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喵喵萌寶教育記(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一直以來,清華和北大就是中國高校屆的兩顆明珠,進入這兩所院校學習幾乎是所有學生的共同心願,這也間接導緻這兩所院校的考研人數一直居高不下。
可最近以清華為代表的知名高校,卻做出了一件讓大部分考生“寒心”的事。
最近清華大學再次因為“保研率”而上熱搜,不少網友提出質疑——教育該不該成為一種圈子遊戲?
難道普通學生考研隻能成為名校生的墊腳石?
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保研:
保研就是具有保研資格的院校每年推薦一定數量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具有保研資格的學生不用通過考試等方式而直接能夠攻讀研究生。
全國本科院校共有1258所,其中有367所高校具有保研資格。
在近期公布的高校保研率名單中,清華大學位居榜首,一時又因為高保研率上熱搜。
在保研率公示名單上,清華大學以53%的保研率位列第一,其次為北京大學保研率43.8%,兩個知名高校竟然相差接近十個百分點。
一些知名高校保研率都在30%以上,比如南京大學保研率31.3%,複旦大學保研率30.4%,哈爾濱工業大學保研率30%。
榜首的清華大學保研率53%,意味着在應屆畢業生裡,超過一半的同學可以被保送攻讀研究生。
不少網友憤憤不平,難道考研隻是圈子遊戲嗎?保研人數的擴大勢必會縮減考研人數,讀研難道隻是名校自己劃定的“圈子遊戲”?
事實上,這并不能怪網友們情緒過激。畢竟在現在的研究生中有一個潛規則,不管是保研和考研,都傾向于招收自己學校畢業的學生。
别的不敢保證,起碼能保證學生的質量。
這也導緻讀研似乎已經成為本科的延續,有沒有“資格”讀研完全看自己的本科給不給力,研究生似乎已經變成了有保研資格學校自己的“圈子遊戲”。
特别是這些名校,無限制地提高自己院校的保研比例,結果隻會讓這個圈子越來越穩定,考研也會變成一種“内部遊戲”。
更何況,對于理工學科倒還好,對于人文學科來說,最終的考試大多以考察的形式出現,這裡面或多或少有些水分,比較于真刀真槍的考研戰場來說,這樣真的公平嗎?
一邊是日益擴大的名校保研率,一面是考生筆試、面試整整一年的折磨。
這也難怪會有網友感到不平衡。
● 名校生源受到認可
清華大學的高保研率說明自身院校學生成績優異,教學能力突出,好的學校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成績優異突出的學生才會有機會被保研。
清華大學接近一半的保研率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實則其他名校都具有高保研率,清華大學并非獨一無二。一個院校的保研率高低,從某一方面也說明着生源的好壞。
● 對本校生的教育信任
相比較于其他的外校考研生,名校傾心于本校的保研生其實并不奇怪,畢竟本校生經過了四年的同教育模式和科研模式,不管是後續的教育還是研究,都會更加得心應手。
相比之下,其他院校的考研生更像是一個全新的教育體系,老師和學生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期,這反而提高了教育和科研的難度。
雖說高校保研率越來越高,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高校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度還是處于一個比較大的地步,考研生與其糾結于是否考上,倒不如将注意力放在學習本身上,做好複比胡思亂想有用得多。
ps: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