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頭金剛鹦鹉的簡介 藍頭金剛鹦鹉産地
藍頭金剛鹦鹉的簡介
藍頭金剛鹦鹉(學名:Propyrrhuracouloni)是小型金剛鹦鹉中最稀少,最不普及,身價最高,知名度最低的神秘種類。與一般金剛鹦鹉的不同處是其臉頰裸面部位呈灰黑色,但幼鳥時期仍是呈現白色裸面,此一特征會随年紀增長而改變。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兩三隻一起行動,通常都是在飛行中被人看見。以堅果類、種子類、蔬果類為必備的日常食物,人工繁殖的藍頭金剛容易馴服且相當健壯,适應力良好,與一般金剛鹦鹉一樣很愛啃咬且破壞力強,适當的洗澡會保持其羽毛色澤及健康,藍頭金剛鹦鹉适合養在較寬敞可供飛行的鳥舍裡。
藍頭金剛鹦鹉身長41厘米,體重205-295克,平均壽命約25年。藍頭鹦鹉本類鹦鹉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體形短胖,短方形的尾巴,頭部呈現亮麗的藍色。成鳥的頭至胸部是亮麗的藍色羽毛,耳旁有一圈黑色的羽毛,黑色為底的鳥喙,兩側有一抹紅色。身體和翅膀為深淺不一的黃綠色,尾羽帶有一些藍色的光澤。腳為灰色。幼鳥的頭頸仍保留較多的綠色羽毛,随着年齡增加,才漸漸換成藍色羽毛。公母外表無明顯差異,公鳥的較圓,母鳥則較呈橢圓狀。
藍頭金剛鹦鹉的産地
藍頭金剛鹦鹉群居性不強,大多兩三隻一起活動,常出現于集水區覓食與活動,它們也是南美洲最不容易在野外看到的金剛鹦鹉之一,所以其自然生态以及野外族群的相關記載與資料相較于其它金剛鹦鹉少了許多,野外繁殖季始于春天。
藍頭金剛的繁殖成果是非常少見的,主要因素還是數量太少且多在歐洲地區,其價位高昂也是原因之一,籠養鳥繁殖季大多起于春天,一年可繁殖2次,有些親鳥會全年繁殖,繁殖期時公鳥明顯變的有攻擊性與侵略性,繁殖者多使用一般木制直式巢箱(12x12x24),一窩約産2至4顆蛋,孵化期約26天,幼鳥約3個月後羽毛長成。
繁殖期因地而異,巴拿馬2-4月、哥倫比亞2-5月、委内瑞拉2月、厄瓜多爾多2-5月,一窩卵數約2-4顆;剛引進的藍頭鹦鹉很害羞,尤其台灣進口的藍頭鹦鹉大多是野生鳥,死亡率高,易緊迫,适應力非常差,繁殖機率極低,但是人工繁殖鳥強健許多,易适應環境,好好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飼養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這類鹦鹉容易因黴菌感染呼疾道疾病,飼養上難度較同科鹦鹉困難一些,Pionus鹦鹉在營養需求方面應求均衡,尤其是對維他命A的需求特别多也重要,Pionus鹦鹉若缺乏維他命A會常導緻消化系統、呼吸道與眼部的疾病,尤其是繁殖期間維他命A更是必須充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