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四個中國人,麻将一場

四個中國人,麻将一場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7:36:17

  20世紀初的上海灘,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傳說浦東有個土地廟對賭徒來說比較靈驗,如果年輕女子前去寄宿的話,神靈會在夢中給予指示,轉天去賭的話,按照這個指示投注的八九不離十都能赢。信以為真的丈夫于是便極力鼓動妻子前去試一試。妻子雖然找到了那座建在荒郊野外的小廟,但是卻在留宿的時候遭到兵痞的強奸。當她狼狽不堪地逃回到家中之後,丈夫首先不是安撫受到傷害的妻子之情緒,更沒有想方設法去懲罰作惡之人,而是急急忙忙地催問神靈給了她什麼指示。傷心萬分的妻子悲憤地罵了一句:“你這個烏龜頭!”丈夫大喜,以為這是昨夜妻子得到的神靈暗示,竟然真的跑去買了個烏龜注。賭博賭到如此境界,也确實不易。有道是:一個中國人,悶得發慌;兩個中國人,就好商量;三個中國人,做不成事;四個中國人,麻将一場。

  說來,這麻将的曆史也着實不短了。麻将牌也作麻雀牌,是由紙牌衍變而成的中國民間傳統遊戲玩具,并結合了唐代葉子牌、宋代轎夫牌、唐字牌、明代馬吊牌、清代默和牌的部分特點,一直到中國近代資本主義萌芽産生前,才最終成為現代麻将的範本及模闆。整套麻将牌由外盒、牌塊、骰子、籌碼、位置牌等五部分組成,全副牌共有144張,按照牌面圖案和标記,分為紋樣序數、方位、季節、文字、植物等五類符号組團,由一筒至九筒36張筒牌、一條至九條36張索牌、一萬至九萬36張萬牌、東南西北16張風牌、中發白12張劍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32張花牌組成。在競賽的時候,采取随機抽取的方式,參加的4個人分坐在東西南北4個方位,集中抓取17張基本牌後,按照吃、碰、岔、杠和自行替換的方式,以各類牌型的收集程度作為單局輸赢依據,以和牌數量的總數和規模的大小決出勝負。

  在民間的傳說和野史中,麻将牌上标識的每一個細節都各有出處。譬如說,最早麻将牌面上有“公、侯、将、相、文、武、百”等七個字,為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們所忌,大有下謀犯上、玩弄長官的意思,因此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禁忌遊戲。道光年間浙江舟山有位叫陳漁門的普通群衆,私下裡将“公、侯、将、相”改為“東、西、南、北”,将“文、武、百”改為“中、發、白”,這種大膽的革新使瀕臨滅絕的麻将重獲新生。而骰子本來是單獨的一個遊戲品種,被吸收加入以後,更以其投擲概率上的随機特點強化了麻将牌遊戲的公平性。它最初是橄榄型的,到了三國時期,曹植将其改做立方體,并在六個面上分别镌刻上一點到六點的标注。現在的骰子有兩種顔色的點數,即一點和四點為紅色,而其餘的都是黑色,其顔色的變化與唐明皇有關。傳說唐明皇和楊貴妃都酷愛骰子遊戲,一次該輪到唐明皇擲骰子的時候,惟有兩粒骰子均為四點的時候,才能夠赢了楊貴妃,唐明皇在轉動的時候就不停地喊“雙四”,待骰子停下來的時候果然出現了兩個四點。唐明皇見此情形以為吉兆,遂令太監高力士将所有骰子的四點都塗飾成朱紅色,後來又将與四點對應一面的一點也塗成了紅色,此說引發民間仿效并一直流傳至今。

  進入晚清,一些達官顯貴、王公大夫終日把玩麻将當作第一要務,沉醉于這種被他們認為是高雅的“娛樂”之中。在北京,“京師麻雀之賭,大半侶行于仕祿之家”。僅僅數年間,麻雀“盛行于北方,上而貴官顯爵,下而巨商富賈,無不趨之如狂,沉溺忘返,其一擲巨萬,廢時失業,為害不可勝言”。參賭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與衆不同,賭注下得十分豪放,往往一注就超過千元。

  20世紀初的北京、天津等許多地區,玩麻将竟然也成為一種時尚。《大公報》報道,“廿世紀之新中國,新機勃興,南風北競,首先溥遍于所謂上等社會者,厥維麻雀牌,每見嗜之者,濡首其中,忘餐廢寝……且嗜之者,非維新學子,即政界闊官。”具體到天津等地,在衆多賭博中,麻将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對于賭徒來說,“雀牌,不但趨時,而且可以聯絡朋友”。

  有識之士在報紙公開發表文章,把麻将稱為“亡國奴戲”,痛陳麻将誤國殃民之諸多罪狀。不過,很顯然,這并非是麻将的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