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北大貧困女孩在感言中,除了感謝生活對自己的鍛煉之外,更加感激母親對自己帶來的榜樣作用,才能戰勝種種不利因素,最終實現夢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對于未成年的學生來說,少年時期經曆的殘酷現實,可能成為壓垮脊背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樣也可能會成為挖掘潛力的起因動機。
憑借高分成為成為河南省理科狀元的孫寒泊,成功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在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這位有些内向的少年人直言,在小時候跟父親一起收廢品的時候,常常會做1件事。
孫寒泊出生在河南一個普通的農村,全家人為了維持生計,除了家裡的田地之外,父親還會在不忙的時候,出去拾廢品賺錢。由于父母文化水平都不是很好,所以小時候孫寒泊除了跟父母一起下地幹活之外,更多的還是自己在默默的思考琢磨,甚至跟着父親一起拾廢品的時候,孫寒泊也會捧着一本百科全書在一旁琢磨。性格有些内向的孫寒泊,在别人看來話不多,但是卻極少有廢話,每次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言簡意赅。
日積月累後,無論面對什麼事,孫寒泊都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多思考、少說話,似乎成了别人對他最直觀的評價。憑借不錯的成績升入初中之後,孫寒泊離開了家,住到了鎮上的大姨家,而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孫寒泊甚至沒有多少存在感,一直在自己的書桌前耗上一整天的時間,而對别人來說不想做的題目,也成了他閑暇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在初中的時候,孫寒泊的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的前幾名,而升入高中之後,成績愈發的穩定。
在别人都熬夜學習的時候,孫寒泊卻每天保持着規律的作息,保障自己能夠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在他看來,學習最重要的是效率,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時長。整理錯題筆記、時刻反思總結、保持心态平和,可謂是孫寒泊整個高中三年的學習秘訣,雖然在模拟考試中,從來沒有考過班裡的第一名,但是孫寒泊卻對自己有着足夠的認知以及自信心,在他看來,保持穩定的學習節奏,不變自己的學習方法,那麼高考隻要正常發揮,就不會太過失望。
在高考結束後,真實成績比孫寒泊自己預估的高了近20分,而那年的理科題目被稱為近十年最難,但是卻正好對了孫寒泊的“胃口”,正是因為高效的學習方法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而平時愛思考的習慣讓他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确的解出答案,才成為他最後逆襲的最大法寶。
從孫寒泊的事迹中不難看出,掌握正确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學習時長不足的問題,而要想高效學習,不妨點擊:
精彩文章回顧: 每1718人有1人能上清華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數學老師:我用3個技巧,解決學生粗心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