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05 00:56:20

  初二的同學這個學期要進行學業水平測試,地理和生物是重點,豆姐今天分享的就是地理會考的重點知識點,趕緊對照着準備起來吧!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初中地理會考知識全整理)(1)

  七年級上冊

  一、地球與地圖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經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4.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其産生的地理現象

  5.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6.識别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海陸變遷:

  (1)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内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

  (2)知道闆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闆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三、天氣與氣候

  1.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别: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别常用的天氣符号,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内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内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氣候對生産和生活的影響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幹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2.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産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别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保護世界遺産的意義:傳統聚落是曆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将導緻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範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5) 領土:國界範圍内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别。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瑞士日内瓦,中國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初中地理會考知識全整理)(2)

  七年級下冊

  六、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自然環境

  1.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鄰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

  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

  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将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複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7.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10.湖泊:裡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11.氣候特點: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12.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13.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範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随季節發生大規模變化,降水季節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旱澇災害。

  15.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二) 人文環境

  1.2000年,世界總人口共60.55億,亞洲人口約36.8億,占總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尼日利亞

  其中亞洲有六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3.除南極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數由多到少依次是: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4.除南極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5.亞洲衆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産生了沉重的壓力。

  6.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一半。其中漢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7.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源地: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印度河流域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原因:适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8.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風俗。

  9.不同地區的文化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系:

  10.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大部分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

  七、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一) 日本

  1.組成:日本群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琉球群島

  2.位置特點: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位于太平洋闆塊與亞歐闆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3.經濟特點: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業區集中分布區:太平洋沿岸、濑戶内海沿岸。因為這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廠靠近碼頭,海陸交通便利;沿岸地區城市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也是國内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5.文化:

  (1)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

  (2)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和現代并存

  (二)東南亞

  1.東南亞範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産:

  (1)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農業生産:

  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橡膠(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産國)

  棕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産國)

  椰子(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生産國,菲律賓是最大的出口國)

  蕉麻(菲律賓是最大的生産國)

  4.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5.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1)人種:大多數為黃種人

  (2)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3)旅遊資源豐富:曼谷佛塔、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

  (三) 印度

  1.世界人口第二大國:

  (1)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2)印度地形特點:三大地形區分三大地形區,西北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幹高原,

  (3)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已經超過10億

  (4)世界文明古國: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之一

  2.水旱災害頻繁

  3.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棉花,茶,黃麻

  4.主要工業部門和城市

  高新技術産業: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發達

  (四)俄羅斯

  1.國土遼闊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2)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洲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

  (3)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

  (4)氣候:大部分位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氣溫自西向東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減少,自東向西減少,降水集中夏季

  2.自然資源豐富,工業發達

  (1)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利于重工業的發展

  (2)重工業發達:聖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發達的交通

  (1)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其中管道運輸所占比例最大

  (2)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3)太平洋沿海的港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波羅的的沿岸的港口是聖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是摩爾曼斯克。

  八、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一)中東

  1.位置和範圍: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地處‘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亞、歐、非洲,五海中的裡海是個湖泊,兩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和土耳其海峽),一個運河(蘇伊士運河)。中東範圍包括西亞(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3.中東地區氣候幹燥,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中東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

  4.中東人種主要是白種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尊為聖城的是麥加,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二) 歐洲西部

  1.位置:

  (1)臨海: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和黑海,西臨大西洋,比斯開灣,北海

  (2)海峽: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

  (3)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甯半島,巴爾幹半島

  (4)島嶼:大不列颠島,愛爾蘭島,冰島

  2.地形:北部山地(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平原(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南部山地(阿爾卑斯山),河流:萊茵河和多瑙河。

  3.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中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4.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衆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其經濟為多元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傳統的畜牧業和繁榮的旅遊業。

  5.歐洲聯盟是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政治經濟聯系強。目前共有25個成員國,使用統一貨币歐元。

  6.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羅馬,德國首都柏林。

  7.歐洲西部大部分為北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發達,

  8.歐洲西部旅遊地多,英國的倫敦塔橋、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西班牙的鬥牛、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大部分位于熱帶,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居民集中在幾内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義的長期占領和掠奪,該地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産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衆多。加上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幹濕兩季分明,農業生産落後,居民經常忍饑挨餓。

  4.非洲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5.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世界最大是裂谷——東非大裂谷。

  (四)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國徽上有袋鼠和鸸鹋兩種動物,其特有動物還有考拉和鴨嘴獸。

  2.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出口産品有羊毛、小麥、牛肉。

  3.澳大利亞礦産資源豐富,,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産業。

  4.澳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最大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九、西半球的國家

  (一)美國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與加拿大相鄰,南部與墨西哥接壤。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瀕墨西哥灣,海上交通便利。

  2.領土組成: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億人口,以白種人為主,屬于移民國家。首都華盛頓,位于美國本土的東側,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為主組成——三個南北縱列帶;

  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廣闊的平原組成, 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c.東部: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5.河流和湖泊:

  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b.五大湖:按大小分别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外,其餘4個為美加共有。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7.農業地區專業化:

  a.主要農産品:小麥、大豆、玉米。

  b.主要農業區:乳畜帶(國土的東北地區)、玉米帶(國土的中部)、棉花帶(密西西比河下遊地區)、小麥區(國土中部,在玉米帶的南北兩側)、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國土的西部地區)、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

  8.工業:

  a.特點:工業體系完整,部門齊全。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化工、電子、汽車、飛機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最著名的是位于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它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産業中心。

  c.主要工業區:太平洋沿岸工業區,發展較快;南部工業區,開發較晚;東北部工業區,美國傳統的工業區。但是,美國的消耗量極大,是世界上進口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城市:

  紐約:大西洋沿岸,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芝加哥:美國中部工業中心

  聖弗朗西斯科:有著名的電子工業中心矽谷

  洛杉矶:有著名的影視中心好萊塢

  休斯頓:墨西哥灣沿岸的航天、石油工業中心。

  10.資源消耗大國

  ①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費統計圖

  11.美國對世界資源、環境的影響

  (1)大量進口:煤炭、鐵礦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廢氣、廢水、廢物。

  (二)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東部,東臨大西洋。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首都:巴西利亞。人口占南美洲人口總數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

  4.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濕熱。

  5.河流:——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6.種族構成複雜: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黃種人。各種族之間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7.語言:巴西人民的民間娛樂項目為桑巴舞,每年還有狂歡節。語言——葡萄牙語。

  8.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品種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産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創彙産品。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園隻要分布在東南部。

  9.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為東南部是鐵礦産的主要分布地區。交通便利。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躍居世界重要生産國行列。從單一的農産品出口國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和城市稀少。聖保羅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熱帶雨林的危機:存在的問題是

  ①為興建大型幹線公路,跨國公司大量砍伐。

  ②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場。

  ③墾荒的貧苦農民原始的遷移農業。使雨林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珍貴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态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點保護這片原始的熱帶雨林。

  十、極地地區

  (一)南極地區

  1.位置:南極圈以南的南極大陸和周圍的海洋合成南極大陸

  2.地形:以高原為主

  3.特征:氣候特征——裂風、幹燥、嚴寒。有“冰雪高原”之稱;人類寶貴的淡水庫;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的大陸。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極點:極點是南,沿經線其餘方向為北,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旋轉。

  5.代表動物:企鵝

  6.考察:我國先後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極地區

  1.位置: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的最北部和諸多島嶼

  2.特征: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白令海峽

  3.極點:極點是北,沿經線其餘方向為男,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旋轉。

  4、代表動物:北極熊5、考察:建立了黃河站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初中地理會考知識全整理)(3)

  八年級上冊

  一、從世界看中國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緬、老、越。)

  ② 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裡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彙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産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産生了晨昏差異);

  ③ 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海及内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我國最大的鹽場是長蘆鹽場,最大的漁場是舟山漁場。

  ④ 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别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行政區劃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縣、鄉,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别行政區。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

  (二)衆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我國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積最小是澳門。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 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 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占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彜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征

  (一)地勢和地形

  1.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地勢西高東低并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

  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

  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活動1——4)

  3.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階梯包括: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内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等。掌握:課本P22圖2—2、24頁圖2—4

  4.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 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 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⑶ 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顔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我國的三大盆地: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7.山區面積廣大

  (二)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1.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50℃);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僅12℃)全國普遍高溫。

  2.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北→南)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高原氣候區)。

  3.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内陸遞減。

  4.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我國分為四大幹濕地區:幹旱區,半幹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

  5.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是以夏季風能夠影響的地區為标準劃分的:其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顔喀拉山——岡底斯山(P39圖2——21)

  6.我國季風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7.氣候類型複雜多樣:

  東部地區: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藏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三)河流與湖泊

  1.知道内流區與外流區的概念及界線(季風界線)知道我國的主要河流。

  外流區域:北段大緻沿着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

  分界線:南段沿巴顔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體相近) 占全國總面積:2/3

  2.主要大河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3.黃河的治理:

  4.黃河概況: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顔喀拉山,呈巨大“幾”字型,向東流經青、川、甘、甯、内蒙古、陝、晉、豫、魯九省區,注入渤海;黃河上遊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龍羊峽),中遊則修渠灌溉(塞上江南甯夏平原),由于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緻使下遊形成地上河。

  5.長江概況: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東雪山西南側(正源沱沱河),流經青、藏、川、雲、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省區,注入東海。(P53圖2、36)是我國的第一大河: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上遊:源頭——湖北宜昌;中遊到江西湖口;下遊至入海口)

  6.開發:

  (1)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遊河段(源頭——宜賓段和三峽段),蘊藏量占全國的1/3,可利用量占全國的一半。

  (2)黃金水道:①幹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②幹支流航程近8萬千米,占全國的2/3,貨運量約占全國的60%。

  7.治理:

  (1)長江洪澇發生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長、水量大;

  ②有三大洪水來源(宜昌以上的長江上遊幹支流;中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漢江);

  ③社會原因:圍湖造田、濫伐森林、陡坡開荒等)

  (2)治理措施:

  ①加固江防大堤;

  ②興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③修建許多水庫;

  ④重點治理一些河段(如荊江,川江等);

  ⑤在長江上遊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亂砍濫伐森林、濫墾草地、過度放牧、破壞生态環境;

  ⑥禁止圍湖造田,政府應實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實移民建鎮計劃,幫助農民發展替代産來,減少抗洪壓力;

  ⑦教育人們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⑧建設一些大型的水利樞紐工程。

  8.京杭運河:

  (1)起、終點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長度:1800千米

  (2)經過省、市:京、津、冀、魯、蘇、浙 溝通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3)航運量:浙江、江蘇境内的運河段,仍是重要的運輸線,年運輸量在内河航運中僅次于長江。

  三、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1定義: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産、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資源。

  2.分類:

  (1)可以在較短時間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産資源等)

  3.特點:資源豐富,人均不足

  (二)土地資源

  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2.利用特點: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陸地區。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2)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3)全國土地日:6月22日

  (三)水資源

  1.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最多的是冰川,人類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

  (1)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

  (2)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3)南水北調的路線和意義

  3.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中國的經濟發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無錫、蕪湖、九江、長沙。以茶換馬:甘肅天水

  2.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絡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3.我國的鐵路幹線

  (1)東西: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2)南北:京哈線;京哈線;京廣線;京九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

  (3)青藏鐵路

  4.交通樞紐:北京、鄭州、徐州、蘭州、株洲、成都等經過的鐵路線

  5.交通方式的特點

  6.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貴重或者急需的貨物而又數量不大的用航空運輸;容易死亡或者變質的貨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或者水運

  (二)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定義和分類: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産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産業。分為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2.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産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3.農業分布

  (1)種植業:東部半濕潤和濕潤和平原地區,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業: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青海牧區,内蒙古牧區

  (3)林業:東北林區和西南林區,東南部人工林區

  (4)漁業:東部沿海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

  4.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三)工業和分布與發展

  1.定義和分類:工業生産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産品、農産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

  2.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3.工業的分布

  (1)沿鐵路線,江河和沿海分布

  (2)工業基地:滬甯杭(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

  4.高新技術産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産業為“龍頭”的産業,産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1)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産品更新換代快。

  (2)分布:我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初中地理會考知識全整理)(4)

  八年級下冊

  五、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四大區域劃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點。

  2.界線:

  (1)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

  (3)青藏地區: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3.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②大緻相當于我國冬季0℃等溫線;

  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緻通過的地主;

  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二)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1.位置範圍: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2.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别:濕潤、半濕潤。

  3.農業

  主要農産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經濟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産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面食(東北,華北:盛産小麥,以面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5.生态環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

  1.位置範圍: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

  2.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别: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3.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産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椰子;

  礦産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遊泳、龍舟竟賽

  5.生态環境及治理:紅壤和水土流失。

  6.主要城市:上海

  (三)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1.位置範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甯夏,甘肅北部1、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3.灌溉農業為主。

  4.主要分布地區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

  ②甯夏平原

  ③河西走廊

  ④新疆綠洲

  5.地下寶藏: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6.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氈房

  (3)行:馬、駱駝、小毛驢。

  (4)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1.位置範圍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幹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2.自然環境特點:高寒

  3. 高原農牧業: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

  主要牲畜: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4.豐富的能源與礦産資源:太陽能,地熱,柴達木盆地礦産

  5.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牦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行:牦牛

  (4)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6.保護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

  六、認識省級區域

  (一)北京

  1.地理位置: 位于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

  3.城市現代化

  (二)香港和澳門

  初中地理會考必備知識點(初中地理會考知識全整理)(5)

  (三)台灣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2.資源豐富的寶島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産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産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3.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地理位置:位于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2.自然環境:

  (1)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裡木盆地、昆侖山。

  (2)氣候:深居内陸

  (3)河流:内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内流河——塔裡木河 距海遙遠→幹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4)植被:荒漠為主

  (5)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

  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

  ②特色農産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③特點:産量豐富、品質優良。

  七、認識省内區域

  (一)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遊,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2.有利條件:

  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

  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曆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3.經濟特點:

  (1)外向型經濟

  (2)發展的的利條件:

  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3)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4.城鎮的發展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2)原因:

  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

  ②産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二)西雙版納

  1.地理位置:位于雲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老撾,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2.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1)熱帶動植物王國;

  (2)人文旅遊資源: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在這裡合睦相處,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等。

  (3)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八、認識跨省區域

  (一)黃土高原

  1地理位置和範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甯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産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一般為山區,并且坡度較大;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③黃土結構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将大量的廢土石随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4.生态建設措施:

  ①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産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5.解決黃土高原生态建設的措施:

  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②把生态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号召,積極進行生态建設;

  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态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二)長江沿岸地區

  1.地理位置和範圍: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

  2.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①地勢低平,以平原、丘陵為主;

  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

  ③河網密布,湖泊衆多,水資源豐富;

  ④自然資源豐富。

  3.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沿江地帶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以及以它們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區。

  4.沿江地帶的工業:四大工業基地,四大“工業走廊” 5.生态環境及治理:

  九、走向世界的中國

  1.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2. 在世界中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