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是依托綠帶、林帶、河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兼具生态保護、健康休閑、資源利用等功能的綠色線性空間。
為了把幾代上海人積攢下的生态家底用好、用足,2015年《上海綠道專項規劃(2035)》啟動編制,次年綠道建設導則試行……在統一的技術支撐下,市級、區級、社區級的綠道,多層次在全市生長。
晨練市民:經常在這個濱江跑,外灘十六鋪那邊跑到南浦大橋前,然後再折返。人又少,又安靜,也沒車。
外籍跑者:這個地方非常非常美,然後我每天都在這跑步,有很多細節都做得特别好,有很多路燈,設計讓你覺得非常安全。
2017年底,随着45公裡濱江岸線的貫通開放,上海市級1号綠道也沿着黃浦江兩岸實現互聯。
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靈活布局,巧妙融合了防汛牆、碼頭、濱江建築、綠地,全程采用無障礙坡道設計,滿足了市民遊客不同需求,讓連綿起伏的林冠線與建築天際線交相呼應,風光無限。
在市級1号綠道——黃浦江濱江綠道上因地制宜設置“三道”,漫步道、跑步道寬度不小于3米,騎行道寬度不小于4米,沿線共有52處驿站,所有設置都是為了提升遊客體驗。
市綠化市容局公園綠地處曾凡榮說:“林地也好,綠地也好,過去多是防護性質的,主要就是隔離和屏蔽的作用。
前輩已經建了這麼多綠化,這幾年我們主要就做品質提升,讓大家進去,讓大家坐下來,生活節奏在這個地方慢下來。”
《上海綠道專項規劃》是《上海市生态空間專項規劃》的五個子專項之一,與城鄉公園體系、城市森林體系、生态廊道體系和古樹名木專項規劃同步編制,保證了較好的協調銜接。
2020年4月發布的《上海市生态空間專項規劃(2018-2035)》(草案公示稿)中提出通過“公園體系、森林體系、濕地體系”三大體系和“廊道網絡、綠道網絡”兩大網絡建設,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滿足居民的休閑需求。
黃浦江綠道上,4公裡長的黃浦段備受矚目:
2017年岸線貫通前,共有7處封閉區域,市民隻聞江聲不見江景;全線貫通後,7個精緻的景觀園驚豔亮相,移步異景、百看不厭。
“黃浦區的蘇州河的這一段,都是納入了我們這個綠道的範圍裡面,總長大概3公裡,涉及到綠化将近4萬平方米。”
黃浦區綠化管理所潘劍鋒說,随着市級3号綠道——蘇州河綠道陸續建成、貫通,沿“一江一河”生長的兩條上海綠道,在外白渡橋邊,約三千平方米的最美花園完成“交彙”。“我們從2019年開始建設,主要分三段,其中東段和西段是同步建設的。
東段就是從這裡外白渡橋一直到河南中路,西段就是從成都北路一直到烏鎮路橋,中段是在2020年、2021年的時候建設的。”
“十三五”以來,上海綠道一直保持着每年200公裡的生長速度。
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計建成1306公裡。市級、區級、社區級綠道的比例,大約是2:3:5。
位于徐彙區桂江路的浪漫櫻花綠道,闵行區老滬闵路、莘莊立交的傲雪梅花綠道,靜安區彭越浦的月季花牆綠道……
一批特色綠道吸引市民争相打卡,一個健康、多元、互通、易達的都市綠道休閑網絡初步形成。
“在‘十四五’期間,浦東、浦西合起來,貫通斷點80個。斷點分幾種類型,最多的就是市政道路跟河道。”
市綠化市容局規劃發展處副處長常炳華介紹,到2025年上海綠道總長度将超過2000公裡,現有的較為零散的綠道會逐步串聯成網。
其中,“十四五”期間,市級2号綠道——外環綠道貫通長度約為100公裡。
“規劃資源局跟綠化市容局,我們兩家合作了一個外環空間的慢行系統的規劃,已經形成了初稿。比如,外環線要擡升,那必須把綠道貫通,各種部門形成合力。”依托五個新城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重點生态廊道和重點綠地建設,“十四五”期間上海綠道建設會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外環線是一個大環,五個新城是五個小環。”
市綠化市容局公園綠地處副處長許曉波說,如果從空中俯瞰,綠道“環環相扣”,正串聯起更多的景點、公園、林蔭道、村落……編織出人民向往的高品質生活空間。
“包括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我們有一個叫大都市圈的綠道規劃,其它城市的綠道基本上已經到上海邊界了。
比如說,環澱山湖,上海這邊‘十四五’期間也希望起步,條件成熟的地方先實施。”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代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