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病,尤其是6月至3歲的寶寶,當寶寶出現面色萎黃、皮膚幹燥,眼結膜和嘴唇呈微紅或發白等症狀,或常常食欲較差、看上去無精打采時,要及早排查是否存在缺鐵性貧血,而且目前在臨床上通過化驗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數量,可作為診斷貧血的依據,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寶寶缺鐵貧血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表現
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開始多不為家長所注意,緻就診時多數病兒已為中度貧血。症狀的輕征取決于貧血的程度和貧血發生、發展的速度。開始常有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粘膜變得蒼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最為明顯。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此時可自述疲乏無力。
寶寶缺鐵性貧血怎麼辦
造血器官的表現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應,肝、脾和淋巴結經常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理,病程越久,則肝脾腫大越明顯,但腫大很少越過中度。
飲食治療
小兒缺鐵性貧血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故必須改善飲食,合理喂養。有些輕症病人僅憑改善飲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飲食時,首先應根據小兒的年齡給以合适的食物。
由于患兒消化能力較差,改善飲食更換和添加輔食必須小心。一般在藥物治療開始數天後,臨床症狀好轉地,逐漸添加輔食,以免由于增加食物過急而造成消化不良。1歲左右的嬰兒可加蛋類、菜泥、肝和肉末等。幼兒與兒童必須糾正偏食,給予富含鐵質、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
預防
首先應做好嬰兒喂養指導。母乳中鐵雖不夠,但其吸收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養時,應選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鐵,呼籲食品部門,進行工業化生産,制造強化鐵的嬰幼兒食品,可在牛奶、谷類、面粉中加入硫酸亞鐵。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亞鐵0.06g等于純鐵12mg,就能滿足嬰兒的需要。鐵的吸收若按10%計算,則小兒時期的推薦供給量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為18mg/日。
上面所介紹的就是寶寶缺鐵性貧血的一些表現,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另外想要告訴大家,為了促進鐵的吸收,給寶寶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時,也可同時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的食物,如果寶寶貧血較重,就要去醫院進行治療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