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載着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鳳凰縣牢牢把握内外兼修,不斷提升城市高品質發展,始終從群衆需求出發,持之以恒補短闆,集中力量提升城市“顔值”,涵養城市氣質,城市變化給群衆帶來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王閣社區是鳳凰縣城6個老舊小區改造社區之一。
三王閣社區是鳳凰縣城6個老舊小區改造社區之一,是一個人口密集、交通擁堵、配套落後的老城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後,社區堅持先“裡子”後“面子”,重點進行改(供、排)水、改路、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和完善便民服務和智慧管理設施。通過改造後的小區,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區域内道路平了,路燈亮了,環境美了,停車有序了,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的改善,社區服務功能明顯提升。通過完善市民活動中心、體育中心等縮小了老舊小區與新建小區居民的心理落差,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三王閣社區居民使用社區健身器材鍛煉身體。
三王閣社區居民田景康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社區的十年變化是比較大的,十年前像我們這裡是垃圾一片、臭氣一片、蚊子一片,這兩三年社區有縣裡的支持,把這個環境就搞好了,路也好走了,玩的人多了,鍛煉的場所多了。”
“現在社區越搞越好,我也巴不得越搞越好,讓我們這些老年人鍛煉有場所。現在社區本身就是好,不是娘誇女,是女兒真的長得乖。”說起現在的社區,三王閣社區居民謝香雲豎起大拇指。

一幅水清、地綠、宜居的城市美好畫卷。
近年來,鳳凰縣牢牢樹立抓項目就是促發展的意識,集中精力謀項目、争項目、上項目、大建設,進一步擴容城市發展規模,推動城區由南而北、自西向東、從内至外發生新變化,奠定了城市發展基礎。堅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重大發展工程、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來抓。十八大以來,累計建成9494套、投資6.9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98個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惠及2344棟樓、12213戶居民。全縣城區共有綠地面積406.12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7.17%,綠地率達35.6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06平方米,2022年3月被評為湖南省園林縣城。
“這些項目在城市發展方面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城市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環境優美了之後,居民可以有更多的地方去休閑去健身,從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鳳凰縣住建局(人防辦)城建股股長張香良說,“另外一個方面它提高了城市的品味,為鳳凰縣文明城市的創建和保持添磚加瓦。”

鳳凰古城夜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鳳凰縣先後投資1.2億元對鳳凰古城、沱江沿岸實施劉骜夜景亮化工程。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北門碼頭,前來體驗夜遊沱江項目的遊客排起長長的隊伍,烏篷船上一盞盞紅燈籠高高挂起,别有一番風味。遊客們泛舟順流而下,沱江河在燈光映襯下,宛如一位帶妝的少女,婀娜多姿,美不勝收。斑駁的古城牆和兩岸的吊腳樓倒映在沱江河上,如夢如幻,勾勒出一幅古城的夢幻篇章。輪廓畢現的虹橋風雨樓,映着沱江,醉卧之上,仿佛訴說着古城夜色裡的綿綿往事。遊客們拿起相機拍照留念,欣賞這浪漫古樸的古城夜色。

鳳凰縣審慎推進古城保護和更新,保留了“曆史印記”,也讓鳳凰的古城“活”起來。
鳳凰作為湘西旅遊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在生态宜居理念的推動下,近年來,鳳凰縣聚焦“保護與利用、改造與複興”,審慎推進古城保護和更新,累計實施古城保護提質改造項目投資近1.38億元,古城街巷整治、鳳凰記憶、杜田風雨橋、聽濤公園、沱江風光帶等一批保護、修繕工程,形成了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活化利用、優化功能的古城保護新格局,保留了古城鳳凰的“曆史印記”,也讓鳳凰的古城“活”起來,再現生機和活力。

十載春華秋實,鳳凰縣市建設的“破繭蝶變”。
“下一步,鳳凰住建部門将積極踐行“為民城建”理念,堅持對标一流,深化改革創新,強力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鄉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城市規劃的美好藍圖,變成了群衆看得見、摸得着的建設成果。” 鳳凰縣住建局(人防辦)副局長(副主任) 譚昌進如是說。
十年磨一劍,春華變秋實。幢幢高樓鱗次栉比、公園綠地花團錦簇、古城夜景流光溢彩、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日新月異變化的城市面貌,使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強縣、湖南省園林縣城等殊榮也先後花落鳳凰,讓鳳凰蜚聲海内外,成為人人向往的宜居宜遊城市。
鳳凰融媒 記者 肖昕翔 楊籍斌 張子悅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