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俗非遺雲端賞古鎮韻味

民俗非遺雲端賞古鎮韻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7:36:02

民俗非遺雲端賞古鎮韻味?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滇池東岸的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官渡古鎮,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古鎮,也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非遺文化在這裡得到傳承和保護,走出一條傳統與現代、非遺與市場融合共榮的創新之路,讓非遺魅力綻放光彩,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民俗非遺雲端賞古鎮韻味?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民俗非遺雲端賞古鎮韻味(一座千年古鎮綻放的非遺魅力)1

民俗非遺雲端賞古鎮韻味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滇池東岸的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官渡古鎮,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古鎮,也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非遺文化在這裡得到傳承和保護,走出一條傳統與現代、非遺與市場融合共榮的創新之路,讓非遺魅力綻放光彩。

非遺時裝亮相千年古鎮

6月13日至14日,在一陣陣優雅婉轉的音樂中,專業模特身穿極具官渡特色的“陰丹藍”服飾、官渡的彜族(撒梅人和子君人)服飾、老昆明服飾等,走在官渡牌坊至金剛塔的古街上,穿千年古鎮而過。

在國家級文物金剛塔面前,非遺與時尚交融,美人與美景交錯,将官渡漢族服飾工藝和官渡彜族服飾工藝這兩種非遺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緻。精彩時尚的民族時裝走秀,吸引許多遊客拿起手機、相機與模特合影留念。

“我對非遺一直都有興趣,傳統的非遺隻靠傳承人來傳承很受局限,可以通過時尚的、線上的方式,讓非遺變得更新潮,更容易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接受非遺。”現場工作人員何建林告訴記者,她是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所學專業是與非遺相關的文化産業管理。

非遺時裝走秀是中國(昆明)官渡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産宣展活動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本次官渡非遺宣展活動參與的非遺項目覆蓋了傳統曲藝、傳統手工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及傳統美食,以官渡非遺為品牌核心,實現“非遺進生活”。連日來,官渡古鎮當地居民及各方遊客絡繹不絕,活動中有烏銅走銀、滇派内畫、絞胎炻器、龍獅彩紮等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引得大量遊客駐足圍觀,主動參與“非遺練習生”活動,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活躍在市場中的非遺

在官渡古鎮,許多非遺不僅是在展示,還在活态中傳承,許多非遺産品還走向市場,在經濟大潮中乘風破浪。

官渡古鎮不僅有各種極具特色的非遺藝術品,還荟萃了各種非遺小吃。官渡風味特色小吃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留煥在古鎮上經營着一家規模較大的官渡風味小吃店,各種小吃芳香四溢,被稱作“官渡三寶”的官渡米線、官渡粑粑、官渡餌塊,更讓人們流連忘返。張留煥老人自豪地說:“我家的風味小吃曆經四代人傳承,我家的故事要講三天三夜才講得完,我們還是要回報社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向社區堅守疫情防控崗位的工作人員捐贈了兩萬多元的食品。”

圍棋起源于中國,而始于唐代的雲南圍棋子——雲子,則是棋中聖品,雲子制作技藝是省級非遺項目,生産雲子的雲南圍棋廠就位于官渡古鎮。

在圍棋廠生産車間,記者第一次看到了雲子的生産過程,在1000多攝氏度高溫的窯爐旁,工人們正在娴熟地用長勺舀起融化的原料液體,一個一個地滴制雲子,然後經過壓制、打磨、篩選等十幾道工序,一個個或潔白如玉,或烏黑透亮的雲子才展示出來。圍棋廠總經理李達說:“我們有兩位雲子非遺傳承人,20多位工人都是他們的弟子,雲子有40多個品種,現在喜歡圍棋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一年生産10萬至15萬套雲子圍棋,銷往全國各地,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去年開始出口到歐美國家。”

網絡上的非遺扶貧

“我們官渡區4次蟬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号,是雲南唯一實現‘四連冠’的全國畫鄉。”官渡區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楊開倩對記者說。

楊開倩介紹,近年來,官渡區依托已建成的“十館十一基地”,将全區優秀的戲曲、手工藝、繪畫、曆史、音樂及舞龍舞獅等非遺文化可持續地傳承弘揚。由政府主導創辦的“中國(昆明)官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截至今年已舉辦10屆,是目前雲南省唯一面向省内外的非遺盛會。來自各省市區的200餘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到官渡古鎮參展,參加現場展示的各級傳承人500餘人,參觀人次30餘萬。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手工技藝搭建一個集“保護、展示、交流、發展”為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官渡古鎮的非遺傳承是雲南省非遺傳承保護的縮影。雲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楊德聰介紹,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雲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有3大特點,突出了“健康生活”主題,倡導了“健康生活”理念,聚焦了“脫貧攻堅”,開展“非遺購物節”活動,幫助非遺傳承人實現手藝價值,促進非遺傳承。

近年來,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日益完善。現有國家、省、州(市)、縣(區)四級非遺保護項目7631項。包括國家級105項,其中傣族剪紙和藏族史詩“格薩爾”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認定四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054人。劃定85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态)保護區,實行整體性保護,迪慶、大理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4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企業列入國家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公布設立“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基地”28個;啟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12個;全省各州(市)、縣級共建成60個非遺博物館,1021個傳習館所(點、室)。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5日01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