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鑒賞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鑒賞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31 21:15:25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遊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鑒賞(五年級語文古詩詞鑒賞之示兒)(1)

  示(shì)兒(ér)——朝代:宋(sònɡ)代(dài) 作者:陸(lù)遊(yóu) 死(sǐ)去(qù)元(yuán)知(zhī)萬(wàn)事(shì)空(kōnɡ),

  但(dàn)悲(bēi)不(bú)見(jiàn)九(jiǔ)州(zhōu)同(tónɡ)。

  王(wánɡ)師(shī)北(běi)定(dìnɡ)中(zhōnɡ)原(yuán)日(rì),

  家(jiā)祭(jì)無(wú)忘(wànɡ)告(ɡào)乃(nǎi)翁(wēnɡ)。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隻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一。當大宋軍隊收複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争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但:隻是。

  悲:悲傷。

  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遊自己。

  《示兒》鑒賞:

  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遊一生緻力于抗金鬥争,一直希望能收複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着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着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複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于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着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歎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着舊業的光複。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複失地,平定中原。這對于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隻有後代的兒孫們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複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将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着牽挂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怆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詩人内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複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複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最後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隻好把希望寄托于後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别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遊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歌頌陸遊愛國精神光照千秋。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拓展資料:

  陸遊(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号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工詩、詞、文,長于史學。與尤袤、楊萬裡、範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其詩今存九千餘首,清新圓潤,格力恢宏,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

  《示兒》詩為陸遊的絕筆,作于宋甯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時陸遊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号召。

  陸遊臨終前所作的《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忱催人淚下,發人深省。

  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箦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據《陸遊研究資料彙編》統計,後世評述陸詩者,特别提到《示兒》詩的,不下三十餘家,或者說它具有宗澤“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後歎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的《書陸放翁詩卷後》,末四句雲:“青山一發愁蒙蒙,幹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詞意極為沉痛。足見《示兒》詩感人之深。

  愛國作家朱自清特别推崇《示兒》詩,并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這是陸遊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過去的詩人裡,也許隻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