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走路、跑步等運動時,鞋帶跟着腿腳不停晃動,時間一長就會漸漸松開。或許你從未在意,這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可是科學家卻不這麼看。
科學家盯上了鞋帶打結
鞋帶打結,隻是生産生活中“結”的其中一種形式。除了系鞋帶之外,手術後在傷口上縫線要用結,建築工地上使用的鋼纜也是結,電線裡面數根銅線也以結的形式延伸,甚至我們的生命密碼——DNA本身就是一條纏繞的結……
在大自然、人類社會裡,結到處都有,它把兩種、三種,甚至多種東西纏繞在一起,而且緊緊連接起來。如果不解開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于是,最常見的鞋帶打結就成了科學家重點研究的對象。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機械工程師對打結十分好奇,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發現鞋帶打結基本上隻有兩種方法,一種較結實,另一種較弱。較弱的打結法俗稱為“奶奶結”(又稱活結),一手執一端,拿起鞋帶兩端,先把兩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帶繞一圈,并拉上來;然後雙手再次各執一端,成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後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從交叉點到末端的中間,從右鞋帶下面掏出來,并系住。
較結實的打結方法被稱為“平方結”(又稱死結),差别在于當鞋帶兩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時,不再拉住左端從交叉點到末端的中間,而是拉住末端,從右鞋帶下面掏出來,并系緊。
生活中,這兩種方法也很常見,但是它們所隐含的力學原理卻沒那麼簡單。
撞擊力與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好奇為什麼鞋帶的活結很容易松開?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從解結的過程上入手。研究人員找到志願者,将傳感器綁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帶結上。這樣,每當志願者走路、跑步時,鞋帶結所承受的力就會被檢測并記錄下來。同時,研究人員還把同樣的結和傳感器綁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擺動(相當于腿的擺動),從而分析結的受力情況。這些都被視頻記錄了下來。
通過視頻的慢動作回放,研究人員發現,跑步時平方結一般不會松開;奶奶結剛開始比較結實,但後來當它出現一點松動時,再跑不到兩步,就會徹底松開。而且,當志願者的腿僅僅來回擺動時,奶奶結不會松開;當他的腳僅僅在地上不斷踩踏時,奶奶結也不會松開。
研究人員推測,奶奶結之所以松開,肯定與擺動和踩踏之間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關。這個猜測很快得到了證實,傳感器顯示,跑步過程中腳踩踏地面時産生的撞擊力非常大,正是這種力量使結慢慢變形,乃至松開。
腿來回擺動時,鞋帶打結後露出的兩端會随之而不斷晃動,圍繞着結而相互抽打。這會産生一股力,拉扯鞋帶兩端,就相當于人們解鞋帶時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腳不斷踩踏地面時,鞋帶結的兩端所受撞擊力增加,于是當擺動帶來的拉扯力與撞擊力疊加,這股新的力就會對鞋帶産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帶結慢慢滑動,逐漸松動,最終徹底松開。
研究打結的普遍意義
随着對鞋帶打結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對結的構造更加了解,這對今天的微觀研究非常有幫助。
在關于DNA及其他分子構成的微觀結構研究裡,科學家正在試圖構造這種結構,因為它用途很廣。比如“DNA折紙術”,就是利用天然DNA的長鍊與短鍊,重新進行折疊、構造,進而繪出方形、星形等其他形狀的圖案。
利用這項技術,科學家曾經在實驗室裡制造出最大、最精密的物品,就是一份超微型美洲地圖,比例尺為1:200萬億。另外,還可以制造出先進的微芯片、智能藥物等微觀結構的物品。這些微觀結構幾乎都以結的形式存在,而且複雜程度可能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隻有這樣它才能承受各方面的作用力。故此,未來科學家對鞋帶打結的研究可能還會繼續進行,甚至還要繪出它在松開過程中的運動軌迹,從而徹底揭開鞋帶松開的秘密。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7年第8期雜志文章 歡迎讀者們關注大科技官微:hdkj199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