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衆号:lulu_blog)
談到日本女性,你會有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呢?
溫柔?精緻?卡哇伊?
然而,我們總是能從新聞上看到不少日本“不老仙妻”的案例,大多日本女性不管到什麼年齡,都會保持優雅和氣質。
比如 43 歲的水谷雅子,被稱為不老仙妻。
日本街頭的女性,也都很注重穿着和身材,基本上都是苗條的,去過日本的朋友都說“走在街上幾乎看不到胖子”,簡直太拉仇恨了。
最權威的世界衛生組織明确表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
肥胖率隻有3%,而且日本女性的肥胖率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女性。
日本的女性究竟有什麼秘訣,能讓自己無論在任何年紀、任何狀态,都長久地保持苗條?
為什麼明明不怎麼愛運動的日本人卻是“不顯老、不顯胖”的?
一、飲食方面
1、多樣性
日本人從小就會接受“食育”,小孩子就會被灌輸“飲食要均衡,多吃蔬菜”的觀念。
一天吃 30 種食材,是在全國都流傳很廣的用餐理念,對民衆而言就像兒歌一樣熟悉。
大學校園裡,大多數套餐、定食都是由蔬菜、主菜、副菜、主食、水果組成。
定食在日本餐廳裡面屬于飯類,所謂的定食,就是飯都是定在 250 克,裡面的配料都是标準化的。
像豬軟骨,鳗魚,豬扒,天婦羅之類基本上都在 100±10 克。都是按照科學标準的份量,所以叫定食。
日本女生每周幾乎必吃的五大類食物:魚類、豆類、稻谷類、蔬菜及水果。
品種雖然不多,但她們很會搭配,能做出超過一百種以上的不同菜。
2、不吃早餐
和中國的傳統說法“早上要吃好”不同,現在日本人不太吃早餐,因為很忙。
隻有住酒店的時候,才會吃的很豐富。
平時的早上一般吃米飯加上大醬湯,就放點海苔和豆腐。
隻有周末或者有時間的時候,才會吃得很豐富,注重食材和營養的多樣性。
3、低熱量
日本的普通家庭,一般是買不起牛肉的,他們通常吃豬肉,雞肉和魚。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土地資源比較稀少,食物較為缺乏,但是因為靠近大海,所以食物中水産品居多。
各種壽司、料理也都是以海産品為主,比如各種魚、蝦、海帶、貝類等。
據統計,日本人食用魚類的分量占到全球的10%。
在日本人的一日三餐中,魚擔當着重要的角色。
除魚生、壽司外,豉湯、天婦羅及各類烤物、炒物等,都會經常用各種魚做原材料。
研究指出,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成分,對預防各類心髒疾病都甚有功效。所以日本人同樣也很長壽。
除此之外,豆腐也是餐桌上常見的品種。
這些常見食物都是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再加上日本料理烹饪方式,比較重視食物的原味。
日本人晚餐則是蔬菜為主,盡量清淡、低熱量。
就連我們覺得很油的炸天婦羅,其實正統的也是面衣薄、油夠少,熱量甚至沒超過壽司。
4、口味清淡
日本的烹饪既有區域性又有季節性,重視食材的“原味”。
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多見生食,在日常食物烹饪中,油膩和辛辣的調味品也用得非常少。
日本四條流的第四代傳人四條隆彥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稱:
“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超過材料原有的滋味。”
日本家庭大都會選用自行烹煮的高湯作調味,原材料就是以上述的海藻或豆腐、魚類等,營養十足之餘又不會有太多人工化的高濃度調味料。
他們一般不會用到油膩和辛辣的調味品,避免了額外熱量和脂肪的增加。
這其實是保持身材好的根本原因。
日本女生普遍不喝諸如可口可樂這種催肥的碳酸飲料。
喝的最多的是各種綠茶烏龍茶咖啡(這吸脂三寶啊),還有蔬菜汁,豆乳……
這些飲品有多健康我就不說了。
5、分量小
日本是一個比較重視品質和生活的國家,對于吃,他們同樣一絲不苟。
以懷石料理為代表的日料,偏愛以小器皿做容器。
每一樣食物的量都特别少,就算是醬蘿蔔之類的也隻有小小的兩三塊兒。
可能是因為食物種類較多,為了攝入更豐富的營養,但又避免過量,所以在食物的分量上面做了縮減。
慢慢吃飯的禮儀、肉菜搭配着吃(不吃菜會被認為是不成熟)都會讓日本人吃着吃着就飽了,不會超量。
6、外食少
日本的便當文化是非常出名的,無論是小孩、學生、工薪族、每個人出門基本上都會事先帶着便當,一般都不會選擇在外面吃飯。
日本的家庭主婦們也很樂意為家人做出美味的便當,在他們看來不外食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且,不同于我們平時所受的日劇觀感影響,日本女生很少吃拉面。
原因不是碳水,而是不雅。對拉面店的固有印象就是一群男人揮着膀子在吸溜溜,所以一個女生去那種地方就感覺很奇怪。
女生一個人吃外食的都很少,因為顯得很寂寞,也感覺不合群。
7、生活壓力大
日本的生活壓力很大。
工作族自不必說,學生黨也都基本都幹着兼職。
工作忙起來哪有時間吃飯,當然也沒有人邊工作邊吃飯。
慢慢的身體也就适應了,吃的不多也不頻繁進食。
高強度腦力勞動者一般無法多吃肉,因為思考的時候肉很難消化,導緻胃脹。
而精神壓力大的則容易便秘或是胃潰瘍。
日本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胃病。
胃不好多數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環境逼出來的。
如果一個人不需要自律,隻要靠動物腦(或者叫直覺腦)思考,那他怎麼吃都能很順利消化。
一旦開動那個高級思考機器,除了大量的能量消耗,還會導緻消化過程緩慢。
但這個思考機器不怎麼消耗蛋白質。
多數情況下不是因為故意吃成這樣才瘦,而是因為普遍胃不太好,沒法大魚大肉的吃,結果才變瘦。
二 、出行習慣
因為日本的大衆交通普遍發達,大部分的人都是搭乘地鐵上下班。
過去日本就有調查發現,平均通勤時間越長的省縣,罹患腰椎間盤毛病的機率也越低。
因為在列車上必須保持身體平衡,無形中也鍛煉了身體,加快了熱量消耗。
而且,日本人無論是工作族還是學生黨,基本上班或上學的地方,離家都有半小時以上的車程。
日本的出租車價格是很昂貴的,到目的地若是走路需要 30 分鐘,打車 8 分鐘,日本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走路。
所以,也就出現了“日劇跑”這種文化···
除了雙腿,自行車則是日本人代步的首選。
CNN 做過評選,全亞洲最适合騎行的城市是京都。
日本是一個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各種生活設施都比較集中,超市、學校、醫院一般都不會離太遠。
除了走路之外,他們選擇最多的出行方式還有自行車,在日本街頭你會看到很多自行車。
另外日本是一個多山、多丘陵的國家,上坡下坡路很多,騎車是上上下下的爬坡運動,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運動。
就如同你在健身房裡騎單車的不同阻力和跑步機的不同斜度是一樣的,對減肥也有很大幫助。
除此之外,日本的電梯很少。日本的地鐵裡是沒有電梯的,連手扶電梯都沒有。
而且很多住宅也都沒有電梯,需要靠雙腿去爬,想胖都難。
三、減肥國策
從 2008 年 4 月開始,日本推出“全體國民瘦腰計劃”。
口号不隻是喊喊的,在 2013 年也推出了身體活動基準,呼籲人們「+10 分」。
通過通勤走路時間+10 分鐘
做家務時間+10 分鐘
買東西的時間+10 分鐘
從小事提高步數,提升勞動來消耗更多的熱量。
日本政府更立法監督上班族的腰圍:
“減肥不隻是個人的事情,而是關系到公司生存的大事”,有的公司還會專門組織減肥送獎金的比賽。
四、年輕人的文化
日本有很多時尚雜志,除了教女生怎麼穿,基本都是教你怎麼化妝、變瘦、變美。
所以每個女孩都想通過飲食和運動去擁有好身材。
而在一起的女生也會互相“攀比”:周圍的人都是馬甲線、大長腿,你也不好意思再“豁出去”長肉。
日本女性從小培養美的意識,飲食均衡、習慣良好,才能把身材維持得那麼好。
這也說明減肥塑形絕對不是短時間的事,而是一個良好的終生習慣。
五、神習慣
據說,日本人還有個神習慣,泡完溫泉出來立刻喝冰水,不知道這個跟她們瘦有沒有關系。
而且,日本的女孩子冬天也會光腿,或者就一層薄薄的絲襪。
據科學研究表明,寒冷環境下人的新陳代謝率能增加80%,三小時便可消耗250大卡的熱量。
也就是說,如果堅持兩周這麼做的話,體内可減少一磅的純脂肪。
而且,日本女人,曆來有這種說法:懷孕的時候,不可以太胖,孕期頂多比以前胖十公斤,一定要控制體重。西方也是這樣的。
不會像中國女性,呼啦啦胖個三四十斤完全不在話下。近日上熱搜的杜若溪——嚴屹寬的老婆。孕期一度長到160斤,看來女明星也無法逃脫中國月子的“發酵神功”。
日本人懷孕時,對很多方面都不介意,唯獨對體重,孕檢的時候很是重視。
修身是女生的終身事業,特别是來到炎熱的夏季,人人都想穿上小背心、短褲外出。
然而現在,骨頭架子已經不合時宜,反而是均勻的身材,再加點肌肉才是名副其實的健康纖瘦。
讓我們把修身一再推遲的原因,除了美食以外就是時間,畢竟現代女性工作繁忙,回到家就隻想好好休息。
如何擁有日本妹子的纖瘦呢?
火爆ins的日本博主@slim_jp就把不同的動作以簡單的影片形式教授出來。每天僅需30秒就可以訓練到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女生們再也沒有借口不運動了吧!
三個動作練起來喔!
祝每位寶寶今年夏天都瘦瘦瘦!
盧璐
的小日子
盧璐說,
我的上海鄰居就是一個日本女人,生了四個孩子,身材一點都不走樣。
雖然生活在中國,但也絲毫不為我們的飲食習慣所熏染,依舊保持着高度的自律。
看到她,你很難想象面前這個纖細的女人,已經是四個男孩的媽媽。
所以,不要以年齡或者生育為借口,同為亞洲女性,身材和骨骼的區别很小,更多的是個體差異。
我們說了很多遍“管住嘴,邁開腿”,也是真的停留在口頭。
道理都懂,做起來吧,趁現在還不遲。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新書《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正在熱賣。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