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在屯卦之後的蒙卦,卦象是什麼樣子呢?原來把屯卦卦象整體180度翻轉過來,就是蒙卦卦象。上面是象征山的艮卦,下面是象征水的坎卦。山在上,水在下,這就是蒙卦。山下的水是什麼水?蒙卦的《象傳》說:“山下出泉,蒙。”
“山下出泉”,這好像一個字謎。什麼字?原來是原來的“原”字。而“原”字,活生生是“源”的本字。
為什麼“山下出泉”是“原”字呢?讓我們回到金文。我們看金文“原”字的字形,上面是一個山崖,下面是一眼泉。所以,“原”字就是“山下出泉”,與《象傳》對蒙卦卦象的解讀完全相同。現在的“原”字,下面由“白”和“小”組成的字形,其實是“泉”字的簡化變形。于是,我們揭開了這個字謎的謎底,蒙卦卦象(打一字):原。
“泉出山下”的“原”,本義當然是源頭的“源”,隻是這個“原”字被借走之後,在“源”的含義上,為了強調與水有關,又增加了一個“水”字。而在許多早期文獻中,“原”依然經常被當作“源”字使用。
那麼,為什麼這一卦不叫“原卦”,而叫“蒙卦”呢?
我們來看看這個“蒙”字。
金文“蒙”字,下部類似于荒冢的“冢”,是大土堆的意思,上面是長出來的草。山頂生草就是蒙,意思是長出來的草蒙覆在山頂上。
但《說文》将“蒙”的下半部“冡”解釋為“蒙”的古字,這種解釋與“冢”上有草不同。
在《說文》的“艸部”中,對“蒙”的解釋頗為浪漫:“蒙,王女也。”蒙被釋為一種美麗而神秘的植物王女,這種植物又叫女蘿、兔絲,附生在松柏上,像蒙在松柏上的羅紗。
而《序卦傳》對“蒙”的解讀是:“蒙者,蒙也,物之稚也。”鄭玄則說:“蒙,幼小之貌。齊人謂萌為蒙也。”
原來,蒙就是草木剛剛萌芽的狀态,稚嫩、懵懂,不谙世事,萌萌的,對外在世界的認知好像被紗羅蒙住,看不清甚至看不見,所以這種狀态叫做“蒙”。屯為始生,蒙時則開始萌芽,是天地造物的早期過程。所以引申為幼稚、懵懂、蒙蔽、不明等等,與水的源泉之義相同。
由此,不論從什麼角度出發,最後的解讀殊途同歸,“蒙”的含義都指向同一個方向,也就是幼稚、懵懂、看不清。“原”是水的童年,“蒙”是草的童年,而“童蒙”指人的童年,“原”“蒙”“童蒙”全部指向童年。
《序卦傳》說:“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屯是從混沌中始生,蒙是出生後幼小的狀态。所以,在《周易》中,繼屯卦之後,就是蒙卦。
不過,雖然“原”和“蒙”字表達的含義相近,但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原”側重于剛剛開始,強調的是幼稚、弱小;“蒙”側重于被蒙住、看不清,強調的是懵懂、未開化。而蒙卦正是側重于發蒙、啟蒙,是從未開化走向開化,所以,蒙卦稱作蒙卦,而不稱作原卦。
那麼在蒙的狀态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彖傳》說:“蒙以養正。”既然看不清,既然搞不懂,那就靜下心來,慢慢培養自己内心的正道。一個“養”字,可以安于一切困境,從而感覺不出困境之困。《彖傳》還闡發了坎卦和艮卦另外的卦象,一個是險,一個是止。蒙卦内坎外艮,所以,由内而外是“險而止”。身處險境,最重要的是處險不驚。止,就是安靜下來。安靜下來,安心養正,險境自化。
這是《彖傳》的智慧。那麼《象傳》的智慧是什麼呢?
《象傳》說: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君子以果行育德”,其中的“果”字是果實的意思,在這裡引申為充實、有底蘊、有實際内容。而“果行”就是充實、有實際内容的踐行。
這裡的“果行育德”,可以與《彖傳》“蒙以養正”為因果關系。因為“蒙以養正”,所以才養成充實、有底蘊的果,然後以“果行”而“育德”。《彖傳》說養,《象傳》說育,所以蒙卦是養育之卦。啟蒙、養育,是蒙卦的主旋律,可見,我們也可以把蒙卦理解為兒童教育之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