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人們将産後一個月稱為“坐月子”,但實際上,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身體許多器官并未得到完全的複原。比如,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時間才能恢複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胎盤附着處子宮内膜的全部再生修複也需6周;産後腹壁緊張度的恢複也需要6周到8周的時間。如在此期間産婦幹重活,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
一、産婦的個人衛生
傳統上認為:産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
1、“月子”裡産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并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幹燥。惡露會在大約産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幹淨。
2、一般産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周後可以洗淋浴。
3、居室内經常通風,室内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将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産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産婦中暑。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②開冷氣時不要将風口對着産婦,并将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适宜的。
③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幹的衣服;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喂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4、産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内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裡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産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隻要體力允許産後第2天就應該開始刷牙,最好不超過3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孕期注意攝取鈣營養,保持口腔衛生,避免使牙齒受到損害。
②産婦身體較虛弱,正處于調整中,對寒冷刺激較敏感。因此,切記要用溫水刷牙,并在刷牙前最好先将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刺激對牙齒及齒龈刺激過大。
③每天早晚和睡前各刷一遍,如果有吃夜宵的習慣,吃完宵夜後再刷一遍。
④可在産後的3天采用指漱,即把食指洗淨或在食指上纏上紗布,把牙膏擠于手指上并充當刷頭,在牙齒上來回、上下擦拭,再用手指按壓齒龈數遍。這種方法可活血通絡,堅固牙齒,避免牙齒松動。
5、至于剪指甲、趾甲也可以照常進行,指甲是角化了上皮,根本不存在“剪刀風”的問題。
6、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除去保護乳頭和乳暈皮膚的天然薄膜,造成乳頭皲裂,影響哺乳。
二、剛生完BB的注意事項
1、分娩後數小時不要吃整個的雞蛋
雖然我國一直有吃雞蛋下奶的習慣,但醫學研究表明,分娩後數小時内産婦最好不要吃整個的雞蛋。因為在分娩過程中産婦體力消耗較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會下降。若分娩後立即吃雞蛋就很難消化,這會增加胃腸負擔。因此在分娩後數小時内,應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2、産後應喝蔬菜湯
很多媽媽産後馬上喝全湯催奶,導緻乳腺導管堵塞,乳房脹痛加劇,不利于下奶。産後進補要根據身體狀況,多數媽媽并不缺乏營養,最好先喝些清淡的蔬菜湯,5天以後再喝全湯。
推薦:原味蔬菜湯。将各類蔬菜主要是根莖花果不加任何調料煮湯,味道清香,可以當茶喝,在産後當天(剖腹産次日)即喝有極佳發奶作用。
原料:黃豆芽、西蘭花、菜椒(青椒、黃椒、紅椒均可)、紫甘藍、絲瓜、毛豆、西葫蘆,每次選擇4種以上即可。
制作:把各種蔬菜放入鍋内,加入适量清水,煮爛後取湯水飲用。
注意!喝原味蔬菜湯的同時喝豬蹄湯、鲫魚湯、雞湯等會影響發奶效果。
另外,産後最初幾天,産婦幾乎都有便秘的困擾。這是由于腸道和腹部肌肉松弛的緣故。所以,順産的産婦從分娩當天就可多補充液體和吃些青菜水果來加以改善。
誤區:傳統說産婦坐月不能吃青菜,否則BB拉肚子
解釋:老人們擔心的拉肚子問題,很多時候指的是嬰兒的大便呈綠色。嬰兒偶爾會有墨綠色大便是因為食物殘渣經膽汁消化,而膽汁是黃色并使大便成為酸性,排出後與空氣接觸,偶爾會變成綠色。一般喂母乳的大便容易偏向酸性,有可能成為綠便排出。另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并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還有:(1)未吃飽的嬰兒也可能拉綠色的稀大便,屬于饑餓性腹瀉。(2)媽媽吃得太油膩,嬰兒也會消化不良,拉綠色大便。因此媽媽的飲食要均衡。
母乳喂養嬰兒,糞便一般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藥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隻要BB的糞便符合上面所說的,并且無其他異常狀況,就不用過于擔心。因此BB某次綠色大便并不是媽媽吃了青菜,BB消化不良。
3、産後三天内可以喝清淡魚粥
産婦在生産完的三天内最好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古代醫家的建議是吃小魚粥,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盤清爽可口的炒青菜;另外,小米粥、大米粥、雞蛋湯、挂面也是好的選擇。二三天後,胃口漸增,才開始進食其他滋補品。但胃口差時不要吃得太油膩,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早晚可喝熱牛奶,每天吃1—2個蛋,然後慢慢再酌加雞、魚、蝦、肉等,蔬菜與肉類要平均分配,均衡補充鐵質、鈣質、蛋白質等營養素和纖維,除了恢複體力外亦有助于乳汁的分泌。注意!産後的一周内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
4、什麼時候能活動
産後8小時可以在床上坐一會兒。如分娩順利,産後12小時可以下床、上廁所。産後24小時可以随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5、記得及早給BB吮吸乳頭
分娩後半小時内讓嬰兒吸吮乳頭,這樣可盡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有利于子宮收縮。第一次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産後第一天可以每1~3小時哺乳一次,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自由掌握。産後第一天,産婦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卧位學習喂奶。多數産婦分娩後頭兩天都還沒下奶,此時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有奶水,隻要身體健康,每個媽媽都有足夠的奶水。即使奶沒下來,媽媽也要堅持讓BB多吮吸,因為吮吸有利于乳汁分泌。
6、4-6小時産婦要排尿
自然分娩的産婦,在分娩後4小時即可排尿。少數産婦排尿困難,發生尿潴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應鼓勵産婦盡量起床解小便,實在有困難也可請醫生想辦法,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7、随時留意自己的情況
産後24小時内若感到會陰部,或肛門有下墜不适感、疼痛感,應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和血腫發生。惡露會發出新鮮的血腥味,但如果發出惡臭,應立即告知醫生,因為這表示可能感染了。另外,最好在惡露排出期間使用衛生棉或産婦衛生巾。
8、除了家人,親戚朋友不要過早探望産婦和嬰兒
由于剛分娩後的産婦需要靜養以恢複體力,親友最好不要在此時來探望。若來探望,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要給産婦盡量多的時間休息。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更是最好不要來探視産婦及新生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三、産後第一、二周不宜大補特補
産後第1、2周的主要目标是“利水消腫”,使惡露排淨,因此絕對不能大補特補。正确的進補觀念是:先排惡露、後補氣血,惡露越多,越不能補。前2周由于惡露未淨,不宜大補,飲食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内過多水分上。第1周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适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适量的橙子、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第2周則以麻油豬腰、花生炖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循環,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等到第3、4周,惡露将淨,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适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複體力。
另外有兩點:
1、油湯最好要少喝,湯中的油多了,奶水中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備,奶中過多的脂肪有可能會使你的寶寶拉肚子。
2、紅糖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由于紅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得多,所以飲服紅糖後會使産婦全身溫暖。紅糖中鐵的含量高可以給産婦補血,紅糖中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利尿、防治産後尿失禁,促進惡露排出,紅糖還有生乳、止痛的效果。但是也不要食用過多,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時間過長增加血性惡露,并且在夏天會使産婦出汗更多而體内少鹽。如果産婦在夏季過多喝了紅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甚至中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