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讓皮膚健康水嫩 教你高營養護膚品怎麼用

讓皮膚健康水嫩 教你高營養護膚品怎麼用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9-28 21:02:45

  ◆高營養護膚品的特點

  高營養護膚品所包含的營養成分比較高,例如現在有些護膚品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質,生物活性物質是皮膚護理的最佳活性成分,能夠控制或調節皮膚老化進程,保護受損皮膚,具有很好的抗衰老功效,但其價格相當也比較昂貴。

  雖然高營養護膚品的中營養成分比較足,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适合使用。使用不當不僅讓護膚品中營養成分發揮不了護膚的功效,還會讓肌膚問題更嚴重。那現在一起來看看高營養護膚品的使用方法哪些是錯誤的,正确用法又是怎樣的吧!

  ◇場景一:A美媚屬于油性皮膚,為對付毛孔粗大、皮膚粗糙,一直使用高營養護膚品,但結果皮膚卻越來越油,毛孔也越來越大。

  ▲原因剖析:油性皮膚由于皮脂分泌比較多,對外界刺激不敏感。臉上油脂沒有清洗幹淨,就會沉積在皮膚表面,像一層屏障覆蓋在皮膚表面,使護膚品中的營養無法被皮膚内部吸收。

  ★編輯支招:使用高營養護膚品時要徹底潔膚,疏通毛孔。可選用去油脂洗面奶,或在洗臉水中加入幾滴白醋,洗去皮膚表層油脂。每周敷一到兩次深層清潔面膜,徹底清潔毛孔内的油垢。

  ◇場景二:B美媚臉上角質層較肥厚,因為她比較懶惰,長時不徹底清潔皮膚,臉上堆積了厚厚的角質,使皮膚看起來幹燥粗糙、暗沉。為改善肌膚問題,B美媚選用了昂貴的高營養護膚品,但使用數月,皮膚依然暗淡、粗糙。

  ▲原因剖析:長時間不徹底地清潔皮膚,或是很少護膚,臉上就會堆積厚厚的角質。這層角質就像一個閉合的屏障一樣“糊”在臉上,使護膚品中的營養不能滲透到皮膚深處。

  ★編輯支招:角質層較厚的女性使用高營養護膚品,要先用富含油脂的去角質産品使角質層軟化,除掉廢舊角質後,再塗上護膚品,才能讓營養物質與表皮細胞零距離接觸,這時皮膚才能吸收到水分和各種營養物質,從而加速皮膚的新陳代謝,改善膚質。

  ◇場景三:C美媚是敏感肌膚,皮膚幹燥、很容易泛紅。為改善膚質,她聽朋友介紹使用了高營養護膚品,但使用後,皮膚 反而越來越敏感,還出現皮膚瘙癢、泛紅現象。

  ▲原因剖析:敏感肌膚的人在使用高營養護膚品時,由于皮膚非常薄,使用後肌膚有時會越敏感,鎖不住水分,越是補水越皮膚越幹。

  ★編輯支招:敏感肌膚的人最好不要輕易使用高營養護膚品。敏感肌膚的保養重點是保濕補水。可選擇天然、溫和、不含皂基成分的洗面奶,乳液應該選擇抗敏感乳液,因為它含水量較高,能安撫敏感肌膚,增加皮膚的抵抗力。

  ◇場景四:D美媚皮膚的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不發達,被稱為弱質皮膚。她常常感覺皮膚繃得很緊,還經常起皮屑和小丘疹。平時D美媚不敢随便使用護膚品,以為高營養護膚品價格昂貴,應該能幫她解決肌膚問題。但長期使用後,還是感覺皮膚繃得很緊,絲毫沒有改善的現象。

  ▲原因剖析:弱質皮膚的角質層不發達,代謝速度慢,因此極難吸收護膚品中的營養。

  ★編輯支招:弱質皮膚的人最好選擇小分子燈或純植物類的護膚品,因為這類護膚品性質相對溫和,而且由于其顆粒小,能輕易地穿透皮膚的角質層,被皮膚吸收。

  ◇場景五:E美媚是幹性皮膚,臉上毛孔不易察覺,但她害怕毛孔粗大,跟一位毛孔粗大的朋友一起選購了縮小毛孔的高營養護膚品,但使用後,皮膚雖然很細緻,但是越感覺越來越幹燥缺水。

  ▲原因剖析:E美媚本來毛孔就很細緻,不需要使用縮小毛孔的護膚品,因為皮膚隻能吸收它所缺乏的營養物質。給肌膚補充本來就不需要的營養,隻會造成浪費,甚至導緻其它肌膚問題。

  ★編輯支招:在選購護膚品時,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應該先做個皮膚測試,找到自己皮膚缺少的營養類型,再選擇适合自己的護膚品。

  ◇場景六:F美媚平時白天的護膚順序是這樣的:洗面奶——乳液——化妝水——防曬霜——眼霜。她選用的護膚品雖然都是昂貴的高營養護膚品,但長期使用下來,皮膚卻依然得不到她理想的效果。

  ▲原因剖析:護膚順序也會影響到皮膚對營養的吸收,護膚品包括深層護膚品和表層護膚品兩種,這兩種護膚品的功效是不一樣的。前者的主要功能是為皮膚提供營養,後者的主要功能是為皮膚增加一層保護膜,防止外界不良環境對皮膚的侵害,這類護膚品則不要求吸收。護膚時,隻有先進行深層護膚,保證皮膚能夠吸收到充足的營養,然後再做表層護膚。

  ★編輯支招:白天跟晚上的護膚順序應該這樣

  白天:洗面奶——化妝水——精華素——眼霜——乳液(或日霜)——防曬霜——隔離霜

  晚上:洗面奶——化妝水(可在這一步後敷面膜——化妝水)精華素——眼霜——乳液(晚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