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索尼mdr

索尼mdr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1-25 00:28:07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

  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索尼前所未有的開始恢複更新高端音頻産品,便攜耳放/解碼器PHA系列就擁有比較接地氣的功能設計,而圈鐵、動鐵耳機産品數量也逐步豐富,并加快了更新節奏。2014年,索尼推出MDR-Z7,它是在SA-3000、SA-5000發布7年左右時間後,再次更新的高端頭戴式耳機。在Sonystyle官方網站上,MDR-Z7就是索尼現有的旗艦頭戴式耳機。當然,這款耳機從發布時3999元的定價,已經調整至3699元,而實際成交價格在2600-2800元人民币左右。

  主要技術與使用感受

  與2008年左右推出SA-3000和SA-5000時市場策略不同,索尼Z7在中國大陸首發上市,而當年SA-5000竟然因為定位更高沒有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而SA-3000是有的。當然,與有着QUALIA影子的SA-5000的設計也不同,索尼MDR-Z7是一款封閉式設計的耳機。低阻抗、大振膜、易于驅動、金屬外觀等等産品細節,雖然Z7有着一副内斂的外觀,但近年來的新産品必須要考慮搭配便攜設備、手機等能有盡可能好一些的表現,哪怕是3000元的旗艦也要考慮到這部分巨大的市場、用戶群以及使用習慣。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2)

  從外觀來看,由于内置了70mm的巨大振膜,所以Z7的外形尺寸還是比較大的,不過與50mm左右的頭戴式耳機相比,考慮到人體工學和揚聲器單體、腔體的聲學設計,Z7與K701、HD650的外觀直徑差别并不大,還要比K701的半徑稍小一些。從MDR-1R、10R其,目前索尼的頭戴式中高端型号外形風格一緻,外觀簡潔,線條清晰明快。Z7的風格要比10R、1R更為内斂一些。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3)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4)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5)

  耳機的耳墊使用了皮質材料包裹,耳墊的厚度相對比較柔軟,厚度适中,佩戴舒适度非常好,隻是長時間佩戴會有些熱。由于内置了70mm的揚聲器單元,耳墊開口幾乎與揚聲器單元的直徑吻合,也許我們對全包耳尺寸的頭戴式耳機并不陌生,雖然為了人體工學,它們也要做能夠包裹人外耳尺寸的開口,但裡面的揚聲器單元并沒有這麼大?一般中高端耳機常見有40mm-50mm。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6)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揚聲器單元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7)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

  SONY官方專門說明了耳機揚聲器單元的放置方法。一方面,Z7的單元有一定角度傾斜,從我們目測實物來看,這個傾斜的角度其實在頭戴式耳機中并不算大。單元傾斜,一方面符合人體工學,在佩戴時配合頭架部分可活動的關節,讓耳機單元更加平行與人耳所在平面,達到更好的指向。另一方面,傾斜的單元造成了有效面積的減小,對于耳墊構成的内腔來說,擠壓了空氣,有效增強低頻,是對低頻控制調音設計的一個方面。

  在官方Z7的介紹中,我們看到它的振膜材料為“液晶高分子振膜”,并且整個振膜做了鋁鍍層,這套振膜技術在索尼的高端耳塞産品中也在使用,其中一定有細微差别,但可能是同一技術平台産物。揚聲器單元的爆炸視圖還告訴我們,除了動圈揚聲器單元應該有的部件外,Z7還在最外層頂部揚聲器中央類似球頂位置做了“物理”遮擋調音,官方稱之為“均衡器”。這在動鐵耳塞中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在其他耳機中也存在,隻是沒有那麼常見。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8)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9)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連線接口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0)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原配平衡耳機線[可搭配PHA-3]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1)

  SONY 索尼 MDR-Z7 頭戴式耳機-原配耳機線

  MDR-Z7使用了兩邊入線,可換線的設計。它的接口尺寸為标準3.5mm,左右聲道均是如此,使用标準3段式3.5mm接口就可以連接Z7耳機左右兩個聲道。不過官方提供的線材為特殊設計,配合Z7上特别設計的底座,大概有幾個毫米的螺紋可以将接口插入後擰緊固定。索尼為Z7提供了兩套耳機連接線,一套是标準連接線,另外一套是配合PHA-3解碼器的平衡輸出使用的。圖片中,還有網友自己DIY的一套3.5mm 四段式的平衡連接線。

  從MDR-Z7的整體設計來說,質感确實非常好,雖然它的人體工學設計讓佩戴舒适程度還打不到森海塞爾HD800那麼出色,與近似價位耳機相比,作為一款2014年的新産品,Z7表現出索尼出色的工業設計,精緻的外觀做工,以及令人放心的佩戴舒适度。其實,在這個價位上拜亞動力、AKG和森海塞爾這些品牌已經放慢了更新的腳步。那麼,Z7今天測評時要對比的對象也正是這些耳機。雖然我們手中資源還不是最新型号,但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主觀聽感/器材搭配

  這台MDR-Z7整個煲機時間大概在700小時左右,由于采用了封閉式設計,聲音肯定不會像開放式設計那麼舒展,開闊,所以總是期待煲機久一些能在這方面帶來改善,遺憾的是,有改善,但煲機前後差别不算明顯。測試使用的音源,包括樂之邦06 MX、MD11解碼器,正在測評中的VentureCraft SoundDroid Vantam[使用它的平衡輸出,手中沒有其他設備支持]。耳放,使用樂之邦HP11、HoloAudio的一台MAMMMOTH以及HiFiMan的EF6耳放。另外,iPhone 6 Plus、vivo X5 Max、FIIO X5、HiFiMan HM-901等也作為簡單參考。

  考慮到測試要具有一定參考性,Z7使用原配線進行,不過專門會談到DIY平衡線的聽感。對比的耳機包括AKG K701、森海塞爾HD650、拜亞動力DT990[感謝網友送測特許不歸還]和森海塞爾HD800.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找到類似封閉式設計的型号AB對比,例如天龍、鐵三角類似型号。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2)

  愛科技 AKG K701 頭戴式耳機[2014國産版]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3)

  Sennheiser 森海塞爾 HD650 頭戴式耳機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4)

  Musiland 樂之邦 HP11 耳機放大器-與MD11解碼器外觀、大小對比

  索尼mdr-z7m2耳機音質評測(SONY索尼MDR-Z7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15)

  vivo X5 Max智能手機

  整體印象:在Z7剛剛發布時,我曾經在北京音響展上簡單試聽過Z7 PHA3平衡 ZX1 Walkman的組合,由于對PHA2的清淡風格有心理準備,所以以上那套組合帶來的還是偏重高頻解析力的極為清淡的風格。不過這台網友送測的Z7,我們在測評之前也聽過它在HM-901、樂之邦08MP、06MX下的表現,整體來說,Z7的解析力作為一款2014年發布的新産品來說是絕對的優勢項目,而配合合适的音源也不會讓它像搭配PHA3時那麼冷淡。70mm的單元可以、低阻抗以及比較高的靈敏度都可以讓它在手機音源上可以獲得很好的動态,這是K701、SHP9000同樣低阻抗耳機,以及HD650等無法比拟的。當然,封閉式的設計讓它的中高頻以上有相對更好的表現,低頻部分卻不易控制,這對于手機級别的音源來說是比較大的問題,整體來說表現是不夠好的。所以接下來測評還是基于更優秀的音源以及耳放。

  高頻表現:索尼Z7的封閉式設計和新型的揚聲器在高頻方面有很好的解析力,一般來說封閉式耳機的高頻可能會更加直白、有很快的速度和密度,但會略顯生澀。而Z7的高頻整體表現卻非常均衡,内斂,在HP11、EF6等各類耳放下都有比較一緻的表現。對于Monitor 06 MX、MD11這樣以解析力見長的音源來說,配合耳放更能表現出Z7高頻的素質優秀。

  與開放式耳機相比,封閉式設計的Z7的高頻表現出不一樣的聲場和高頻形态。它在中高頻和高頻部分的動态很好,這點要優于K701、HD650,我們覺得它也優于Soomal曾經測評過的鐵三角W1000和天龍D5000[測評時我們說它的動态不如Q701,而Z7肯定動态優勢明顯]。所以Z7的聲場縱向感更好,聲音更顯立體,結像更為清晰,但封閉式耳機明顯提供了更為寬松的聽感,甚至HD650的高頻都要比Z7更松弛一些。所以,寬度上Z7要稍弱一些,但仍然是封閉式耳機中表現較好的。

  Z7在極高頻的延伸方面似乎并沒有W1000味道那麼濃,也沒有像拜亞動力DT990高頻上明顯拔高痕迹,這其實在“日本聲”中有些少見[但Z7搭配PHA系列恐怕就是這種聲音了。]。在弦樂表現上不缺少密度和動态,同時又非常的飽滿,有厚度,隻是寬松感要比K701、HD650差一些,而K701的高頻精緻程度已經有些稍落後于Z7了。

  在與不同耳放搭配中,無論是稍偏修飾感和寬闊聲場的MAMMMOTH,還是偏暖一些的EF6、以及中性偏暖一些的HP11,Z7的高頻都很好控制,這甚至比HD800都好伺候的多。哪怕音源質量不是太高,Z7也很少有毛刺感、尖銳感,大動态下仍然可以表現出非常飽滿的聲音,卻幾乎沒有失控的表現。但個人認為,正是太在乎控制力,也讓Z7的高頻在封閉式耳機中略顯拘謹。可是全新的振膜技術帶來非常好的解析力又中和了一部分這個缺點。

  中頻表現:Z7的中頻相對飽滿,人聲表現比較靠前,聲音厚度并不存在太多問題,與開放式耳機相比顯得動态、厚度有餘,而比較擁擠的問題仍然突出。從整體均衡程度來說,我們覺得Z7的中頻不會出現天龍D5000、鐵三角W1000有些脫節的問題,它的整體表現還是非常均衡。隻是人聲對中頻要求很高,不夠舒展、不夠松弛尤其顯得不好聽。雖然Z7的人聲甚至要比HD650更紮實、飽滿一些,但在偏中低頻部分,細節還是缺失的太多了點。

  當然,這種風格對人聲表現負面影響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類型的音樂。例如在古典音樂器樂或小編制弦樂表現中,Z7的适應性就很不錯,氛圍感雖然不是K701帶來的那樣開放,寬松,但卻是一種非常甯靜、緊湊的感覺。高頻雖然細膩,但也不缺少圓滑感,樂器的瞬态質感表現很好。爆發力也表現不錯。在大編制的交響樂中,Z7可以表現出不錯的立體感和聲音層次,當然,高頻和中高頻部分好于中低頻和低頻。Z7和非常多封閉式設計耳機有些類似,聲音有些偏緊,精緻細膩,但Z7的優勢在于聲音的均衡,中高頻部分并不做作,并沒有刻意修飾和拔高,或者減少中低頻厚度,突出聲音清秀的一面,Z7并沒有這樣。

  與拜亞動力DT990的中高頻修飾感以及中頻稍顯單薄、AKG K701比較輕薄的中頻相比,Z7顯然要厚實不少,尤其是配合耳放時在大動态音樂中的爆發力,一定超越HD650.而在高頻和中高頻部分細膩的素質也勝過相對修飾感明顯的DT990,不過與HD650、K701相比,仍然顯得拘謹,其實大動态下,Z7表現很強的控制力和大聲壓下的厚度、均衡性。而小動态下,就會覺得Z7的細節上還是不如開放式耳機來的自然。這個差别還是非常明顯。

  低頻表現:作為擁有70mm巨大尺寸的封閉式耳機來說,低頻想必是比較恐怖的。但遺憾的是,這種比較恐怖的低頻動态和下潛,不是普通随身聽播放器可以帶來的。一台台式耳放和一台優秀的解碼器都是非常必要的。此時,Monitor 06 MX與台式解碼器在低頻上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增加揚聲器口徑從原理來說一定會帶來更好的低頻響應,這在音箱産品中更容易體驗得到,耳機方面可能還要考慮到更多的因素。例如腔體環境、耳機結構、振膜剛性等等。所以,70mm低頻比較好的狀态,并不那麼容易體現。此時,平衡輸出的驅動、大功率的耳放、優秀的解碼器都會在此時體現它們的價值。

  Z7的低頻在06 MX級别直推時下潛和動态已經不錯,但非常深的下潛。對于普通下潛的低頻,例如大提琴、電聲類的低頻樂器等,Z7的低頻量感和厚度都是比較好的,隻是聲音有些發糊,速度确實有些慢,但又是比較緊湊的風格,所以細節表現一般。與HD650、SHP9000級别耳機相比,量感一定是Z7占優,而大動态Z7也具有優勢,遺憾的是,解析力并不好。而對于下潛較深的低頻來說,Z7可以有很好的展現,例如大鼓的表現,Z7的下潛就會比HD650、甚至平闆耳機更深一些,爆棚式的低頻也可以非常穩定的爆發出來。而鼓皮震動的細節表現也是不錯的。所以,簡單的說,它的優勢仍然在動态,而不在解析力,對于低頻更是如此。而中低頻部分的表現,對于2000元級别耳機來說,确實談不上優秀,隻屬于二流水準。但這種風格又與天龍D2000、D5000有些“放開不管”的設計有些差别,那種濃重的口味雖然舒展,但會顯得非常粗糙,而Z7沒有這種趨勢,卻非常拘謹。

  動态、聲場與線材:一個70mm單元帶來整體明顯更好的動态并不奇怪,正如Westone W60也可以比普通動圈小耳塞動态好得多一樣。對于喜歡爆棚音樂的發燒友來說,Z7的很多優點都非常适合拿出來炫。網友送測時定做的那根金銀混編線價格不低,可以讓Z7的整個聲音緊湊起來,為什麼是緊湊?緊湊可以在動态範圍變化巨大時,更好的表現微弱的細節,但卻并不能讓聲音明顯的舒展。在聲場上,Z7與開放式耳機相比,聲音寬度和寬松感明顯不足,不過出色的解析力和動态讓聲音立體感很好,結像更為清晰立體。金銀混編線也讓高頻更顯得精緻,但并不能帶來明顯的寬松感,反而是原線的銅材質聲音更顯的柔和,舒展一點。

  搭配不同音源與耳放:索尼Z7的解析力出衆,這也是索尼公司聽音觀下最為看重的,幸運的是我們沒有為Z7搭配一台索尼的ZX系列Walkman或者PHA系列解碼器,否則你會得到比這篇文章差很多的Z7的評價。不幸的是,很多人已經這麼選擇了?

  由于Z7的解析力很好,所以如果你喜歡PCM1704、TDA1541這樣級别的古董DAC,就不能完全發揮它在高頻上的細節優勢。而MD11、Monitor 06 MX甚至X5 Max等都比較容易發揮Z7解析力優勢以及中高頻部分很容易獲得的大動态的表現。中低頻部分如果需要松弛的表現,暖聲耳放或音源是比較理想的搭配,但這還要考慮到它的中高頻和低頻是否非常的松弛,或者低頻是否可以犧牲一些量感,而更加追求控制力。這些趨勢的音源都對Z7的表現有正面幫助。而在線材方面,我們不認為DIY的這根銀線為主的混編線有非常好的表現,不過平衡接口對于搭配平衡耳放來說非常有用,尤其是便攜式播放器、便攜式耳放。

  總結

  索尼MDR-Z7的整體表現很難說完勝傳統品牌,如AKG、森海塞爾在2000-3000元價位的開放式型号,當然,也完全達不到森海塞爾HD800的高度。不過,對于耳放的依賴程度,聲音解析力,以及一些特定音樂表現上,MDR-Z7相比HD650、K701已經具有比較明顯優勢,隻是你能否接受它不夠松弛的聽感。個人認為,偏重高頻的小編制音樂,以及非常大動态的爆棚音樂這兩個極端Z7表現是比較擅長的,高音聽起來雖然沒有K701那麼飄逸,但卻更加立體、精緻、質感更為飽滿。而爆棚的效果,自然比HD650震撼不少。而偏重中頻的人聲或者追求柔美的中音類的音樂類型,Z7則格外不擅長。與更高價位的鐵三角W1000、天龍D5000等相比,由于Z7是一款新産品,雖然我們沒有AB對比,但基本可以确認Z7的水準已經超越它們和與它們類似定位的型号。整體來說,索尼Z7的價位在2700元左右,是一款比較有誠意的中高端耳機。

  而我們知道,在Z7之前的旗艦型号SA-3000與SA-5000,其實是非常典型的開放式設計,索尼Z7的聲音上拘謹的問題可能是封閉式耳機根本無法解決的。以索尼對耳塞類産品的每年至少一次更新的速度來看,期待索尼有開放式耳機産品推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