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人們身上的衣服漸漸厚了,陽光穿過搖搖欲墜的樹葉,照在鎖大爺家的農家小院裡,仿佛又多了幾分溫暖與祥和。
在沙土鎮陳莊村,村民鎖春才大爺正在自家小院裡,邊和來串門的鄰居聊天,邊忙活手中的活兒,門口的繩子上,挂滿着一排排青嫩的蔬菜,而他手中的活兒,就是将鮮嫩的菜葉子,用雙手使勁兒搓出汁液,而後攤放在太陽底下曬幹。
鎖大爺制作的這種蔬菜,像極了油麥菜,又像是莴苣,深秋時節,這樣加工又有什麼意義呢?
面對筆者的疑問,鎖大爺熱情地介紹說:“這既不是莴苣,也不是油麥菜,不過和它們應該有些親戚,乍一看,長得實在是太像了,不過仔細一看,與油麥菜和莴苣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我門口晾曬的蔬菜叫苔幹,又叫貢菜,是我們當地的特産,即便是在全國範圍内,能産這種蔬菜的地方都不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咱這裡的土壤就适合這種作物生長,這種作物主要用于制作脫水蔬菜,而油麥菜和莴苣就不行。
不過門口晾曬的苔幹,并不是我種植的,那是鄰居家的,我揉的這些葉子,也都是苔幹的葉子,都是加工苔幹的時候,被鄰居們扔掉的,我揀些新鮮的拿回來揉柔軟了,放在太陽下曬幹,就成幹菜了。
這苔幹葉做成的幹菜,是其它蔬菜無法比拟的,所以它也自成一派,成為咱當地的另一種農家特色,臨近春節的時候,拿到集市上去賣,能賣10元一斤呢,若拿到城裡賣更值錢,不過我是沒有那個精力。
去年我就弄了100多斤,賣了1000多元錢,我們老伴兩個過了個肥年,今年我計劃多弄一些,反正這種葉子咱這裡多的是,閑着也是閑着,再說了,我家大孫子最愛吃這個,錢不錢的無所謂,隻要孩子喜歡就行。”
聽了鎖大爺的話,既感覺出老有所樂的生活态度,又體現出濃濃的親情,但問題來了,既然苔幹葉子能賣錢,為啥種植戶還舍得扔掉呢?他們不會自己加工成幹菜進行銷售嗎,這其中又有什麼道道呢?
對此,鎖大爺解釋說:“苔幹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脫水蔬菜,在制作苔幹的季節,農村種植戶為了趕好天氣,都是連天加夜對苔幹進行除葉、削皮、劃條及晾曬等操作,忙碌的季節,哪裡能顧得上苔幹葉子呢,到時候捂壞了,還不如扔掉呢!
再說了,如今的苔幹賣20元/斤,每畝能加工脫水苔幹200斤左右,這樣算來一畝苔幹的收益就高達4000元左右,看似賺錢不多,但成本極低,除了人工成本,種植成本每畝超不過500元,有了這樣的收入,很多勞動力較少的人家,就顧不得苔幹葉子了。
就這樣,每家扔掉一些,我就積少成多了,每天站在院子裡幹點農活,和鄰居聊聊天,一天的時光,很快就溜走了。”
在農村,像鎖大爺這樣閑不住的老人有很多,不過能利用閑暇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既提高了收入,又将農産品邊角料變廢為寶,實在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兒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