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口腔保健按摩的正确方法

口腔保健按摩的正确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2 23:11:55

  口腔是人類進食、發音和呼吸的器官,也是身體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古雲:“百病養生,莫先口齒。”重視口腔衛生,75%的口腔和牙疾患能得到有效控制。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牙科聯盟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同時,也享有口腔衛生保健。”中醫學在口腔保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口腔保健按摩的正确方法(特定部位的養生保健之口腔保健)(1)

  中醫認為,口腔與髒腑關系密切,主要生理功能是進水谷、辨五味、泌津液、磨谷食、出語音。如《靈樞·憂恚無言》說:“口舌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又如《世醫得效方》雲:“口為身之門,舌為心之官,主嘗五味,以布五髒焉。”髒腑的生理及病理變化,常反映于口腔的不同部位。反之,口腔保健也能作用于髒腑,促進髒腑功能的強健。

  一、固齒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氣衰,發堕齒槁;腎氣強盛,骨髓堅固,則齒牙瑩白璀璨。牙齒松動、脫落、齒枯、齒槁、龈肉退縮等症多為腎氣虛損所緻。所以,保護牙齒不僅能預防和治療牙病,也是強腎補腎的措施之一。

  (一)叩齒

  叩齒法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雲:“牢齒之法,晨起叩齒三百下為良。”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養生篇》中說:“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樸子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養生四要·慎動》也說:“齒者,督之标也,齒宜數叩,叩則不齲。”

  叩齒可以促進牙體、牙龈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組織代謝,鍛煉肌肉,促進唾液腺的分泌和清潔口腔,達到增強牙體穩固性和牙周功能的目的。

  叩齒的方法:口微閉,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律地互相輕叩作響,用力不能太大,所有牙齒都要叩,每日晨起叩齒1次或早晚叩齒2次。每次叩36下,或每日叩5分鐘。

  叩齒攪舌法:先叩上下門牙及犬齒,再叩擊上下邊牙(犬齒、磨牙)。叩擊邊牙時,可先叩一邊,再叩另一邊,每邊叩擊約20次。最後将舌頭上下左右攪動并舐齒。本法具有固牙堅齒,防齲齒,助消化,防止牙齒松落之功效。

  (二)咀嚼

  咀嚼是另一種形式的叩齒方法。咀嚼具有促進唾液分泌、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強腎固齒、潔口防齲的作用,還有益智健腦、抗老防衰、減肥美容、潤膚明目等作用。

  咀嚼有有物咀嚼和無物模拟咀嚼之分,兩者均能對牙齒及口腔起到保健作用。

  有物咀嚼:是指日常的進食咀嚼。有物咀嚼應細嚼慢咽,讓食物在口腔中嚼細,充分刺激唾液的分泌,并與唾液充分拌勻後再下咽。除三餐進食時咀嚼外,平時還可适當咀嚼一些幹果,以促進對牙齒的鍛煉和唾液的分泌。

  無物咀嚼:是一種模拟咀嚼,是在口中無食的情況下所進行的類似嚼食過程的運動,這是古代一種獨特的傳統養生保健方法,在我國流傳甚久。無物咀嚼時要注意所有牙齒的參與。

  咀嚼膠姆糖法:包括咀嚼泡泡糖和口香糖。此法除了可起到咀嚼叩齒,刺激唾液分泌,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牙齒正常發育,延緩面部衰老作用外,還可清潔口腔,強筋健腦,增強記憶力。

  (三)按摩

  每天早起用食指按摩牙龈10分鐘,配合早晚按摩頰車、手三裡、合谷穴各1分鐘,可預防牙齒松動。或晨起端坐,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逐齒叩三下,循環三次。入睡前,端坐,同法叩齒。

  二、漱口潔齒

  漱口能除去口中的濁氣,清潔牙齒。我國在公元前1100年西周時期的《禮記》中記載:“雞初鳴,鹹盥漱。”說明當時已有早起漱口的衛生習慣。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指出:“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金丹全書》雲:“今人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積于齒縫,當以夜晚漱刷,則垢穢盡去,齒白不壞。故雲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養齒者。今觀以齒者,每以飯後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美之功可見矣”。意識到早晚兩遍潔齒,尤其晚上更為重要,同時強調了飯後必須漱口。《瑣碎錄》說:“熱湯不可漱口,損牙。”提出漱口水的溫度要适宜,以免損傷牙齒。蘇東坡提倡用茶水漱口,“惟飲食後,濃茶漱口,既去煩膩,脾胃自清,且能堅齒消蠹”。《永類钤方》則曰:“鹽湯漱滌,叩啄,永衛生之道也。”提出用鹽潔口。

  刷牙同樣是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措施。成人一般每日應刷牙兩次,早晚各一,有條件的午飯後也要刷牙,無條件的飯後要漱口。嬰兒可用棉花棒蘸冷開水清潔口腔,兒童刷牙要選用兒童牙刷。牙膏的選擇,一般用日用牙膏,有病可選擇藥用牙膏,兒童宜用兒童牙膏。

  三、咽津

  咽津,即吞咽唾液。中醫又稱唾液為金津玉泉、瓊漿甘露、華池神水等。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寫道:“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又道:“人當朝朝服食玉泉。”并告誡:“不欲多唾”,應該“數數叩齒飲玉漿”,以保身體健康。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指出:“勿咳唾,失肥液。”肥液即唾液,因其有營養機體的作用,故稱肥漬。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故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體的作用,故稱鼎不唾,則精氣常留,顔色不槁;若久唾,則損精氣,成肺病,皮膚枯涸。故曰遠唾不如近 唾,近唾不如不唾。”可見古代醫家早已認識到唾液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唾液中含有許多血漿中存在的物質,如黏蛋白、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等。唾液中的無機物包括鈉、 鉀、鈣、硫氰酸、鹽、氯、氨等;還含有多種酶,其中主要為唾液澱粉酶,另有少量的麥芽糖酶、磷酸酯酶,還含有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微量元素等;此外還有水分和一定量的氧、氮和二氧化碳氣體。消化是唾液的主要功能,還具有溶媒、潤滑、幫助食物下咽、清潔殺菌、中和緩沖、免疫、解毒斂瘡、修複損傷、保健防衰作用,所以不能随意吐唾。人們可以用細嚼、鼓漱來刺激耳下腺,使唾液分泌增多。咽津包含适當增加唾液分泌和如何下咽兩個環節。常用方法有:

  梁代陶弘景咽津法:“清旦未起,先啄齒二七,閉目握固,漱滿唾三咽·····百病皆除。”明代冷謙咽津法:“平明睡起時,即起端坐,凝神息慮,舌抵上腭,閉口調息,津液自生,漸至滿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

  明代臞仙咽津法:“每日雞鳴時,便可起坐床上,擁衾調息,叩齒,聚神良久·····華池水生,神氣滿谷,便當大漱咽下,納入丹田,以補元陽。”

  攪水津:即舌攪口腔,閉唇鼓腮漱唾36下,分3口咽下,意送丹田。常行之能增液補腎強身,防治口咽和胃腸疾病。

  攪海咽津:用舌在口腔中,牙齒内外輕輕攪動,以增加唾液,稱“赤龍攪海”,也稱“翻江倒海”。然後将唾液吞下。

  四、防口腔外傷和毒傷

  防止口腔外傷和毒傷,如口齒唇舌遭碰撞、打擊,魚刺骨梗損傷,跌撲損傷,沙石硬物傷等;接觸化學有毒物品,如堿、酸、苯、鉛等,經呼吸或誤入口腔造成損傷。還要防止藥毒,如久服某些中西藥物可導緻牙齒、牙龈變色,如年幼久服四環素,造成牙齒枯黃、發育不良;久服中藥黑錫丹可造成齒龈發黑等。

  五、防治口腔病變

  口腔病變也會給口腔造成損害。常見口腔病變有牙周炎、齲齒、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等。首先要預防這些病變的發生,當病變發生後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