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何氏的來曆

何氏的來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0-16 22:15:10

  何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傳說帝舜南巡蒼梧之野,曾寄宿在何氏部落。何族的來龍去脈不太清楚,具體分布地點也是個謎,據東漢王符《潛夫論》中說:“歸姓胡、有、何……此皆大吉(太古)之姓也。”按王符的說法,何氏出自歸(夔)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山東鄒平市丁公遺址出土了一枚刻有文字的陶片,李學勤考證為:何父以夔犬。何、夔并列,估計兩者确實有關系。此陶片的年代為夏朝時,推測該地在夏時有一支何氏族人在此定居。相關何族的傳世銅器不少,比如商周時期的“何尊”、“何父乙卣”、“何父癸卣”、“何馬觚”、“何爵”等等。

  何氏的來曆(一個食蓮藕為生的部族)(1)

  丁公陶文

  “何”的甲骨文看上去像“一個人肩上扛着戈”的樣子,不知是正在操練還是出征途中,反正給人一種雄赳赳氣昂昂的感覺。但這恐怕不是“何”的本義,“何”的本義可能跟“荷”有關,荷是一種水生植物,就是蓮藕,肩上扛着的可能是“鋤”,何氏族人扛着鋤去挖藕的象形。有說法認為早期何部族遍地蓮藕,族人以食藕為生,手持長鋤或肩扛長鋤去挖藕是何氏部族的生活寫照。故“何”成為該族族名,并引申出一層“扛”的意思。又有說法認為何人是最早發明扁擔的部族,《說文解字》說:“何,擔也。”,肩扛的意思,成語荷槍實彈,投袂荷戈都跟軍事有關,可見荷通何,“荷”向軍事用詞的演變是後來的事,現在“荷”仍具備何“肩扛”的初始意義。

  何氏的來曆(一個食蓮藕為生的部族)(2)

  何的甲骨文

  據推測,何氏部族族系龐大,勢力很強,立國較早,到商朝時已成一方強國,成為商的死敵。蔔辭:“貞:令良取何。”良,商代良方,效命商王,何方大概在武丁時被徹底征服,成為商的附屬國。商王在何地辟有田獵,并分派大量的刍和羌在何地勞動。“丁巳蔔,争貞:乎取何刍。”、“貞:何不其以羌。”這些蔔辭說明商王将大量何人發配為何刍或羌,為其搞生産或者充當犧牲品,何刍受不了無休止的體力勞動,經常有逃跑現象。何方族系繁多,族人骁勇善戰,要管理這些族人必須得有武裝。蔔辭:“貞:令甯以射何必卒?”、“戍何弗雉王衆?” 戍何、射何,戍和射都是軍事上的用詞或武官官職名,說明何方配有商王的部隊,一用來管束那些搞生産勞力的何刍,以防造反;二用來防禦他國入侵。因為何地還會經常遭遇附近強族的攻擊,蔔辭“壬辰蔔:方其敦見何?”、“貞:方其敦見何?”這裡的“方”應指方方,方方是個擅戰之國,勢力範圍較廣,一直跟商王朝作對,敦是侵犯之意,方方入侵何方。

  何氏的來曆(一個食蓮藕為生的部族)(3)

  何尊

  何方在商朝後期與商王關系比較融洽,蔔辭中經常出現“何貞”,即貞人何,負責替商王占蔔。何方的結局又顯得撲朔迷離,商末大闆蕩時其最終去向不得而知。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陝西寶雞出土了一件銅器“何尊”,122字銘文詳細記載了周成王籌劃營建東都成周(洛陽)的事,對武王進行了隆重的祭祀,并在京室中賞賜了宗小子何(宗小子何可能主持了這場祭祀),銘文證實該器物為一個叫“何”的宗小子所有。商周時代的“小子”較為複雜,沒有特定的說法,一般有官職或非官職之分,但縱觀甲骨文或銅器中的所有“小子”,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受到天子的特别寵幸,有資格擔任主祭或其它重要職務,也有天子對宗室或非宗室下屬的親昵稱呼。但“小子”必定是該支族氏的大族長或該諸侯國的國君。“何尊”銘文記載了周王對來京觐見天子的何小子的一段訓诰,類似《尚書·酒诰》中文王對小子的诰教,可以确定該宗小子是該支何族的大族長或者何國的國君,該支何族或何國必定與商代何方有承續關系。

  何氏的來曆(一個食蓮藕為生的部族)(4)

  何尊銘文“中國”

  不過這個宗小子何是與周王同宗的姬姓還是商代何方其中的一支已經無法确定。“何尊”有銘文:“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大意是昔日你(何)的祖先追随周文王。根據銘文,商末時這個何的祖先曾效命于文王,可以推測,商末何方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投靠了周文王,何人利用其軍事上的優勢為周部族滅商立功受封,與周人保持緊密聯系;另一種是何方堅持維商,被周人所滅,故地改封為追随文王滅商的周宗子弟,無論哪種,何國在西周時還存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何尊”是至今“中國”一詞的最早出處,不過當時的“中國”範圍僅僅指以成周洛陽為中心的伊洛流域。銘文中有“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大意為以此地(洛陽)作為天下中樞,輻射四海,統治萬民。

  文/堰風

  殷商古國——剛國,剛器證明周初東夷叛亂時曾受到成王的獎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