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酒幹哪淌賣呒......” 1983年,電影《搭錯車》一經上映,便轟動一時,這部由虞戡平執導,孫越、劉瑞琪、李立群等主演的港台片,在那個年代成了一個符号,賺取了大量人的淚水,并留下了許多廣泛流行的歌曲。
相比當年的電影,或許那首主題歌更算是永恒。《酒幹倘賣無》這首勵情勵志的國語歌,由我們的台灣“音樂教父”羅大佑作詞,天後級歌手蘇芮實力演唱,由台灣華納唱片的前身-飛碟唱片公司發行。
該歌曲作為83版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一經發行,便随電影一起風靡港台大陸,捧紅了當時還算小透明的歌手蘇芮,此後該歌曲更被多次翻唱,并于1984年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酒幹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大概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閩南、台灣一帶收購廢棄的空酒瓶子,再賣到廢品回收站裡賺點小錢的人,都是一邊走街串巷,一邊高喊“酒幹倘賣無”。若有誰家裡有空酒瓶子要賣,就會叫住這收購廢品的人。
今天我們不說這歌曲如何朗朗上口?如何好聽?說說歌曲的歌詞中,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
歌曲《酒幹倘賣無》是閩南語,但是有兩個錯别字。閩南語中保留很多古漢語的成分,有很多字如果不懂古漢語,根本寫不出來,比如歌名中的“幹”和“倘”,就是錯别字。“‘幹’正确的應該是‘瓨’(音同祥),這個字出現在2000年前司馬遷的《史記》裡,就是酒瓶子的意思;‘倘’應為‘當’,《古詩十九首》裡就有這樣的用法”,由于許多人不了解,所以便音譯成“幹”和“倘”。
這兩個錯别字,說實在豆姐原先還真不知道,隻知道這歌好聽,能勾起了很多回憶與淚水,而承載淚水回憶的,不得不說一下那部電影。
83年版的電影《搭錯車》,簡單的講述了一個退伍老兵啞叔與棄嬰的故事,看似簡單卻并不簡單,裡面折射出的人性親情,讓人淚流滿面。
退伍老兵啞叔退役後,以撿拾破爛為生。在1958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啞叔在高級住宅區撿回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取名阿美。
此後,啞叔又當爹又當娘,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在艱辛貧困的日子中掙紮,憑借着微薄的收入将阿美撫養成人。在青年作曲家時君邁的幫助下,阿美成了一名紅歌星。不料阿美成名之後,竟然遺忘了啞叔對她的恩情。
在一次演唱會上,時君邁在阿美家附近的時候,想去看看阿美的父親,走到阿美父親的窗前,鄰居給時君邁講述了阿美小時候的故事,阿美的父親從小用《酒幹倘賣無》的小号聲來逗趣阿美,時君邁得到了靈感,沒有見阿美的父親,而是立馬回到家裡,為了喚醒阿美,為她寫了一首歌,就是這首《酒幹倘賣無》。
時君邁在演唱會前幾天,把歌寄到了她手裡。阿美看了歌詞,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學唱那首歌,父親辛苦撫養她長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湧向眼前。
阿美沒有遵從經紀人的安排,演唱了這首《酒幹倘賣無》,雖然觸怒了經紀公司,卻堅定地表明了她對自己過去人生的歉疚和忏悔,痛悔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搭錯了車。
...... 雖然你不能開口說一句話 卻更能明白人世間的黑白與真假 雖然你不會表達你的真情 卻付出了熱沉的生命 遠處傳來你多麼熟悉的聲音 讓我想起你多麼慈祥的心靈 什麼時候你再回到我身旁 讓我再和你一起唱 酒幹哪淌賣呒 ......“ 電影劇中情景與主題曲的歌詞相互對稱,《酒幹倘賣無》的整篇歌詞其實就是《搭錯車》該劇的縮寫。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折射出的人性親情,讓我們愛惜自己的父母!歌曲中“是你撫養我長大,陪我說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溶入了子女對父親的愛,故事與音樂互動的完美結合,給我們留下了一部永恒的作品。
蘇芮的歌聲極具韌性,加之寬廣音域造成了一種強烈的滄桑感,并用最簡單最質樸最催人淚下的音樂語言,實現了熱切情感在刹那間的爆發。也讓這首歌成了蘇芮的代表作。
成名于80年代的歌曲,現在依然讓人念念不忘,除了歌曲的經典外,也離不開另一個電視劇版本《搭錯車》的推力。
這個版本就是李雪健老師出演的《搭錯車》,這部翻拍于2004年的電視劇,是由高希希執導,李雪健、殷桃、李琳等人主演。
該劇一經播出,也瞬間成為熒幕的經典之作,李雪健老師用他精湛的演戲,為我們獻上了一個潸然淚下的人物。
2004年版本的電視劇《搭錯車》,依然沿用了《酒幹倘賣無》這首歌,經典再次傳唱。
2015年,《搭錯車》再度被翻拍成電視劇,雖然改劇未曾超越前面的經典,但是讓我們再次聽到了這首《酒幹倘賣無》,聽到那個熟悉的旋律。
“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天哪有地 沒有地哪有家 沒有家哪有你 沒有你哪有我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