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檢取材部位和皮損選擇的原則
活檢是活體組織檢查的簡稱,活檢的取材部位十分重要,這直接關系着病理學檢查的結果,而活檢是目的:明确組織學診斷,指導臨床制定治療計劃,以及随訪證實治療效果。所以活檢取材部位和皮損選擇的原則就顯得相當的重要,下面就一起去詳細了解下吧!
取材部位和皮損選擇的一般原則。認真選擇活檢部位和皮損,可以是一個部位,也可以是多個部位的皮損,選擇什麼性質的皮損是成功的第一步。
1、盡管在皮膚損害的進展各期切取多個标本可能更有幫助,但最好選擇充分發育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皮損。
2、應盡量切取原發性損害,避免切取有抓傷或其他損傷,特别是有繼發性病變或治療後已減輕的皮損。潰瘍性病變應取活動性邊緣。
3、除特殊要求外,避免切取消退期或瘢痕性皮損。
4、對水疱性、膿疱性和含有病原體的皮損,應選擇早期損害,在取材時應保持疱的完整性,勿使之破裂。疱疹樣皮炎有時需取紅斑性病變,以期發現早期病變而有利于診斷。
5、環行皮損應在邊緣部取材。
6、當同時存在不止一種損害時,有時應各取其一作檢查,分别裝瓶送檢,并注明所取皮損性質及其部位。
7、為觀察療效,治療後的标本一定要在治療前取材的同一部位采取同樣性質的皮損。
8、對片狀損害如硬斑病、類脂質漸進性壞死等疾病,應從其活動性的邊緣部位取材。
取材方法的選擇。取材的方法有手術切取法、鑽孔法、削取法及刮取法等,在取材前臨床醫生必須先對病變的分布、範圍、深度、性質等作出判斷,以決定所應采取的活檢方法和深度,為病理科醫生作出正确診斷提供條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