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舍勾欄,又稱瓦子、瓦市、瓦肆,或者幹脆簡稱“瓦”,是宋時遍布天下的市民娛樂中心。瓦舍勾欄在宋朝城市的分布極廣,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會有若幹處供市民娛樂的瓦舍勾欄。
北宋末的東京城内,有桑家瓦子、中瓦、裡瓦、朱家橋瓦子、新門瓦子、保康門瓦子、州北瓦子、州西瓦子等瓦舍,以位于東角樓街的桑家瓦子、中瓦、裡瓦最大,這三大瓦舍中,有大大小小五十餘座勾欄,以及數十個看棚,其中“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裡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現代城市的劇場、體育館,容量也不過于此吧。各瓦舍勾欄天天都有演出,遊人“終日居此,不覺抵暮”,“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
南宋時候,臨安城内外的瓦舍多達二十幾處,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橋瓦、便門瓦、候潮門瓦、小堰門瓦、新門瓦、薦橋門瓦、菜市門瓦、錢湖門瓦、赤山瓦、行春橋瓦、北郭瓦、米市橋瓦、舊瓦、嘉會門瓦、北關門瓦、艮山門瓦、羊坊橋瓦、王家橋瓦、龍山瓦,等等。其中北瓦最大,裡面“有勾欄一十三座”。又有獨立的“勾欄甚多”,城外還有專演夜場的瓦舍。杭州市民“深冬冷月無社火看,卻于瓦市消遣”。
其他城市當然也有瓦舍勾欄。查《嘉定鎮江志》、《嘉泰吳興志》、《寶慶會稽續志》、《開慶四明續志》、《景定建康志》,可知南宋之時,鎮江府、湖州、紹興府、慶元府、建康府均設有瓦舍勾欄。
又據宋人沈平《烏青記》,嘉興府烏青鎮有南北兩個瓦舍,北瓦在瓦子巷,系“妓館、戲劇上緊之處”;南瓦在波斯巷,“有八仙,技藝優于他處”;“樓八間,周遭欄檐,夜點紅紗栀子燈,鼓樂歌笑至三更乃罷”。南北瓦舍之外,烏青鎮善利橋西南,還有“樓二十餘所,可循環走,中構台,百技鬥于上”,實際上也是瓦舍。
瓦舍之内通常設有酒肆、茶坊、食店、攤鋪、勾欄、看棚。勾欄則是商業性演出的舞台,每天都會表演各種精彩的文娛節目。有哪些?
1、雜劇/滑稽戲(類似于後世的小品):
(陝西韓城宋墓出土的北宋雜劇演出壁畫)
2、說書:
(《清明上河圖》上的說書人)
3、舞旋(跳舞):
(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上的舞蹈)
4、演奏:
(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上的奏樂)
5、傀儡戲(木偶戲):
(傳宋人《傀儡嬰戲圖》 )
6、皮影戲:
7、沙畫(沒錯,宋代已經出現了沙畫的表演形式,叫做“沙書”)
8、七聖法(一種駭人魔術,表演開膛劈肚):
(出土的宋代“七聖刀”陶俑)
9、蹴鞠:
(《宋太祖蹴鞠圖》)
10、相撲:
(宋朝相撲手陶俑)
11、喬相撲(宋朝還有一種叫“喬相撲”的表演,非常精彩。
還有其他的娛樂節目,因為篇幅關系,不能一一細說。需要補充的是,當時很多明星也會到瓦舍勾欄“走穴”,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就收錄了一份北宋崇甯—大觀年間“在京瓦肆伎藝”的明星名單:
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
嘌唱弟子: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
杖頭傀儡戲:任小三。任小三每天隻在五更天演一回傀儡戲,去得晚了便看不到;
懸絲傀儡戲:張金線、李外甯;
藥發傀儡戲:張臻妙、溫奴哥、真個強、沒勃臍;
繩索類雜技:渾身眼、李宗正、張哥;
球杖類雜技:孫寬、孫十五、曾無黨、高恕、李孝詳;
說書(講史):李慥、楊中立、張十一、徐明、趙世亨、賈九;
說書(講小說):王顔喜、蓋中寶、劉名廣;
散樂(雜戲):張真奴;
舞旋(舞蹈):楊望京;
合生(一種滑稽的說唱):吳八兒;
相撲與武術:董十五、趙七、曹保義、朱婆兒、沒困駝、風僧哥、俎六姐;
皮影戲:丁儀、瘦吉等;
弄蟲蟻:劉百禽;
說诨話(講笑話):張山人;
雜劇散段:劉喬、河北子、帛遂、吳牛兒、達眼五、重明喬、駱駝兒、李敦等。
因此,你如果在宋朝的瓦舍勾欄裡消磨時光,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間,一天就過去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