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如何起吸引人的旅遊标題

如何起吸引人的旅遊标題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08:42:24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 禅宗祖庭 ,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曆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 少林 ,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小時候看過的武打片中,必有少林高手的存在,現在的少林寺幾乎婦孺皆知,現在還有很多以少林寺為主題的電影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座千年古寺的風采!

  如何起吸引人的旅遊标題(不知道怎麼起标題)(1)

  說起少林寺我們會想起什麼?武林高手,佛家聖地,等等。現在到暴露年齡的時候了。還記得成龍的一部電影{五行拳}嗎?記得小時候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天天夢想自己以後也是武林高手,長大後也能鏟惡鋤奸,還有過去少林寺的想法。這都是題外話了,現在我們來了解下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雄偉。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 孝文帝 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 洛陽 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距離現在已經有1524年的曆史了。 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 釋永信。

  如何起吸引人的旅遊标題(不知道怎麼起标題)(2)

  釋永信

  相傳 達摩祖師 從海上經廣州、南京,然後“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在少林寺廣召信徒,弘揚佛法禅宗,從此确立了少林寺作為禅宗祖庭的地位。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聲名大振,在唐王的特許下,少林寺可以擁有僧兵,自成體系的少林武術于是成為中華武術的代表之一。因為有這兩方面的原因,少林寺曆來頗受重視,現在寺内各殿都有很多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寺中的壁畫,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豔麗、構圖和諧,衣袂飄飄,展示了唐代壁畫的極高水準。

  現如今的少林經過曆史的洗禮和現在的維護。使得我們得以見到千年古寺的風采.少林的主要建築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寺周還有同光禅師塔、法如禅師塔和法華禅師塔等古塔10餘座。

  少林寺的山門由正門與東西兩門組成,是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單檐歇山頂式建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門額上有清康熙帝親筆所提“少林寺”三個大字。

  如何起吸引人的旅遊标題(不知道怎麼起标題)(3)

  進入寺内我們就來到了甬道,甬道兩旁有20多多通曆史石碑故稱碑林,留下來古今文人的文章。走過甬道就來到了我們的的第一站'天王殿,殿内有兩座高大的佛教金剛護法,殿後重塑了四大天王,個個栩栩如生。

  大雄寶殿位于天王殿後。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的中心場所,與天王殿、藏經閣并稱為三大佛殿。大雄寶殿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築之一,很多的影視劇故事也發生在這裡。原來的大雄寶殿在民國時期被焚毀,現在的是80年代重修的,這裡可以說是香火鼎盛,不少人在這裡參拜,也是遊客必到的地方。殿内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懸挂康熙皇帝禦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屏牆後壁有觀音塑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殿内供奉着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神像,屏牆後面懸塑觀音像,兩側有十八羅漢侍立,神态各異,表現出不一樣的人物性格。

  出了大雄寶殿,來到了藏經閣,在古代可是武功秘籍的藏身之處,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少林寺的藏經閣中常常有許多絕世武功,引來不少江湖高手前來盜取神功。其實呢藏經閣 又稱 法堂 ,是寺院講經說法藏經的場所。藏經閣藏書八百萬卷,這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于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卧佛像一尊。

  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藏經閣的東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參禅打坐的地方,對面的西禅房,則是負責接待賓客的堂室

  藏經閣台下通道東側,有一口大鐵鍋,重1300斤,系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鑄,據說是寺僧鼎盛時期炒菜用的。足以想象,鼎盛時期寺院僧人的衆多和香火的旺盛。

  方丈室是少林寺中方丈的住所與理事的地方。現存建築為清代遺物。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時信徒贈送的雞血石“佛祖講法”浮雕,北壁内側置少林寺傳代世系譜,東側放置的是彌勒佛銅像,牆上挂有“佛門八大僧圖”、“達摩一葦渡江圖”。室内還有1980年日本贈送的銅質達摩像。

  立雪亭又稱達摩亭,亭内供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四個泥 塑分别為禅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像。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相傳 時值寒冬,達摩在後院達摩亭坐禅,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夜晚入定以後,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壓了下來,不一會兒,積雪逾尺。這時,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渾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層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雙手合十,兀立不動,虔誠地站在雪窩裡。第二天一早,達摩開定了,他走到門口一看,神光在雪地裡站着。達摩問道:"你站在雪地裡幹什麼?"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達摩沉思片刻說:"要我給你傳法,除非天降紅雪。"神光解意,他意識到這裡聖僧指點他禅悟的訣奧,毫不猶豫地抽出随身攜帶的戒刀,向左臂砍去,隻聽:"咔嚓"一聲,一隻凍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鮮血飛濺,染紅了地下的積雪和神光的衣衫。誰知這虔誠的刀聲穿雲撥霧,飛報西天,驚動佛祖如來,随手脫下袈裟,抛向東土。霎時,整個少林,紅光籠罩,彩霞四射,鵝毛似的大雪片被鮮血映得彤紅,粉揚而來。神光放下手裡的戒刀,彎腰拿起鮮血淋離的左臂,圍繞達摩亭轉了一圈,仍侍立于紅雪之中,亭周圍的積雪也被染成紅的。此情此景,達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為了向他求教,長期侍立身後,今又立雪斷臂,原來的驕傲自滿情緒已經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誠。達摩逐傳衣缽、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

  慧可斷臂以後,表現出高度的剛毅,他忍受着劇烈的傷痛,雙膝跪在雪窩裡,用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頂禮拜謝而退。從此,慧可就接替了達摩,成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稱之為"二祖"。為了紀念二祖立雪斷臂,寺僧們将"達摩亭"改為"立雪亭"。

  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後面,是寺内最後一進大殿。殿内繪有五百羅漢大型壁畫,殿内公有毗盧佛,所以又名毗盧殿。殿内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東、西兩牆壁上都繪有彩色壁畫,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豔麗、構圖和諧,衣袂飄飄,展示了唐代壁畫的高水準。殿内正中還供有毗盧佛銅像和白玉釋迦牟尼像,面積達幾百平方米,是寺内現存最大的殿宇。千佛殿中用方磚鋪成的地面上,有48個深淺不同的鍋樣腳窩。這48個腳窩排列4行,前後左右間隔2米有餘,排列非常整齊,最深的有50厘米。相傳是殿内弟子在内練功留下的痕迹。

  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東北有廣慧庵,寺周還有同光禅師塔、法如禅師塔和法華禅師塔等古塔10餘座。主要介紹一下達摩洞,相傳達摩到來之前,少林寺的開山始祖跋陀所傳教法為小乘佛教。

  達摩的到來,使當時小乘佛教盛行的中國佛教對他的禅法無法接受,又由于語言不通,達摩便隻身來到嵩山五乳峰前的石洞内,面對石壁,兩腿曲盤,雙手合十,雙目下視,心平如鏡,入定從禅,日複一日地修行,達摩自稱為坐禅。

  當時的佛教徒稱這種修行的方法為“壁觀”,稱達摩為“壁觀婆羅門”。每天定後,達摩便站起身來,作一些活動,以舒筋骨的方法,達到強身健體、舒筋活絡的效果,因而成為流傳至今的“八段錦”和“達摩易筋經”。

  達摩每日坐禅入定、開定,年複一年度過了九年,九年中人們對達摩也有更多的猜測,他也度化了無數有緣人。

  他的大乘佛教思想一步一步被人接受,而經過這九年的面壁過程,達摩的身影印入了面壁石上,就連衣褶皺紋也隐約可見,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人們把這塊石頭稱“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達摩曾經面壁的天然石洞叫做“達摩洞”。

  小夥伴們有沒有想去一探究竟的沖動呢?現在還等什麼,整理行囊出發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