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生是一場修行。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反複探索、不斷内化與提煉,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修行”?9月11日,劉毅、荊濤二人以雙個展的方式用自己的作品對“另一種修行”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劉毅視作品如一面鏡子,不斷地觀照自己,尋找自己。他曾多次深入藏區,并繪制了大量西藏主題創作及唐卡作品。他的此次展出的兩個系列作品則更為抽象,在一種秩序的理性中扮演一位遊離于“主流”之外的冷靜觀察者。
“黃色象征土地,白色是雲,藍色代表天,紅色是火,綠色是水……這是人們對于顔色、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感知,通過對顔色的主觀選擇,更能映射我内心的感受。”劉毅表示。
遠觀劉毅的作品,好似冷抽象的純粹色塊,近而觀之,實則由一個個重複的細節疊加組成。它們有秩序地排列着,雖為平面,卻在視覺上形成了一種肌理感,更像是編織而成。藝術家正是通過這樣重複的描繪過程,不斷沉澱自我,使内心抵達甯靜。
在“神山系列”中,劉毅将對精神性的強調表現到極緻。他将神山從自然顔色中抽離,以黑白效果示人,這不禁讓人想到木刻版畫的形式感,雪山在此被人格化,賦予精神的寄托以表達它的硬朗與風骨。
在回歸油畫創作之前,内蒙古藝術家荊濤曾有一段醉心鍛刀制刃的經曆。千錘百煉的工匠精神與一筆筆鋪就的藝術創作總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反複敲打、塗抹,可謂一份“我執”的追求,而在這一過程中,行動已然鑄成修行。
荊濤的作品給人一種怪誕的戲劇感,在魔幻現實的情境下散發出不同尋常的古典氣息。世俗的風景、人物看似一派甯靜祥和,卻又那般耐人尋味。他如同一個宏大布景的幕後導演,在場景中将各種元素巧妙組合,最終在畫面和氣息上都達到了平衡。
荊濤在創作中不用模特,也極少對景寫生,一個小小的石頭便可以觸發一整張作品的畫面場景。即便是風景中的光線、樹林和山水,也都是藝術家本人在腦海中想像布置出來的,正如他自己所言:“作品中的場景并非真實存在于現實世界中,隻是心與筆組合而成的虛拟世界。隻是一種‘無厘頭’的情緒,是一種莫名其妙的串聯與組合。也許這就是這些年我‘無厘頭’的生活,隻是想營造一個魔幻又不存在的環境,最終為自己營造一種自由和快樂而已。”有趣的是,無論從相對複古的用色,還是從繪畫筆觸和技法的選擇,荊濤的作品并沒有給人過強的沖擊與不安,反而更偏向祥和,透露出傳統中國畫的韻味。
本次展覽策展人宋新郁表示,盡管二位藝術家年齡不同、風格各異,但都通過繪畫創作的方式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另一種修行”,這正是此次展覽主題的由來。兩位藝術家雖以不同面貌的作品示人,卻同樣在當下不斷思考與發聲,如何尋找并守護自身的精神家園。
當人生與藝術創作交融成“另一種修行”,也許每個人都會從中找到不同的答案。
據悉,本次展覽将持續至10月22日。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