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遺稿華章映日晖

遺稿華章映日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06:40:46

作者:王雙強(金石書畫研究學者)

捧着童年時期泛黃的黑白相片,我們會倍感溫暖,如煙往事,竟曆曆在目。金石重器的紙本傳拓,恰是偉大中華民族最初年華的黑白照。

而且,這些黑白照的“底片”,非尋常輕薄的塑料膠片,而是鑄刻着方塊漢字的青銅鼎彜鐘盤,她們代表着人類古老年代最高超的冶煉技術、渾樸蒼茫的審美意志和笃厚從容、開闊坦蕩的胸襟,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可以見到中華民族來路與出處所彌漫的文化、科技、藝術等澎湃力量,為之驕傲,且備受鼓舞。

中國的金石傳拓和風采萬千的秦磚漢瓦、甲骨石經、青銅碑版、造像畫像等等,這些文明物證,部分陳列在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館,部分被研制成文創物品硯池、插屏或擺件,陳列于案頭,與文人朝夕相處。另外,這些承載文字或圖樣的文明物證,還可以紙本傳拓若幹,置挂于書房,與我們出入相呼,如影相惜。

對于中國人,金石傳拓是至美的。

遺稿華章映日晖(金石傳拓風采萬千)1

“金石名品叢書”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與地,正是黑和白,是有無,是陰陽。黑白之交融,用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思想講,即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自然之萬象,源自天地;色彩之缤紛,發乎黑白。而黑白之大美,金石拓本當之無愧。

近現代黃賓虹、李可染、傅抱石等藝術大師,知白守黑,黑白之道,他們是悟透了的。這也是他們的藝術被曆史選擇的秘密所在。

我們的先祖用線條表達天地萬象,發明了生機勃勃的方塊漢字,使中國的日常書寫天然升華為書法藝術。方塊漢字排列組合,開出詩性的花,可表達天地萬物,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詩信仰。

金石傳拓脫胎于金石重器,而這些金石重器保留了中國文字最初的模樣,保留着中華民族最初的命相。因此,真切留存了這些文字信息的黑白傳拓,至美。

金石傳拓還是年輕的。

許多人質疑,如今物質發達了,各類物品活色生香,卻尊單調黑白為貴,年輕人怎麼可能認同。另外,即便金石傳拓有價值,也屬于過去印刷術、攝影技術不發達的特定曆史時期。如今,高清數字出版、全息影像日益發達,金石銘拓似乎可以退出曆史舞台了。

遺稿華章映日晖(金石傳拓風采萬千)2

大盂鼎全形拓

如果我們隻顧着驚歎繁華百丈的樹冠,卻忽略了深耕千尺的樹根,一生不識自家山,在中國文化面前,着實令人扼腕。對于金石傳拓,或言金石平面、全形傳拓,永遠年輕。

傳拓藝術創造了人與物的第三種遇見方式,即見與不見之間。我們與身外的世界,要麼遇見,近距離觀摩觸碰,感知其聲色溫度;要麼尚未謀面,隻是雙耳聽聞或者領略其影像資料。傳拓不一樣,其紋樣、銘文脫胎于原始器物,留存着原物的肌理、溫度和别具魅力的精氣神。這是傳拓,尤其全形拓藝術獨一無二的魅力,高清數字出版和全息影像永遠無法取而代之。

“金石名品叢書”的其中一冊是潘祖蔭拓贈吳大澂的大盂鼎全形拓,為至今所見傳世大盂鼎全形拓本當中最善者。有潘氏初拓的2處钤蓋,有吳大澂“潘氏攀古樓藏器”的篆文題跋,有進士王同愈1700餘字的長跋考釋。

另有一冊是關于王秀仁手拓、王福廠題跋的毛公鼎全形拓,亦頗為珍稀。初見這個本子,是一個下午,書房剛好挂着潘祖蔭的七言聯:座上喜留不速客,卷中習讀無聲詩。随着拓本的緩緩鋪展,心頭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

關于金石傳拓的社交屬性,“金石名品叢書”之《秦權》冊所錄八家題跋端方舊藏秦權全形拓為其典範。依卷可知,晚清時期,集軍政大權于一身的端方,癡迷金石,搜羅各式秦權數十種,且時常召集幕僚同好雅聚“品權”,傳拓沽考,題跋钤蓋。該卷中秦權全形拓的原器,為端方藏秦權最大者,乃傳世名品。這件秦權拓本,不隻是供欣賞臨習的藝術品,還是晚清金石文化衆生相的一幀縮影,更是中華文明星空中一顆閃亮的星。

另有《虢季子白盤》一冊,所錄本為趙叔孺題簽、鮑立[~符号~]小楷滿跋的清拓善本,亦可習可賞。

“金石名品叢書”的另外兩冊,分别為《養心殿禦賜散氏盤全形拓》和潘氏捐贈文管會後、入藏上博之前的《大克鼎銘拓》,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傳拓”“鼎”钤印。值得一提的是,大克鼎一冊,還收錄了端方舊藏小克鼎中最大者的全形拓,銘文部分32開紙大小,有“匋齋”“端方所藏”钤印。

西泠印社副社長朱關田先生,分别為散氏盤、大克鼎、小克鼎題耑“養心殿禦賜散氏盤全形拓”、“西周大克鼎銘拓”和“匋齋舊藏小克鼎全形拓”。西蜀青年才俊夏明,亦效仿朱梅邨受吳湖帆之意為大盂鼎銘拓補繪全形之創舉,為大克鼎補繪全形。

筆者認為,浙江人美出版發行的這套“金石名品叢書”,有着開先河的示範意義。首先,這是一套工具書,是書法研習者和相關從業人員的上佳學習參考資料。其次,更注重立體講述,讓讀者通過選本所涉及的人物關系和藝術實踐,産生豐富的場景代入和切身感知,不隻是略其貌,而且會其神。最後,“金石名品叢書”旨在讓今天的中國人,在信息和科技奔湧的流變裡,借之回溯偉大中華文明的源頭,撥開層層迷霧,對着兼有信仰屬性、至美屬性、年輕屬性的金石傳拓文化,從心以逮,向月而酌。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26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