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是清末武林十大高手之一,他不光武藝高強,還是一位心懷俠義的愛國之人。他曾當過譚嗣同的貼身保镖,也曾積極營救過譚嗣同,可是為什麼沒有把譚嗣同救出來呢?後來,這些俠義的英雄,又到哪裡去了呢?
(大刀王五)
王五本名王正誼,是河北滄州人。
王五出身于貧苦人家。他3歲時父親去世,隻能靠母親為人縫補衣服過活。因此,他很小就開始做活,生活頗為艱辛。
不過王五自幼好武,他少年時,便拜肖和成為師,練就了紮實的習武基礎。
肖和成見王五很有習武天賦,又頗能吃苦,便建議他拜滄州最有名的武師李鳳崗為師,以求武藝得到進一步提高。
李鳳崗的雙刀是一絕,但他卻很少收徒。
慕名前來的王五,自然連見他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王五也是個很執着的人。一心想習武的他,為了能得到李鳳崗的指點,竟長跪于李鳳崗的門前不起。他的誠意,終于打動了李鳳崗,最終被收為徒弟。由于他在徒弟中排行第五,因此被稱為“小五子”。
很快,李鳳崗便發現王五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于是傾盡所有教授于他。而王五也苦練不止,很快便耍得一手純熟的刀法。幾年後,便和李鳳崗的功夫不分伯仲,成了李鳳崗最為得意的弟子。
李鳳崗見王五學有所成,于是把他推薦給開镖局的師兄劉仕龍,讓他在押镖的路上得到曆練。
(古代镖局)
1871年,王五跟着北漂的隊伍到了北京城,靠着一身武藝,成了一家镖局的镖師。
1877年,王五将曆年積蓄拿出來,開了家順源镖局。由于他誠實守信,收費公道,再加上他武藝高強,凡是他押送的财物,從沒有閃失。因此,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很快就成了京城中叫得上号的镖局。
生意興隆的王五,卻高興不起來。原來,當時的清廷吏治腐敗,又有外強欺壓。軟弱的清廷統治者,一再與列強簽定割地賠款等不合理條約。而最終這些賠付,都攤到了貧苦百姓身上,百姓無以為生。
甲午戰敗後,清廷一味向日本求和,與日本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置國家存亡于危急時刻。
禦史安維峻堅決反對議和,上疏要求嚴懲誤國者。遺憾的是,清廷卻将他革職戍邊,從此不再起用。
王五知道後,對清廷所為極為憤慨,親自護送安維峻到邊境上,保證了他沿途的安全。
回到京城後,王五認為,指望軟弱無有的清廷,是沒有希望的事情。所以他又在香廠開館授武,希望百姓能習得武藝,保家衛國。
1898年,王五認識了維新黨成員譚嗣同。
當時譚嗣同已得光緒帝應诏,擔任四品軍機章京,成為變法核心人員。
譚嗣同的變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和王五的願望如出一轍,這讓王五對他刮目相看。從此,王五自覺自願承包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安全工作。
另外,譚嗣同也視王五為知己,在閑暇時随他練習劍法。兩人的感情也日漸深厚。
然而,變法因為損害了王親貴族、軍隊和部分讀書人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首的保守黨的極力阻撓。
(譚嗣同像)
由于沒有兵力,變法成了非常艱難的事,眼看着慈禧有收權之意。譚嗣同為了能争取兵力,找到了北洋新軍的将領袁世凱,希望他能率軍圍守慈禧居住的頤和園,以完全奪回兵權,
可惜袁世凱給倒向了慈禧。當夜,慈禧便将光緒囚禁在了瀛台。随後,她又以雷霆手段,鎮壓維新黨。
當時,梁啟超和康有為得到消息後,立刻腳底抹油,溜出了國。
但譚嗣卻并沒有考慮個人安危,而是一心營救被軟禁的光緒帝。隻是由于橫生變故,計劃屢告失敗。
王五深知譚嗣同再呆下去,兇多吉少,數次勸他出國避禍。但譚嗣同卻拒絕了王五的建議。他表示,變法沒有不流血的。為了表示他變法之決定,他決定以死,來與腐朽的清廷抗争。
不久,譚嗣同果然被抓捕入獄。
王五數次買通獄吏,借機營救譚嗣同,都遭到了譚嗣同的拒絕。
随後,譚嗣同等六位變法大臣被判處斬首之刑。
就在施刑那天,王五還邀集江湖武林愛國人士,打算劫持法場。可惜清廷狡猾,中途改變了施刑地點。王五等人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時,譚嗣同等人已經就義。
譚嗣同去世後,王五堅定了反清大志,積極投身于各種暗殺清廷政要的活動。
1900年,義和團反帝運動興起。
王五毅然加入義和團,積極投身于反帝運動中,四處殺洋人,燒教堂。
結果引發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報複。
由于被人告發,王五所在的順源镖局,被清軍團團圍住。可惜,王五的大刀揮得再好,卻抵擋不住他們的槍炮,很快他就被槍殺于門口。
王五死後,他的頭顱被清軍割下來,挂在高高的城牆上,以震懾城中百姓。
當時在天津生活的霍元甲,不顧安危,從天津趕來,趁夜取下王五的頭顱,這才使得王五能全屍入殓。
(參考史料:《春冰室裡乘》《燕都說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