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萬漢字》:阿乙,我的家鄉,就是盲腸,價值極低的地方
知道阿乙,讀他的文字是最近的事,但就是這一讀,居然讓我深深迷戀上這樣一位作家。他的文字中似乎透出一股力量,讓人一旦沉入其中,便無法自拔;他的人生經曆,似乎也如同他的文字一樣,沖破了平淡,走向一個又一個巅峰。
為何這樣說?一切都要從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五百萬漢字》這一本書說起。這是一本由對阿乙十分了解的特殊讀者徐兆正精選出的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幾乎是阿乙所寫短篇中的經典了。但這十二篇又不是一個風格,大緻可以分為六大類:經驗、志異、癡人、概念、技法、元小說。雖然這些文字的風格不盡相同,但無不從正面或是側面反映了人類道德的黑暗,影射了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弊端。
作為書名的《五百萬漢字》講述的是革命時期的故事,李叔作為情報員對漢字熱愛癡迷,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誓死守護秘密,巧用智慧最終傳遞了情報。故事中,李叔癡愛文字,故事外,阿乙又何嘗不愛文字?若是聯系他的生活經曆,不難發現,他雖然無奈的進入了警校,可他卻從未放下對文字的熱愛,最終走上了文學創作這條路。
始終認為個人的經曆,是最初創作的源泉。即使不刻意寫個人真實的故事,個人對生活的态度,對人生的觀念也會在無意之中于文字裡流淌。《五百萬漢字》究竟是不是如此創作出來,不得而知,但這一篇最早在他的《灰故事》一書中出版,從這一點來看,我認為這與阿乙的經曆多少相關。
感觸最為深刻的是《巴赫》與《閣樓》這兩篇,這兩篇的共同點在于,故事開始懸念設置很好,巴禮柯莫名的離家出走,孟媛媛的無端恐懼,這些懸念能夠很好的将讀者引入故事之中,而伴随着故事的發展,阿乙抽絲剝繭一般,慢慢的将人物的真相呈現給讀者。當故事結束,我們才知道原來不戀家的巴禮柯一直活在别人期望當中,他對妻子好似沒有感情,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内心深處深深愛着一個人。至于孟媛媛,她的恐懼也是有原因的,她害怕自己殺人的事情敗露,制造了各種假象,最終她選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後果。
從這兩個故事中,不難看出,在故事開始與結束時,人物給我們的感受是不同的,我覺得這就是阿乙作品最為成功之處。因為故事裡的人物是需要成長的,需要突破的,若是人物自始至終一個模樣,故事也就變得乏味了。這一點,我還是認為和阿乙的經曆有關系,他在高考結束之後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被迫讀了警校,但是他在成長,當他畢業當了一名警察,一眼看到幾十年後的生活時,他放棄了,他沖破了束縛自己的生活,在文學這片天空尋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阿乙的第一本小說集《灰故事》中有一段話:“公路到達别的縣時,還會繼續朝前走,去武漢去陝甘甯去羅馬,到了我們縣卻是走到了盡頭,走不動了。我們縣除了有一家溫州發廊,沒别的流動人口了,而等到全國人民都不玩呼啦圈時,我們又呼啦啦地玩起來。我們縣就是這樣,就是世界的一段盲腸。”
用“盲腸”做隐喻,完全是阿乙式的風格,生猛、怪異、攜帶着生理上的刺痛感卻又精确、貼切。盲腸是大腸的開端,直腸再往下便是肛門。很顯然,故鄉是這個世界的信息殘渣經過的地方,往前一步便是世界的排洩口,其實也是世界的盡頭。寫作的開端,便為故鄉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和意義賦形如此,很多年過去之後,阿乙在最新的小說集《情史失蹤者》裡依然會說:“這裡是價值極低的世界盡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