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不信教,大多數的人們也知道,複活節是全球基督徒的重要節日之一。複活節的由來,與耶稣基督的複活有關,所以,無論是天主教徒、基督徒(新教徒)和東正教徒,都十分重視複活節。
4月11日晚,在空曠的聖彼得大教堂,教皇方濟各号召人們不要害怕,不要屈服于恐懼。
2020年4月11日晚,在複活節的前夜,現任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又譯為弗朗西斯)發表談話,呼籲全世界的天主教徒務必鎮定下來,不要害怕,不要屈服于心裡的恐懼。他還說:
在人們的至暗時刻,複活節傳遞了希望的信息。
按照現在通行的公元紀年,每年的複活節的具體日子是不固定的。其确定的規則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周日為複活節。複活節的由來與耶稣基督的受難與複活有關。耶稣受難的具體日期是公元33年4月3日星期五,所以,複活節前的周五那一天(今年是4月10日星期五)為耶稣受難日。也就是在這一天,耶稣被當時的古羅馬帝國的統治者釘上了十字架。
在耶稣受難日,耶稣被釘上了十字架。
耶稣受難日再往前一天,是最後的晚餐的日子。據相關記載,耶稣與十二位門徒共進晚餐。在這十二位門徒當中,邪惡的猶大出賣了耶稣。我本人,有幸參觀過舉行最後的晚餐的那個房間(至少,大多數基督教史學家認為,很可能是在那裡舉行的)。
這所房間位于聖城耶路撒冷城牆外的西南角(靠近著名的大衛城遺址),房間不大,應該不到200平方米。其格局與那幅世界名畫差不太多。不過,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一間空房間而已,有彩色玻璃裝飾的窗戶以及垂吊在天花闆上的幾盞吊燈。
複活節前的那個周四,是最後的晚餐的日子
耶稣受難後,耶稣的遺體被安放在現今位于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内的一塊花崗岩石闆之上。後來,一位名叫瑪麗的女性追随者率先發現,耶稣複活啦。耶稣的複活,被基督徒認為是耶稣重返人間拯救人類的神聖的壯舉。這就是複活節的由來,也可以說,是基督教曆史上發生過的最為重要的事件。
對了,在這兒還要告訴大家,今年,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關閉了。聖墓大教堂的長時間關閉,在曆史上還發生過一次,那就是在幾百年前的中世紀時期,歐洲爆發黑死病的時候。
位于聖城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
總而言之,這個日期為2020年4月12日禮拜日的複活節,的确不同尋常。特别是在歐美各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和宗教儀式都被迫取消或者改為在網上進行。此時的人們,紛紛困守家中,在焦灼無助的情緒之下,無所适從,膽戰心驚 。
這眼前發生的一切,對于擁有大量宗教信衆的西方社會,是一次絕對不容小觑的沖擊。相對而言,中國社會就顯得安定一些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有一條原因是不能忽視的。由于我們中國是一個世俗化的社會,所以,我們中國人對于寺廟這樣的宗教場所的停止運作,幾乎是無感的。可是,在歐美各國就截然不同了。
西班牙疫區的人們,在自家的陽台渡過這次難忘的複活節
對于西方民衆而言,複活節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節日,它也是凝聚社會共識以及大家抱團取暖的大日子。人們一起走進教堂,紀念耶稣的複活;然後,增進相互間的面對面的交往,彼此祝福和鼓勁兒;這樣一來,大家不就重新燃起了對今後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了嗎?
可是,今年冷冷清清的複活節,對于生活在西方社會的人們來說,無疑就像是雪上加霜。人們最為痛苦的是,在自己的内心最需要安慰的時候,遍布全球的基督徒的禮拜場所,竟然被迫全部(至少是絕大部分)關閉了。
據外媒報道,主持美國弗吉尼亞州格羅夫頓浸信會教堂的克裡斯·戴維斯牧師眼神凝重地說:
當宗教集會無法舉行的時候,教會的工作面臨着根本性的挑戰。
這番話具有普遍的意義。并且,還不僅僅如此。比如,如何才能面對面地安撫活着的人呢?又如何為不幸離世的人們舉行相關的宗教儀式呢?一旦離開了這些平時司空見慣的所謂“老套”的程序,那麼,宗教或者教會的重要性又體現在哪裡呢?不妨說,這一次的全面停擺,對于基督教等宗教賴以生存的民衆向心力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總之,我們不能僅僅惋惜無辜生命的逝去,不能僅僅看到對經濟造成的巨大破壞,也不能僅僅意識到對自己生活造成的種種不便。我們更要認識到,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将對于人們長期秉持的許許多多的思想和觀念,對于人們的一貫的行為舉止和随之而來的社交方式,都會造成長久的影響或者改變。讓我說得更加明白一點吧,人們今後的生活,也許會由此而變得與以往大為不同。
不管你承認與否,也不管你的個人意願如何,無論在東方和西方,今後的世界,将很有可能,是一個不同以往的嶄新的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