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對外公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預計公司全年歸母淨利潤160億~170億元,同比增長425.42%~458.26%;預計扣非淨利潤為151億~163億元,同比增長1103.55%-1199.20%;
需要注意的是,比亞迪的利潤來源并不單于汽車業務,還包括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但汽車業務才是比亞迪利潤增長的來源。2022年4月,比亞迪重磅宣布,正式停産燃油汽車,未來将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憑借刀片電池和DMI混動技術的技術突破,加上自身強大的垂直一體化的能力,比亞迪此舉将加速對國際品牌燃油車實現有效的替代。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比亞迪狹義乘用車銷量180.5萬輛,同比增長149.4%,反超一汽-大衆蟬聯國内乘用車市場銷冠,後者在2022年全年銷量177.9萬輛,與2021年基本持平。此外,憑借亮眼的銷量表現,比亞迪擊敗特斯拉(2022年銷量為131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在此之前,特斯拉已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的寶座。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束,這也意味着比亞迪的盈利能力将面臨更多的挑戰,比亞迪需要銷售更多的車輛來攤平新能源補貼退坡帶來的成本壓制。此前,有消息稱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提出比亞迪2023年銷量達400萬輛的目标,但比亞迪方面并沒有給出确切的回應。分析人士認為,2023年比亞迪銷量有望實現350萬輛,或超越大衆成為曆史上第一個拿下國内市場頭名的自主品牌。
受芯片、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賽力斯和北汽藍谷對于2022年度業績均預虧,其中賽力斯預虧35億元至39.5億元,北汽藍谷預虧52億元至58億元。
賽力斯與華為深度合作,雙方于2021年底推出AITO問界品牌,并先後推出問界M5、問界M7、問界M5 EV等車型。數據顯示,2022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51萬輛,同比增加225.9%,其中賽力斯汽車(包括賽力斯和AITO問界)銷量為8.0萬輛,同比增長626.39%。
至于銷量暴漲但虧損擴大,賽力斯表示,2022年受芯片、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緻生産成本上升,雖然2022年1-3季度實現了銷量的連續正增長,但是受新冠疫情的多點爆發,影響了客流進店量和市場推廣活動的開展,同時影響了供應、物流、生産等諸多環節,産品産銷量未達預期,前期固定資産投入較大,折舊及攤銷費用較高。
北汽藍谷業績預虧原因與賽力斯基本一緻,其表示,2022年受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動力電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漲,擠壓公司利潤空間,對公司業績産生較大影響,另外,公司産品銷量還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不明顯,同時為了提升市場核心競争力,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上持續投入,對公司業績産生影響。預告顯示,2022年預計淨虧損52-58億元,扣非後淨虧損56-62億元。
據了解,北汽藍谷主要運營BEIJING和ARCFOX兩個品牌,其中ARCFOX定位高端新能源品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ARCFOX可以視為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品牌,其有着HUAWEI Inside模式加持,填補極狐在智能化(車機系統、自動輔助駕駛等)方面的短闆,特别是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一面世就引起市場熱度,是全球首款搭載三激光雷達布局、華為鴻蒙OS、華為高階自動駕駛ADS系統的量産車,宣稱達到華為自動駕駛的最高水平。不過,極狐品牌在終端市場的表現極為慘淡。
據了解,近幾年來北汽藍谷一直處于虧損狀态。财報顯示,2020年、2021年北汽藍谷分别淨虧損64.82億元、52.44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淨虧損35.00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超152億元。現金流方面,北汽藍谷同樣承壓,2022年三季度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驟降至43.02億元,而2022年二季度為83.24億元。對此,北汽藍谷在财報中解釋,歸母淨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毛利減少、品牌與渠道建設投入持續增加所緻。
此外,包括長安汽車、海馬汽車、衆泰汽車、江淮汽車、力帆科技、江鈴汽車等陸續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據了解,長安汽車、力帆科技、江鈴汽車均預增,其中長安汽車預計其盈利73億元至87億元,同比增長105.49%-144.90%。海馬汽車、衆泰汽車、江淮汽車均預虧,其中江淮汽車預計年度淨虧損14.37億元,2021年同期則盈利2.0億元。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