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輔具是什麼?
以智能治療的角度來看,行動輔具是為了幫助使用者提高獨立自主能力及社會參與性,舉凡工作、娛樂休閑、人際互動,而這些目的都是:需要透過适配的輔具配合才可達成的。
何謂适配?設想一下打開鞋櫃,你可能會有運動鞋、皮鞋、高跟鞋、拖鞋…等等不同種類的鞋款,同樣都是鞋子,為什麼需要這麼多雙呢?
你一定馬上回答:是為了不同目的所需嘛!
運動、約會、工作…面臨不同場合和需求,我們會選擇功能相對應的款式,除此之外還會留意尺寸是否合腳、長期穿著的舒适度,而輪椅也是使用者的另一副雙腳,有些人或許認為輪椅隻要能代步足矣,但藉由鞋子挑選的譬喻,想傳達輪椅選擇應考慮個人生理條件與環境變遷适用性,而非一台輪椅走天下喔!
在實際個案評估時,以全适配作為核心概念,我通常會以這兩大項切入:個人生理條件,使用情境。
個人生理條件
這個部分就不用多說了,每位使用者的運動功能、年齡成長及身形條件皆不盡相同,輪椅功能應能配合不同階段變化的生理條件需求。
其中包含人體身材、症狀特征适配評估—身高、體重、身形、身體損傷程度、個人行動力等等,合身的尺寸能避免引發二次傷害及增加照護成本,幫助使用者維持良好健康狀态。
使用情境/目的
若是本身認知清楚、尚具自我控制能力,以胸腰椎損傷使用者為例,或許應該擁有2~3台輪椅。舉例可能的情形:
日常生活
他可能有一台輕量化的自推型手動輪椅,适合在居家室内空間短距離移行。
外出辦事或購物
較大範圍活動,則選擇操控重型電動輪椅,穩定動力能讓乘坐時間更久更舒适,并克服戶外地勢變化。
職場環境
可能因空間較窄小,需要考量回轉半徑或車身較小的手/電動輪椅以便利進出,若有高處取物需求,則可考慮站立或舉升功能,大大提升自主力。
室内居家輪椅選用,外旋式撥腳增加腳部空間,縮短移位距離,提升安全性。
與家人朋友外出旅遊,操縱靈活度與收合、電池拆卸便利性會是優先考量。
在職場或社交場合,舉升或站立功能可使輪椅族與人對談保持視線平等,有助于人際關系經營,亦能高處取物不受限制。
需要短暫休息時,仰躺與空中傾倒二合一的功能,透過改變乘坐者身體姿勢,使不同肌肉群輪流休息,達成充分舒壓的效果。
以上所說都可尋求專業治療師或輔具廠商的評估建議,确切了解自己的需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