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經過問計諸文武确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到南部實現統一後,北部的北漢割據政權便成為“北伐統一”的第一關。
宋太宗正月初十向北漢發動進攻,遼景宗立刻派人興師問罪,宋太宗非常霸氣地說:劉繼元違背天命,就該興師問罪。你們如果不援助他,咱們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繼續存在,協約如故。不然的話,咱們兩國隻有在戰場見面了。
對此,遼國派兵援助做出了回答,三月十六日,雙方在石嶺關南的白馬嶺(山西陽泉盂縣北)一戰中大敗遼軍,遼軍主将陣亡。滅亡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初六)後,宋太宗決定一鼓作氣收回幽燕。
皇位第一繼承人趙匡胤之子
正在大家商量着呢,忽然有人說看到皇帝還活着,乘着驢車往南逃了。啊?商量事兒的人們一聽,趕緊閉嘴,各幹各的去了。然而,衆人商量立新君的事情能不被趙匡義知道嘛。所以,趙光義聽後非常生氣。他又不是傻子,别人私底下議論他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親信,推立趙德昭後又害怕的人都有可能密告。
他知道,如果真立了趙德昭,自己的孩子們能好得了嗎?自己對趙德昭啥樣,他自己也不是不知道。趙德昭早就該封王了,但自己就是一直拖着不封,為了堵悠悠之口,不得已才封為郡王。平時,可沒少給他難堪。因此,他早就想好了,趙德昭必須死。
趙德昭也是,非得往槍口上撞(當然,他不撞恐怕也跑不了)。攻滅北漢之後,宋太宗一直沒有對有功人員進行封賞。雖然,第一次北伐失敗了,但事情一碼歸一碼,該獎的還是得獎。但趙匡義可能因為心情不好,一直沒提這件事情。
某次,趙德昭見宋太宗心情不錯,便提到了賞賜平滅北漢有功人員的事情。畢竟,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衆多将領們心情都不好。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應該對武将們進行賞賜。要不然,這些大老粗們必然心有不悅。
哪知,宋太宗一聽,勃然大怒“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等我死了,你當了皇帝,那個時候你再封賞也不晚呀。你急啥!(《宋史·列傳三》)
看到宋太宗突然間的憤怒,趙德昭立刻吓得膽戰心驚,慌忙認錯。宋太宗帶着怨恨的表情,讓趙德昭很害怕。這麼多年,叔叔對自己的态度,他不是不知道。為此,趙德昭在十月自盡。
影視劇中的宋太祖
結語
976年十月二十日趙匡胤駕崩,趙光義慌忙登基立即改元,這本已經讓天下人議論紛紛了——至于這麼着急嗎?還有一個半月都不到了。萬沒想到,趙匡胤亡後剛剛三年,就在忌辰将至的時候,最大的兒子(趙匡胤長子、三子早亡,隻剩下趙德昭、趙德芳兩兄弟)就自殺了!這到底是在控訴什麼嗎?
趙光義一看趙德昭自殺了,真是高興中夾雜着一絲慌亂。為什麼慌亂?
因為,她的母親杜太後在臨終前曾要求兄長趙匡胤定下“立長者為君”的規矩。趙匡胤死後趙匡義(趙光義),趙匡義死後趙匡美(趙光美、趙廷美),趙匡美死後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951年生)或趙德芳(959年生)。之後的事情,可就複雜了:趙光義的長子趙元佐965年生,次子趙元僖966年生,宋真宗968年生。但是,老三趙廷美的長子趙德恭是962年生的。如果真照這個“立長為君”的話,就和今天的沙特的傳位方式一樣了。
那麼,按照第一批順序那就是趙廷美即位,現在趙德昭死了,趙廷美會怎麼想?為此,趙光義連忙加封趙廷美為秦王,用以安三弟之心(其實是四弟,老大早亡。趙匡胤進位為老大)。
忙完了這件事兒,宋太宗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應付北伐失敗後,遼國三次南征了!
趙廷美
北宋養馬養不好賴唐朝?我沒聽錯吧,應該賴這六個才對 此鍊接有本人寫作的10多個系列的文章導航分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