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又号“谪仙人”,^1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本傳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但這一說法存在許多矛盾。不知由何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條支或碎葉,李白就出生在那裡。在他五歲時,随家從碎葉遷居到蜀之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不過李白說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常橫經籍書,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長史書》),可知他早年受過良好教育。[1]
•所處時代
唐代
•别稱
李十二、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遺、詩仙
•好友
賀知章,懷素,孟浩然,杜甫,高适,汪倫,元丹丘等
•主要經曆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争奪帝位的鬥争,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轶事典故
1.名字由來。一種說法是取自幼時李白自做詩“李花怒放一樹白”,取頭尾做名。二是李母夢太白金星,故而生白,取其名。
2.李白擱筆。黃鶴樓有崔颢詩,李白登而望其詩,自愧不如,于是擱筆說,“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
•主要作品
樂府古題《古風五十九首》
拟古樂府詩《蜀道難》,《行路難》,《将進酒》
歌行《襄陽歌》,《扶風豪士歌》,《夢遊天姥吟留别》,《古朗月行》,《宣州謝眺樓餞别校書叔雲》
絕句《獨坐敬亭山》,《勞勞亭》,《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
•詩歌藝術風格
1.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緻的描述。
2.噴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湧而出。
3.想象變化莫測,往往發想無端。意象之間的銜接也是大跨度的。
4.李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如大鵬,巨鳥,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但也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向。如清溪,明月,白鹭,白露等。
5.李白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最感親切的是“月”。[3]
•李白的地位和影響
1.杜甫評“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李白對後世的影響,首先是他詩歌中所表現的人格力量和 個性魅力。
3.在人格意識受到正統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中,李白狂放不受約束的純真個性,有着巨大的魅力
李白的詩詞,想象力豐富,用詞誇張,肆意汪洋,飄逸高遠,讀上幾句,我們仿佛可以穿越到那個時代,和他一起把酒臨風,高歌暢飲
将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可能是曆史上最驕傲的詩人。
他曾被進入翰林院,在皇帝貴妃面前寫過詩。不過寫這首《将進酒》之時,他已經被皇帝“賜金放還”,光榮下崗。
之後的一段時間,李白經常和他的好友岑勳(詩中的岑夫子)和元丹丘(詩中的丹丘生)喝酒,借以排遣内心的不平之氣。值得一提的是,元丹丘是當時的著名道士,因此李白的思想也受到了他很大的影響,在這首《将進酒》中也有所體現。
李白一上來就先聲奪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用流水來比喻時間,出自《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漢樂府中也有“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的句子。緊接着,李白寫到,時光匆匆流逝,自己的兩鬓也有了白發。
之後,李白承接曹操《短歌行》中的含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既然時光一去不複返,不如和知己好友喝個痛快!
幾杯小酒下肚,李白的眼神變得迷亂,思緒紛亂,開始在席間發出豪言壯語:我李白,不甘心做一個庸庸碌碌的人,千金錢财對我來說都不值一提!
不過正是這樣瑰麗的想象和極緻的誇張,才讓李白的詩詞具有别樣的魅力,正如餘光中先生所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