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之一,普遍是性格溫順,還很萌,很受到人們的喜愛,當寵物養着。貓還有二項技能,一是抓老鼠,二是上樹,民間故事有傳說老虎是貓的徒弟,由于老虎性格暴躁,不好管教,上樹這個技能就沒教給老虎。
曆史上是有對貓類的記載及文獻的,貓類大約4000多年前被引進,在西周時期的《詩經·大雅·韓奕》中記錄“有熊有罴,有貓有虎。”。到了西漢時期的《禮記‧郊特牲》中寫道,“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這時的貓就已經作為了馴養的寵物。因此理解為:中國是在西周的時候出現了貓,但是這時候的貓是野貓;直到西漢才出現被馴化了的貓。因此十二生肖中也沒有貓,因為十二生肖起源于戰國時期,定型是在東漢,那時候還沒有貓。
在我國民間能經常看到貓去捕捉蝴蝶的漫畫,人們叫“貓戲蝴蝶”,但是知道為什麼,有什麼隐喻的人估計不多。貓和蝴蝶怎麼能聯系到一起呢?貓捕捉蝴蝶,有貓有蝶諧音是耄耋(mào dié)一般指八九十歲的老者。“貓戲蝴蝶”隐喻老人健康長壽之意。
貓戲蝶
既然貓在我國的曆史那麼長,關于它的民間俗語也就很多了。比如“狗無寒,貓無暖”、“貓來窮、狗來富”、“狗記路,貓記家”等其中有句俗語“男貓三點水,女貓一丘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似乎是分别貓的性别的。但是真是這樣還是另有所指呢?
我國地域遼闊,因此風俗會有不同,所以在不同地方對貓的叫法不同,比如在東北民間把雄性公貓叫狼貓或者男貓,把雌性母貓叫羽貓、呂貓或者女貓。比如在湖南和廣西、貴州等地的農村把公貓稱公貓(貓爹),母貓稱母貓(貓娘)。在中原地區的農村就直接用公貓、母貓來叫。
當然了在過去的農村,還有對其他動物的雌雄,也有其他叫法,比如雄狗稱為“牙狗”,把雌狗稱為“草狗”,把雄驢稱為“叫驢”,把雌驢稱為“草驢”,把雄豬稱為“牙豬”,把雌豬稱為“草豬”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叫法?第一主要是“公”“母”多指人,如果用在動物身上顯得極為尴尬。
第二是還因為有些動物生命力極強,過去的醫療水平不好,出生孩子的夭折率高。所以人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們一樣,有極強的生命力,健康成長。因此民間會有一些孩子的小名是用動物類比的,比如民間給孩子起的小名有叫“二狗子”、“狗蛋”、“貓牯”等這樣類似的含有隐喻的叫法。
在民間對鑒别雌雄貓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過看貓的坐姿、頭鼻的大小區分。比如,男貓坐着時,兩腿分開,而女貓坐着時,兩腿并攏。但是“男貓三點水,女貓一丘田”這句俗語中說得和現實生活中的貓是沒有點關系的是另有它指。
1. “男貓三點水,女貓一丘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動物是會掉眼淚的,比如牛,經常能看到待宰的牛掉眼淚的視頻,還有狗,經常能看到買賣狗的時候,狗掉眼淚的視頻等。
當然貓也會掉眼淚,隻是民間人們根據生活經驗觀察總結,貓掉眼淚的現象相對于其他動物的要少。因此民間就有了“男貓三點水”,這裡“男貓”隐喻成男人的意思,“三點水”是個概數,這裡指很少的意思。用了誇張的手法來隐喻男人普遍的性格是剛強的,很少掉眼淚,尤其是有其他人在的場合下,更是倔強,更不會落淚了。如果碰到了确實很傷心的事,也隻是象征性地掉點眼淚而已。因此民間也有句話叫“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說法。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女貓一丘田”。
“女貓一丘田”這裡用“女貓”來隐喻女人,那一丘田又是什麼意思呢?
“一丘田”,其實是方言話語,主要在南方地區使用,跟地形有關。同時丘田是做量詞使用,比如數字 丘田,類似“畝”。但是又和“畝”有區别,畝有具體的數字計量,但是丘田沒有,是個泛指的意思,丘田可能含有一畝、兩畝......丘田指多大面積是沒有定意的,沒有準确的計量,就是田埂隔開一塊塊平坦的水田,比如我們常見的梯田。在過去“一丘田”在民間更多的指的是收成比如一丘田收獲了多少斤糧食。“一丘田”可大也可小。當然對于種糧食而言當然是越大越好了。
因此用“一丘田”來隐喻女人的淚水很多。所以“女貓一丘田”用了誇張的說法,意思就是,女人流淚特别的多,一把鼻涕一把淚可以不間斷地流,流出的淚水都可以灌滿一丘田了。其實這個在民間也是很常見的,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了,出殡的時候在後面流淚的都是女同志,可以用“嚎啕大哭”來形容。
這句俗語“男貓三點水,女貓一丘田”實際上用了誇張的說法來形容男人和女人流淚的行為,就好像唐朝詩人李白《夜宿山市》中“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又或是唐朝詩人杜甫《春望》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當然了一個人的情緒好壞,眼淚隻是其中的一個表象而已,還有臉部表象,行為表象等來襯托一個人心情好壞。但是普遍現象是男人的眼淚比女人難以流出來,這是不争的事實。你們覺得呢?有道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