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數起,第三個“庚日”就進入初伏,也就是入伏的首日。
入伏,即入“三伏天”。
标志着
暑天的正式開始!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唐)白居易《觀刈麥》節選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唐)韋應物《夏花明》節選
古人以天幹地支記錄時間
每10天出現一個庚日
由于各年庚日不同
所以,
每年的入伏時間也不一樣
具體到2022年來說,
7月16日交“初伏”
7月26日交“中伏”
8月15日交“末伏”
8月24日“出伏”
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
入伏習俗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這是在三伏天關于飲食的俗語上,流傳最廣的說法。
每逢伏天,很多人的胃口就變得不佳。
此時,建議吃些營養高、易消化的食物。
養生提示
網上流傳着一些伏天養生法,如“冬吃蘿蔔夏吃姜”“夏天吃苦,勝似進補”……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說法如何理解呢?
本文來源:健康中國
審核: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賀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