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對方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
安慰反應,是人受到負面刺激(批評、壓力、否定等)後可能出現的反應。
安慰反應在說謊的時候尤其常見且明顯,因為說謊是迫于某種壓力而進行的行為。如果對話的情境可以确定存在某種壓力,那麼安慰反應可以映射出此人當時的内心狀态——不舒适。
逃離反應,是人感受到厭惡或恐懼的時候會産生的反應。
如果面對的刺激具有威脅性(可能傷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沒有改變局面的信心,則會出現逃離反應。遠古時代的逃離是跑,現代社會的逃離則多數比較隐晦。出現逃離反應,可以判斷出行為人内心對刺激源所持的負面心态,厭惡或恐懼。
仰視反應,是對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異、勝敗預測、優劣定位進行判斷後的反應。
進化積累的本能,使得人會仰視比自己高大的對象,蔑視比自己矮小的對象;反之,人也會本能地盡量擡高自己的身體以期建立優勢,也會在認慫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放低。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體态高低,可以判斷其内心的自我定位。
愛恨反應,是人際之間心理距離的兩個極端——愛和恨所主導産生的反應。
愛的時候會希望對方也能愛,會擔心對方不愛;恨的時候會主動拉開距離,會咬牙切齒地質問“為什麼不愛我”,還會幹出更瘋狂的舉動。身體間的距離,可以體現出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體現出其内心的喜愛與厭惡。
領地反應,是人在自己的“領地”中所表現出來的領導風範。
自己的地盤裡,人會表現得放松、自在、威嚴,還可以絲毫不費力地指揮。如果有人敢于挑戰自己的領地範圍,則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和反擊。觀察人的姿态和動作,可以判斷出其内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戰對方心中設定的領地範圍,可以激起強烈的憤怒,這些可以幫助建立心理測試中的有效刺激。
戰鬥反應,是憤怒的最強體現。
引發憤怒和戰鬥的原因,無論多麼具體,都可以歸結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脅,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對生存的威脅,“沖冠一怒為紅顔”則可以溯源到對繁衍的威脅。一旦戰鬥反應出現,除了可以逆推出憤怒情緒之外,還可以預見到“不會輕易放棄”的行為趨勢。
勝敗反應,是戰鬥結束之後的表現。
勝利的人趾高氣昂,失敗的人垂頭喪氣。如果經過戰鬥之後,觀察到被測試人的勝敗反應,則可以用來分析此人心态,還可以用來預測事情未來的走向。
了解了這些具體的微反應,我們就能根據對方的表現來判斷其真實的内心感受,從而做出最正确的行為反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