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産品規劃和立項區别

産品規劃和立項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1 18:04:13

編輯導語:做産品規劃時,最重要的是分清楚自己的産品是什麼類型,通過規劃,可以有一個明确的方向,将時間用在重要的事情上。應該如何分析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産品規劃和立項區别(規劃實物産品與虛拟産品的區别)1

做産品要做産品規劃,個人認為做産品規劃最重要的分清楚自己的産品是什麼類型,分清楚類型有很多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有成熟的體系框架做基礎工作,自己從零開始摸索耗時費力還容易走很多彎路。

通過規劃,讓我們在一段時間周期内有一個明确前進的方向,集中精力投入到核心的事情上,否則,事情做了很多,但最終并沒有産生實際的價值,時間都耗散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沒有産生價值的事情上。

一、産品類型分析

我們是要做一個實物産品,還是虛拟産品,簡單來說就是要做一個可以觸及的實物,還是一堆代碼或者圖片需要通過其他的載體呈現的虛拟産品。

硬件産品通常是有形産品,是一個實實在在能觸摸的物體,挂鐘、手表,電腦主機、顯示器、硬盤、觸控大屏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硬件産品,或者叫做工業産品。狹義的硬件産品可以定義為集成了電子電路的産品,如挂鐘、手表。

軟件産品是無形産品,由信息組成,需要運行在某一個硬件産品之上的軟件。産品典型表現形态為各種APP,如釘釘、網站平台、操作系統等等。軟件産品不能獨立存在,必須運行在一個硬件設備中。最典型的就是買了新電腦,不安裝軟件的時候就是一堆零件的組合,當安裝了操作系統,再安裝上各種軟件,遊戲、電影、辦公、設計都可以開展了。

确定類型是為了确定到底應該怎麼實施。

1. 如何做實物産品規劃

産品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用戶在某些場景中碰到了某些問題,如果用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則随即産生了需求。産品是解決方案的載體。你的産品出現,能夠化解掉用戶面臨的困境,即解決了問題、滿足了需求。

例如用戶在酷暑的戶外,口渴了。這時候有了一瓶水,這瓶水就是解決了口渴問題的産品,是一個實實在在解決了問題的産品。水本身是大自然就有的東西,但是你淨化以後裝在瓶子裡,然後運輸到了需要的人手裡,這就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注意這裡的産品是一瓶水,但是這瓶水抵達消費者手中最後變成一個切實的解決方案是一個多種工作協同的結果。

實物産品必然要考慮的就是運輸、外形設計,材質。所有這些都是實物産品的特性帶來的要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整體需要考慮的流程,缺少運輸商品無法抵達用戶手中,缺少外形設計,用戶拿到的是一個長方體、球體、還是一個不規則的形狀,外形設計既包含功能本身是否能被外形承載,也包含讓用戶方便使用。

手機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把手機做成球體還能方便看視頻、發信息嗎?技術水平的進步,看視頻,可以用球體投影,發信息可以用語音,這樣就讓手機有做成球體的可能。

再想想,不方便語音發信息的時候,是不是還需要手打文字,這個時候還是現在扁平的長方體更為方便實用,适用于多種不同的場景。把一件事想的很複雜,做的很簡單是一種能力。考慮的複雜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做的很簡單是,複雜的事情用機器、程序批量解決,把簡單的事情留給用戶。

如果是虛拟産品,則為物質載體。産品承載的是産品背後的産品經理、企業甚至整個産業鍊對于某類用戶某種需求的特定解決方案。用戶買了一款手機,手機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通話,用戶隻需要會撥打和接聽就可以了,但是它背後卻是一整套複雜的知識體系。

這套知識體系加上手機這個硬件的載體就是交付給用戶的解決方案。虛拟産品無法獨立存在,必須有一個載體呈現,一個app必須運行在手機、平闆上,要不然也隻能打印在紙上看看圖片效果而已。但是虛拟産品幾乎不需要考慮運輸的問題,它需要的是如何快速的傳播,能讓更多用戶知道、接觸、使用。

這就是通常虛拟産品在一般人看來是不值錢的,給了錢,沒有看到一個實實在在的實物,并且對于這個虛拟的物品個性化要求非常高,在潛意識中認為這些是容易更改的,所以經常提出個性化需求,要求一定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修改。如果作為一個産品是為一個大衆群體服務的,勢必是按照共性的要求設計制造的,越個性化受衆群體越小。

隻有硬件沒有軟件,硬件無法發揮價值,隻有軟件沒有硬件,軟件沒有運行的載體,軟件和硬件相輔相成必須同時使用,但是做軟件和硬件又有所區别。

做一個硬件産品,設計硬件産品外形—>生産樣品—>同步開發配套的軟件—>調試測試—>開模—>批量生産—>銷售—>安裝維護—>升級二代産品,從這裡産品進入一個優化疊代的周期。硬件産品的外觀一旦确定,不管多少人說不好看,都很難大改,也不會有很多人去糾結外觀是不是好看。硬件産品的功能也是确定的,後期隻有增加或者減少功能,并且疊代的周期比較長。

做一個軟件産品,軟件産品是無形的信息産品,信息産品的特點就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面向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目标是解決用戶的問題,形式是一個運行的軟件,最終交付的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而不是一個分立的産品。軟件産品是不斷變化的,疊代周期短。

現在手機是一個普遍的生活用品了,但是大家有想過嗎?用戶需要的是一面顯示屏,一面金屬背殼的一個長方體嗎?用戶需要解決打電話接電話,随時随地可以上網處理信息,刷視頻的需求。能滿足這些需求,方便攜帶就可以了。

所以手機是以手表、智能眼鏡的形式出現,還是以一個長方體的形式出現都不重要,隻是手表顯示屏幕太小了,刷視頻,回複信息打字的時候不方便,讓一部分用戶放棄,可是語音信息的出現,解決了不方便打字的難題,讓智能穿戴設備的用戶群體範圍變大。

由此可見,硬件的形态和外觀是什麼樣子不重要,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手機不是一個長方體,是一朵花,一面圓形的鏡子,奧特曼的手辦,隻要能方便的使用(包括方便的發信息,刷視頻,玩遊戲),價格範圍可控,這些都是可以被用戶接受的。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手機,是希望與世界連接。打電話是為了交流,處理工作,和家人朋友聯系;刷視頻是為了消磨時間,知道最新的世界動态,認識那些未知的世界;玩遊戲是為了遊戲中的快樂,暫時忘卻現實世界的煩惱。

最後我們發現距離用戶最近的,能解決用戶需求的不是硬件,硬件隻是作為軟件運行的載體。用戶的需求是變化的,不同時間、地點、心情、環境的需求都不相同。硬件隻有一個形态,提供功能,解決最終需求的是一個個軟件功能。

所以軟件該怎麼做有标準,有流程,有固定的模式嗎。這是一個共性與個性的問題,按照大分類共性是硬件,個性是軟件。再細分,共性是滿足用戶需求,個性是滿足什麼時候的需求,什麼環境的需求,什麼人群的需求

先說說To C市場的平台,淘寶平台是一個絕大多人都用過的産品,從pc時代的網頁,到手機互聯網時代的app,它本質都是一個平台,隻是顯示成網頁和手機app的形态。從最開始出現到現在依舊被廣泛使用。

從2012年使用淘寶開始打開網頁上面那個巨大的搜索框就一直存在,一直都在頁面的頂部中心位置,直到現在打開網頁都能看到最上面的搜索框,後來用的多是app的淘寶,打開app總能看到許多的推薦産品,最開始這個推薦不想看,推薦的都是不需要的東西,一個未婚女性想買不是奶粉尿不濕。

後來越來越喜歡看推薦,發現淘寶推薦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時候比自己輸入關鍵詞搜出來的東西還要合心意,就更加喜歡看推薦。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淘寶從我搜索的關鍵詞、在某些商品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查看了某些商品的詳情從而計算出我的喜好,按照我的喜好來推薦産品。

在海量的商品中快速挑選到自己喜歡的需要的,這就是解決用戶的需求,如果淘寶沒有做持續的優化,大家在淘寶上的購物體驗越來越差,新生的購物平台這麼多,用戶自然流轉其他平台。

再說說To B的平台,To C的平台是一個群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留存大量的活躍用戶是關鍵,平台不好用,用戶可能罵幾句,也可能一句話不說直接放棄,就轉到其他平台去了。此時如果持續優化,解決了用戶的需求,加大推廣力度,用戶又會被重新吸引回來,周期不會太長,1-2個月的時間就會重新吸引回用戶。

To B 的平台則是給一個需求大緻相同的群體提供服務,用戶量是批量導入的,無法解決用戶的問題,就會被投訴被罵,會有一段大概是1-2年的時間可以用來疊代修改,持續不改進才會慘遭淘汰,這個淘汰的結果也是非常嚴重的,基本上在往後的1-2年都很難再次與用戶開始新的合作,甚至是從此被用戶列入黑名單,不再有合作。

總結來看,軟件才是距離用戶最近的解決方案。知道了軟件的特點,軟件開發到底要怎麼做。

2. 如何走第一步

軟件開發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來源與客戶的需求還有市場的變化。我們辛辛苦苦的做需求調研再根據調研成果做軟件設計,完成了實現設計,最後發現用戶需求變了,解決變化的方式就是跟客戶經常溝通設計靈活的框架。如何加強溝通那就在需求階段通過例圖等方式和客戶溝通,在架構設計階段就需要原型法做溝通,在開分階段就需要疊代式開發加強溝通。

原型法在現在的軟件開發過程中被廣泛使用。通過原型讓用戶盡早接觸我們要開發的軟件,讓用戶看到一個大概,這樣用戶就能在這上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還可能提出新的需求,根據意見我們修改我們的設計。

原型法認為在很難一下子全面準确地提出用戶需求的情況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對系統做全面、詳細的調查、分析,而是本着開發人員對用戶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開發一個原型系統,然後通過反複修改來實現用戶的最終系統需求。

原型法的特點在于原型法對用戶的需求是動态響應、逐步納入的,系統分析、設計與實現都是随着對一個工作模型的不斷修改而同時完成的,相互之間并無明顯界限,也沒有明确分工。系統開發計劃就是一個反複修改的過程。适于用戶需求開始時定義不清、管理決策方法結構化程度不高的系統開發。

所以,原型化中的原型可能隻具備目标系統中的一部分特性,經過多次修改,最後才能達到目标系統的功能與性能。

首先,我們要明确的是,任何一種方法或工具都是為我們開發、生産過程服務的,這一點必須清楚,我們不能成為方法或工具的奴隸,隻要我們認為這個方法論或工具對我們的過程有用,就可以大膽使用,否則就是教條主義了。

當今天比較流行的軟件開發方法論,比如RUP,敏捷開發,Iconix等都是以項目開發早期降低風險為目标,不論你所開發的是項目型軟件,還是産品型的軟件,原型法在開發過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在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中,原型法都将貫穿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全,甚至實現的全過程中。

原型法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從技術面上劃分,可以分為界面原型以及架構(技術方案)驗證原型。

界面原型法,是使用原型工具根據客戶需求及軟件分析設計人員的理解,将頭腦中的界面快速反映到介質上,以方便溝通交流,達到盡早需求驗證的目的,盡早明确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和用戶交流一下,确定這是用戶想要的樣子。

隻做最簡單,隻涉及到用戶界面層的簡單流轉操作,界面樣式,不要包括數據操作,這裡的技術用戶看不懂,用戶不關心手機經過了多少工序生産出來的,用戶隻知道華為手機好看好用,比起其他品牌的好。小米手機用了烤瓷工藝的技術做出來了全面屏,曲面屏,烤瓷技術成品率極低,工藝非常複雜用戶不關心,也聽不懂,用戶隻關心,好看嗎?好用嗎?

采集回來的用戶需求經過簡單整理後,召集公司開發組中有經驗的人員一起讨論定義需求,并在白闆上畫出原型草圖,這時的原型可能比較粗糙,僅包含主要的核心界面元素及頁面見的跳轉流程,在大家對界面達成一緻後,用數碼相機拍照下來,整理到一個文檔中,為後期可重用界面原型提供依據。

本過程中的工具為筆,白闆,照像機,産生的原型僅後後期頁面實現人員參考。這種類型的叫做水平原型,主要解決的問題确定交互設計是否符合用戶需求。

基于敏捷開發過程中,客戶代表就在現場,此時,可以在紙上用筆直接繪制界面草圖與客戶溝通,如有理解上的偏差,現場立即修改達成一緻,當然,也可以在可疊代中的産品上直接修改;此過程的原型工具為筆、紙,可以把理解偏差快速反饋到項目中,以盡早修改。

另外一種垂直原型法是實現系統的一個完整的功能,包括後台數據訪問,這種方式也用來驗證架構和技術可行性。開發就在這個原型上演進式開發,主要解決的是整個平台開發過程中數據該如何流通,數據如何貫穿使用,在用戶看不到的層面上功能的實現。這一部分需要開發來做,形式可以是文檔或者流程圖。

這個原型是是基于水平原型而設計的,水平原型圖是用戶能直接觸及到的,也是實現用戶需求的着力點,而整個功能是否能正常運行依賴的則是垂直原型中數據的支撐。

02 具體實施

懂得了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具體劃分工作之行了落。

第一步:閉門造車

閉門造車就是先按照粗略的理解自己做一個大概的原型圖出來,以這個原型圖為基礎内部用戶首先覺得可行再去找目标用戶,請問我這麼做能滿足你的需求嗎。

因為用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讓用戶說自己要什麼,也很難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先做一個基礎的原型,讓用戶對這個原型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想法,是提供一種方式挖掘出來用戶的潛在需求。投石問路,不期待這個粗糙的原型可以獲得成功,隻是用它得到一個正确的方向。在開始的時候用戶和産品都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裡,這是一起嘗試的過程。

第二步:接受世界

拿着自己畫出來的原型圖,經過很多思考與修改認為已經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産品了,這時候感動的隻是自己,廣泛接納用戶的意見和想法,也許我們自己理解的我們要做出來的與用戶所需要的根本是不相關的兩個東西。

接受世界,接受被用戶否定,哪怕推倒重來這一切都是值得,我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路,接着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

第三步:分析整理

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分析用戶的需求,按照我們自己當下技術能實現的幹下去。

一個需求我們能做,但是這個技術壁壘需要花2年的時間攻克,等到自己攻克了這個技術,這個技術已經普及,已經不值錢,這個時候就不需要花時間去攻克技術,放棄或者直接購買。

需求是行業的共性的并且對于當下的自己來說沒有技術壁壘或者努力一下就能攻克的技術壁壘,這就值得幹下去。反之,技術壁壘高,耗費時間長,戰略性放棄。

第四步:埋頭苦幹

方向明确,任務明确,技術難點明确,那就集中力量攻克難關,經過全面的分析總結,剩下的就是必須拿下的陣地,沒有退路,沒有商量的餘地,這就是必須啃下的硬骨頭了。投入時間、精力、資源努力地幹成。

第五步:交付使用

最後捧着自己的成品交付給用戶的時候,已經可以正常運行了,已經可以解決用戶大部分問題了,剩下的問題就是要不斷疊代更新。

03 潛在風險

要保證一個軟件項目的成功落地,并能真正帶來價值的提升,我們還要考慮這中間可能遇到的問題跟風險,例如:技術實現上的風險、政策上的風險、核心人員上的風險等等。

通過列舉潛在風險,讓我們可以提前規避風險,或者将風險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快速切換其他方案,而不至于對整個規劃落地産生緻命性的打擊。

04 資源支持

有些産品規劃比較大或者是橫跨部門比較多,需要額外的資源保障,對于這類規劃,有時候我們會加上需要的資源支持。物盡其用,人盡其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善于發現團隊中人的長處,并委派合理的任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有一部分人對業務非常熟悉,整理需求,畫原型這一部分工作就該交給這類人去做,快速出圖,并且不會遺漏相關功能,不熟悉業務的人做配合也能快速對産品業務流程熟悉起來,需要的是對信息轉化為圖形的,布局頁面的能力。

一部分人非常善于交流,善于溝通,能站用戶角度思考問題,平易近人。這樣的人就應該做市場調研,與用戶面對面溝通交流,獲取到用戶最真實的想法,挖掘用戶潛意識的需求,這時候需要的是信息的廣度。

一部分人善于總結經驗,歸納重點,這樣的人最适合做需求整理,發布任務,在廣度的信息中發現重點,快速分清楚共性和個點,重點和非重要點,能快速做出取舍,分清楚優先級的高低。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能對大家在以後的産品工作中有所幫助。

本文由 @未來已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