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工委遺址。
僞滿第三飛行隊起義戰迹地。
抗聯十二支隊戰迹地紀念碑。
肇州縣博物館。
肇州縣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塔。
二井鎮小菇娘。
□楊娜 彭志勇 本報記者 趙吉會 李民峰
為搶抓大慶市承辦全省第五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契機,近一個時期,肇州縣成立工作專班,立足肇州地處哈大和松原“1小時經濟圈”的區位優勢、大廣和哈肇高速貫通全境的交通優勢,貫徹省委省政府“六個龍江”戰略部署,紮實推進“五個新肇州”建設,圍繞曆史底蘊、紅色基因和綠色生态“三大闆塊”,釋放資源潛能,加快補齊旅遊短闆,在紅色革命資源、農牧資源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上做文章,着力探索打造以“紅色教育研學遊”“鄉村綠色生态遊”為标志的旅遊産業發展新格局。
肇州是一片英雄的土地,這裡曆經抗日戰争、解放戰争血與火的淬煉和洗禮,紅色革命曆史遺迹存留較多,根植着深厚的紅色記憶。
對于紅色文化保護和傳承,肇州縣始終堅持“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
“十三省”和李海清抗日英烈的戰鬥故事就發生在今天的新福鄉境内;1940年“三肇”地區最早設立的黨組織——龍江工委就位于托古鄉李道德屯,是北滿省委和抗聯十二支隊在“三肇”地區抗戰的總指揮部……這些以抗聯文化、革命文化為标志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為發展紅色教育基地和旅遊基地提供了獨特的資源。
紅色旅遊産業的發展,也激活了全縣文創産業的“一池春水”。
肇州廣泛推動紅色文化與農産品開發相結合,借助旅遊商品開展精準營銷,先後推出“老街基窖藏原漿酒、老街基紅高粱酒、老街基糯玉米”等一系列具有曆史文化、非遺特色、綠色生态特色的産品。全縣基本形成紅色文化演藝、紅色培訓、紅色食品加工、紅色旅遊等紅色文化産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每逢假期,在托古鄉大溝村、豐樂鎮生活村、二井鎮前進村,遊客們三五成群,感受肇州獨有的紅色文化和美麗鄉村魅力。大溝村等紅色美麗村莊以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支撐,集紅色研學、生态觀光和休閑娛樂于一體,成為全市紅色旅遊的一大亮點,有力補充龍江抗聯鬥争和抗聯事迹缺失的版塊,成為肇州乃至“三肇”地區宣揚抗聯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黨史教育基地和各級黨組織、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重要場所,更是喚醒紅色記憶、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教育陣地。
突出紅色基因傳承、革命曆史教育主題,肇州縣精心打造了一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全程共8處主要景點,讓遊客盡情體驗峥嵘歲月中革命先輩救國救民的英雄事迹和矢志圖強的堅定信念。
走進肇州革命烈士陵園,楊柳環繞、松柏密布,在陵園内可見為紀念肇州事變中殉難的六烈士和肇州曆次剿匪戰鬥中犧牲的諸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紀念塔。肇州縣烈士陵園是肇州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黑龍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紀念革命烈士,肇州縣委縣政府在烈士陵園内建立了肇州縣革命曆史紀念館,館内陳列和展出圖片、曆史文物100餘件。走進紀念館,一部英雄詩篇鋪展開來,将人們帶回到抗戰烽火歲月。紀念館外有革命烈士紀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抗日烈士紀念碑以及多名革命先烈的烈士墓。
肇州縣博物館位于老街基公園内,自2009年9月開館至今免費開放。肇州博物館分為5個展區部分,即遼金曆史文物展區、民俗風情展區和明清瓷器展區、抗聯(龍江工委)事迹展區、肇州民國地契展區。
從主城區向東行駛10公裡,可以看見抗聯十二支隊戰迹地紀念碑。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抗聯十二支隊是以肇州縣為中心,長期活動在肇州縣、肇源、青岡、蘭西、安達、吉林扶餘等地的一支抗日隊伍,在龍江工作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采取遊擊戰術,與敵人進行大小戰役百餘次,鼓舞了“三肇”地區人民的抗日信心。
龍江工委(又名“三肇”地區工作委員會)遺址位于肇州縣托古鄉大溝村李道德屯原李學明家院内。龍江工委是我黨早期的地下黨組織之一,抗日戰争期間中國共産黨北滿省委下轄的七個黨委之一,是“三肇”地區群衆進行抗日鬥争的指揮中心和司令部,是肇州縣唯一一處我黨抗日戰争時期重要指揮中心遺址,有着巨大的政治影響和實際作用,特别在指揮抗聯十二支隊進行遊擊戰争方面更是起着顯著的作用。龍江工委成立後,在肇州境内建立了肇州西土城子區委、大閣廟區委、肇源區委、肇東區委等四個區委和十二個抗日救國會,以肇州縣為中心指揮抗聯十二支隊和“三肇”、安達、青岡、蘭西等西滿六縣進行抗日鬥争,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肇州二中校史館。肇州縣第二中學成立于1944年,1946年被中國共産黨接收,是我黨在東北地區接收最早的學校之一,也是大慶市建校曆史最早的一所中學。肇州縣第二中學校史館于2019年1月落成,坐落在圖書館三樓,占地面積大約500平方米。校史分為國民高等學校時期、肇州中學時期等六個時期。校史館是對學校師生進行愛祖國、愛母校、愛家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向社會全面展示學校辦學情況、發展特色的重要基地。校史館建設尊重曆史,實事求是,厚重質樸,典雅平實,全方位地展示了學校發展曆程、辦學特色和文化底蘊。
黑龍江省肇州光榮院前身是肇州複員軍人療養院,始建于1959年3月,1965年省民政廳決定将肇州縣複員軍人療養院改為黑龍江省肇州複員軍人養老院。1996年根據民政部統一要求,改名為黑龍江省肇州光榮院,是省民政廳所屬的優撫事業單位,負責收養孤老烈屬、孤老退伍紅軍老戰士、孤老傷殘、孤老複員軍人。1997年光榮院建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展覽館,2004年又進行了整修。廣大青少年經常到光榮院參觀展覽,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這裡有一支親臨戰場、身經百戰、能說善講的老戰士演講團,講述戰争年代的故事,以示教育廣大青少年。光榮院被大慶市委命名為大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還有僞滿第三飛行隊起義戰迹地、抗聯三十二烈士遺址等紅色景區等待廣大遊客踏足了解曆史、體味紅色精神。
肇州縣是農牧生态大縣和工業大縣,擁有一批國家、省、市級非遺資源、綠色生态資源和油田景觀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到豐樂鎮非遺小鎮體驗非遺手工制作,到二井鎮綠色生态基地體驗小菇娘采摘,到朝陽溝鎮觀賞芍藥花海,到新福鄉香瓜交易基地觀光采摘,到衛星牧場體驗草原遊和特色美食……這條線路以休閑娛樂、觀光采摘、體驗鄉村特色美食為主題,帶領遊客走進鄉村、走進田園,放松心境、親近自然,全身心體驗鄉土風情和田園風貌,從而更好地帶動美麗村莊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在綠色産品開發上,老街基副食品公司本着打造百年老店的理念,開發生産老街基白酒、大瓜子、雜糧雜豆和年糕等10多個系列、上百種産品;曹家香油、彭家大醬、豐樂手工粉、托古小米、新福香瓜、二井鎮小菇娘、永勝大西瓜等富有肇州特色的非遺、綠色、有機農産品供遊客選擇,價格适中、品質上乘。
在地方小吃系列上,肇州縣突出本地“原字号”“笨字号”“土字号”做文章,引導、扶持和推動形成系列地方特色小吃供遊客品嘗。“原字号”的楊家粉房、地爐子小燒烤、民間口碑極高的龍泉酒等品味悠長;“笨字号”的武家笨榨油坊、興城的八刀雞、縣城的大洪火鍋老店、肇州烤全羊等都是來源于本地豆、本地雞、本地豬的真材實料;“土字号”的野豬、鴕鳥、大鵝等本地特産,打造形成肇州傳統手工飲食文化的“名片”。
逛肇州、品美食,還可以尋非遺、訪田園、遊農場,别有一番風味!
肇州縣高度重視特色農旅産品、非遺品牌的開發和打造,形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好吃的、好用的、好帶的特色旅遊産品。
楊小班鼓吹樂棚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多次登上央視和省台展演;肇州二人轉、東北傳統大秧歌等3個省級非遺項目,烙畫葫蘆技藝、曹影匠驢皮影、北方刺繡等14個市縣級非遺項目,都在進行展演傳承和非遺産品設計開發,産品獨具特色,具有收藏和贈送價值……在非遺技藝傳承方面,肇州縣曆史悠久,自然和文化遺産享譽“三肇”。
近年來,肇州縣不斷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産18項,均在整理挖掘、申報、保護和傳承方面取得成效,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6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8個。
未來,肇州縣将充分拓展“紅色 ”功能,把紅色文化與研學旅行、鄉村旅遊、康養度假、文化創意相融合,推動肇州的紅色旅遊從“單色”變“多色”,由“孤景”成“群景”。
一個以肇州革命烈士陵園為龍頭,帶動豐樂鎮、托古鄉、肇州鎮等鄉(鎮)一體發展的紅色旅遊經濟圈正初步形成,朝着遠近知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目标奮勇登攀。
本版圖片由肇州縣委宣傳部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