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時,天地間生機萌動,萬物繁榮。在中醫的理論中,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一定要重視養肝。肝主情緻,因此護肝要從心情着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情緒不宜過于激動、興奮,要保持愉悅、平和,有利于疏肝理氣。此節氣後人體内陽氣開始生發,也是皮膚病、心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高發期。
中醫認為“肝主筋”。肝氣旺盛的人四肢靈活而有力。剛剛出生的嬰兒大多握緊拳頭,就是他們肝氣旺盛的表現。腰酸、背痛、腿抽筋、指甲幹枯在中醫看來也可能是肝氣虛弱所緻。 “肝藏血”,“人卧血歸于肝”。 如果一個人經常熬夜工作,而且心裡總有些郁悶,那也需要養肝。因為總熬夜就會讓肝得不到血的濡養,導緻肝郁氣滞,總開心不起來。此外,如果一個人脾氣急躁、頭暈、眼睛和兩腮發紅、小便黃、口苦口幹、睡眠不佳,那就可能是“肝火旺盛”所緻。這類人也需要養肝。
一、養肝日常飲食上要注意
1.忌辛熱刺激食物
如酒、辣椒、洋蔥、胡椒粉、咖啡、濃茶等,性熱屬陽,進入人體後易助熱生濕,加重病;且中醫認為酒乃“純陽毒物,與火同性”,易助濕生熱,所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春季養肝應忌辛熱刺激食物。
2.多吃辛甘食物,少食酸味食物
辛甘食物有利于養肝護脾;而酸具有收斂作用,不利于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洩,所以春天在飲食上宜減少酸味食物。味甘的食物首選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肉魚類,如牛肉、豬肚、鲫魚、花鯉、鲈魚、草魚、黃鳝等。
3.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春季養肝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可選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姜、蔥等,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疏散風寒,又能抑殺潮濕環境下孳生的病菌。
4.吃清解裡熱、滋養肝髒的食物
春日易引動體内郁熱而生肝火,或緻體内津液外洩,可适當配吃些清解裡熱、滋養肝髒的食物,如荞麥、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筍、茄子、荸荠、黃瓜、蘑菇等,這類食物均性涼味甘,可清解裡熱,潤肝明目。
5.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水果易選蘋果、梨、香蕉等,春季氣溫回升且氣候較幹燥,而新鮮水果具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所以應多食用新鮮水果,但春季不易多食用味酸的水果。
二、艾灸“太沖穴”能補肝氣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 也是着名的消氣穴。“太沖穴”的位置大緻在第一、二腳趾之間縫紋向上兩橫指處。每天艾灸它20分鐘能養肝護肝,每天有意識地用力重複抓握動作也能起到補肝作用。不過生氣時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沖穴”,而是要用點按推揉的方式來排洩肝氣。還可以在立春前後五天艾灸氣海、曲池等穴位可助陽氣生發,預防眼部疾病等。
三、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最後特别提醒脂肪性肝炎的患者
除了上述的一些日常保健之外,如果有炎症的患者還是建議保肝藥物治療。天士力制藥股份集團生産的水林佳是經典保肝藥水飛薊賓和磷脂的複合物,系純天然植物藥。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護肝細胞的作用,能夠有效治療各種原因(藥物、酒精和病毒等)引起的肝損傷。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肝細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健康長壽的殺手),保護肝細胞,可提高肝細胞的解毒能力,且具有抗炎、抗纖維化作用。
名詞解釋
水飛薊賓,從菊科藥用植物水飛薊種子種提取出來的黃酮類化合物,是水飛薊素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系經典的肝細胞損傷修複藥物,但是其幾乎不溶于水和油脂,生物利用度低,吸收量不穩定。
水飛薊賓膠囊,是水飛薊賓與磷脂酰膽堿的複合物制劑。與磷脂酰膽堿結合後,水飛薊賓的體内吸收與生物利用度顯着提高,并與磷脂酰膽堿在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肝細胞膜、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方面起協同作用。
磷脂酰膽堿,是一種兩性分子,由親水的頭部和疏水的尾部組成。亦稱卵磷脂。磷脂酰膽堿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從植物中提取的,磷脂酰膽堿将大腦的指令迅速傳遞,信息傳遞速度越快,記憶力越強,是健腦食物。它能增強嬰兒智力,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胎兒,在生長發育中對磷脂酰膽堿的需求極大。此外,磷脂酰膽堿還能抗禦脂肪肝及酒精肝。有效的防治和保護肝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