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香港故宮博物館設計建設紀錄片

香港故宮博物館設計建設紀錄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9:22:56

中新社香港6月19日電 題:由匠心設計到精準建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誕生記

中新社記者 曾平

由開工到竣工曆時982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維港海濱拔地而起。建築師匠心獨運,構思出呼應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博物館藍圖。建設者全力以赴,利用先進科技,精準建造這座造型獨特、工藝精緻的建築物。

香港故宮博物館設計建設紀錄片(由匠心設計到精準建造)1

維港新地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将于7月2日正式向市民開放。李志華 攝

“經曆五波疫情的沖擊,但沒因疫情停工一天。”中國建築國際集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王勇告訴中新社記者,高峰期現場單日施工人員達1400人,累計施工人次超過70萬。團隊力求将所有工作做到最好,以保證博物館完美地開幕。

經曆潛心設計期和攻堅克難的建設期,這座承載着京港文化連接的嶄新博物館,而今如期矗立在西九文化區的西邊盡頭。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師嚴迅奇的構想中,這棟建築物猶如一件散發着中國古代氣色的大型雕塑品。整體建築為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的結構。外牆的輪廓、肌理和朝向布局,讓其吸收不同季節和角度的太陽光後,明顯地呈現出不同視覺效果。

香港故宮博物館設計建設紀錄片(由匠心設計到精準建造)2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王勇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在王勇眼中,落實此項目的難點在于:造型獨特,工藝要求極高,機電系統複雜,工期緊湊。“外觀結構是傾斜的,尤其在東面,最高的斜度達到了一比三。”他介紹說,這裡有4層懸臂結構,最大的懸臂長度達14.6米,施工采用組合結構的方法,所有鋼結構的總用工量接近480噸。

建築外牆外挂着米金色的4022件帶孔鋁闆。“從不同距離、角度去欣賞和感受,讓人聯想到故宮建築。”王勇說,每件鋁闆的大小、尺寸、彎曲程度不一,要求設計、生産等每一步都要有極高的精準度。團隊初期曾制定10款不同模型進行抗風分析和設計優化,施工圖紙曆時半年完成,共有超過9萬份。到現場安裝鋁闆,誤差要控制在3毫米内。“這是很小的誤差。”

嚴迅奇希望博物館内部的空間布局是引領和鼓勵訪客去探索的,于是參照紫禁城中軸空間平面遞進的局部,垂直設計了層層遞進的3個中庭,每個中庭由波浪形、仿如琉璃瓦的天花闆連接起來。

香港故宮博物館設計建設紀錄片(由匠心設計到精準建造)3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王勇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這是館内最有特色、最有效果的地方。”王勇講解道,曲面造型的金屬天花闆與外牆的顔色相呼應,使用BIM(建築信息模拟)技術生産加工,内有大量機電設備。中庭的地闆和牆身以天然石材為主,牆身有白色石膏裝飾條,防潮能力很高,能調節館内濕度。

博物館的9個展廳也是施工交付的重點。為方便後續布展,王勇帶領團隊在整體工程竣工前,提前完成了展廳的交付。“展廳要有恒溫恒濕的空調設備和系統,消防設備和隔音的要求也非常高。”王勇透露,館内采用了基本是香港最高級别的消防系統,在主要擺放展品的儲藏室内,有大量惰性氣體,一旦出現火情,展品能獲得最好的保護。

保護珍貴展品的思路貫穿博物館的籌備過程。為确保展廳恒溫恒濕,承建方做了大量設備調試工作。而按嚴迅奇最初的構想,最上面可見日落景觀的中庭會擺放很多植物,但為避免出現昆蟲,綠化元素最終隻隔着玻璃出現在中庭的露台。“這是比較後期的調整,但可能比我早前的設計更好。”嚴迅奇說,因為竹在室外随風搖擺或受太陽直曬,生命力變得更強。

嚴迅奇認為博物館建築最重要的特質在于提供有吸引力的參觀體驗,逛完讓人感覺身心舒暢與精神自由。在他看來,博物館本身也會将文化氣息散發出去,令周圍區域更有活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文化區内其他建築物之間隔着公園,每個建築物都可通過公園進行時空對話。

“這座博物館會永久存在于香港一個最有地标性的位置上。”王勇為參建這座象征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博物館,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将高質量按時完成建造工作當成一種使命。見證了這棟建築物誕生全過程的他說:“我們參與了曆史。”(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