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林外史主題探究

儒林外史主題探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23:34:47

儒林外史主題探究(儒林外史的寫作與流傳)1

《儒林外史》的寫作,前後經曆了二十多年,有一個邊寫邊改、邊改邊寫的寫作過程。

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三十三歲的吳敬梓攜續弦夫人葉氏,從家鄉安徽全椒移居江蘇南京,寄居秦淮水亭。他在秦淮水亭中布置了文木山房,作為他的書齋。吳敬梓為友人王溯山所畫的《左茅右蔣圖》題詩,曾叙述到自己那些年的著述生涯:

幾年蔔築闆橋住,秦淮水色鐘山樹。木蘭舟内急觞飛,楊柳橋邊歌闆度。著書仰屋差自娛,無端拟獻金門賦。

闆橋是南京秦淮河上的一座橋梁,秦淮水亭“蔔築”在闆橋附近。吳敬梓在這裡,常常和朋友一起飲酒聽戲,著書寫作。“著書仰屋”形容他一門心思地寫作,用的是南朝梁蕭恭的故事。據《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記載,蕭恭曾對人說:“下官曆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由此可知,吳敬梓可能在移家南京後就開始創作《儒林外史》小說了。

曆經十多年,大約在乾隆十三年(1748)到十五年(1750)之間,《儒林外史》基本完成。吳敬梓的好朋友程晉芳程廷祚《懷人詩》十八首之十六道:

《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

“稗說”是小說的别稱,程晉芳感慨吳敬梓滿腹才華,卻不能以經史名家傳于後世,隻能以小說作家的身份為世人稱道。吳敬梓撰有解讀《詩經》的《詩說》和考證《史記》、《漢書》的《史漢記疑》兩部著作,前者雖然現存于世,但顯然流傳不廣,後者早已失傳了。程晉芳的這首詩收入他的《勉行堂詩集》卷二《春帆集》,這部詩集中的詩作以編年為序,根據編年次序,《懷人詩》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秋天。據此可知,《儒林外史》在這一年應該已經定稿,并在朋友中流傳。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吳敬梓還在不斷修改《儒林外史》。從動筆寫作到完成全書,其間經曆了二十多年時間。

吳敬梓在完成《儒林外史》後,可能希望能夠盡早付梓刻印。但是,這時他早已家道中落,窮困潦倒,正如程晉芳所言:“素不習治生,性複豪上,遇貧即施,偕文士輩往還,飲酒歌呼窮日夜,不數年而産盡矣。”(《勉行堂文集》卷六《文木先生傳》)顯然,他并沒有财力刻印《儒林外史》這部大書。

乾隆十九年(1754),吳敬梓在揚州病逝。又過了十幾年,程晉芳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到三十六年(1771)之間撰寫吳敬梓的傳記——《文木先生傳》,傳中提到《儒林外史》的時候,還隻是說“人争傳寫之”。可見當時《儒林外史》還是以抄寫本的形式廣泛流傳的。

根據金和(1819—1885)撰寫的《儒林外史跋》,吳敬梓的全椒老鄉金兆燕(1719—1791)非常欣賞《儒林外史》,他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到四十四年(1779)任揚州府學教授期間,曾經刊刻過《儒林外史》。不過,這一刻本至今未見。金和還說:“自後揚州書肆,刻本非一。”(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130 頁)這些刻本也都早已失傳了。

《儒林外史》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刻本,是嘉慶八年(1803)卧閑草堂刻本。這個版本的卷首有署名“閑齋老人”的序言,署“乾隆元年(1736)”撰。許多研究者認為,這篇序言精辟地揭示了《儒林外史》的創作意圖,很可能就是吳敬梓托名閑齋老人的自序,當然也有可能是吳敬梓的好朋友寫的,但是這都缺乏文獻的實證。卧閑草堂本共五十六回,其中有五十回附有未署姓氏的評語,隻有四十二至四十四、五十三至五十五等六回沒有評語。這些評語應該是吳敬梓的朋友寫的。

嘉慶八年以後,《儒林外史》有多種版本流傳,主要有: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清江浦注禮閣刻本,嘉、鹹間蘇州潘世恩抄本,鹹、同間黃小田抄評本,同治八年(1869)蘇州群玉齋活字本,同治間蘇州書局本,同治十三年(1874)常熟齊省堂增訂刻本、申報館第一次排印天目山樵評本,光緒七年(1881)申報館第二次排印本等。

光緒十四年(1888),上海鴻寶齋還出版了增補齊省堂石印本,從卧閑草堂本第四十三回中間開始至第四十七回上半回,增添了近四回的文字,續寫才女沈瓊枝的故事,全書成為六十回。增補的四回文字與原書的主旨和風格很不一緻,魯迅批評說:“事既不倫,語複猥陋”(《中國小說史略》)。清末民初,上海的慎記書莊、進步書局、育文書局、二思堂、大一統書局、海左書局、全文堂新紀書局、鴻章書局、受古書店、沈鶴記書局等,紛紛翻印出版這一增補齊省堂本。

1920年11月,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了汪原放标點、分段的《儒林外史》鉛印本。這是《儒林外史》的第一個标點本。因為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說到“幽榜”一回為“後人妄增”,所以這個版本的正文共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作為附錄。到1948年,這個版本一共出了16版,影響了此後的各種标點本《儒林外史》。

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張慧劍校注本《儒林外史》,以卧閑草堂本為底本,删除第五十六回,隻有五十五回。這一版本印數前後達近百萬冊,在國内影響最大。1984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1977年版南京師範學院整理本時,将“幽榜”一回作為附錄綴于書後。

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漢秋整理輯校的《儒林外史會校會評本》,也是五十六回本,這個版本成為閱讀和研究《儒林外史》的重要版本。這個版本卷首有李漢秋所寫《儒林外史的版本及其沿遞》、《儒林外史的評點及其衍遞》兩篇文章,簡明扼要,可以參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