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夏至時節,北方也進入了荔枝上市的時節。“一騎紅塵妃子笑”生動的诠釋了荔枝的美味。如果荔枝和狗肉一起吃,您想象過是什麼口味嗎?
在廣西玉林,就有一個民間自發的節日:玉林荔枝狗肉節。當荔枝配上脆皮狗肉,會給味蕾帶來怎樣的享受呢?當地人肯定樂在其中。
荔枝狗肉節,是廣西玉林市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傳統民俗。每年夏至這天,豪爽好客的當地民衆習慣于聚在一起食用狗肉,呼朋喚友地聚在一起歡度夏至,并用新鮮荔枝就酒。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是自九十年代興起的一件事,但民間早已有所傳。據民間流傳,此事古已有之,是一傳統文化。随着改革開放,經濟發達,物質極度的豐富,于是興起之。在玉林,也就在現今,特别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玉林漸漸興起在夏至這一天吃荔枝和狗肉,而且一年比一年瘋狂,一到夏至那天,滿城風雨,酒樓排檔,幾乎滿座,很多平時無名的排檔一夜之間也熱鬧起來,更有聰明商家臨時租用台凳,租用臨時店面開起了大排檔。街上的荔枝攤點,也擺得通城皆是,晚上6點鐘開始,全城沸騰,到處是可見的是燈火通明,男男女女,酒令劃拳,酒香肉氣,壯觀的場面常常會持續通宵。
玉林的飲食文化,古來有之,注重菜式的味道與營養,同時也很注重傳統下的創新。正因如此,荔枝狗肉也是一種傳統下的創新,狗肉,有利用傳統的悶,煲等方法,也有白切等創新手法。而荔枝的吃法,有生吃,也可以拿烈酒來泡,拿荔枝和跟狗肉一起吃,有狗肉香濃與味美,又有荔枝的甜口新鮮,“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等等文化,足以說明狗肉本來就是一道很誘人的菜肴,有其無法阻檔的飲食誘惑力。嶺南荔枝,是嶺南名果,也是玉林的一物色水果,“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絕句,也說明了嶺南荔枝是果中之王之,有着不可以代替的位置,狗肉跟荔枝,一生一熟,本來就不是一道菜,而加在一起,又是如此之絕配,一肉一素,一熱一涼,兩者都是王中王,在飲食上的意義來說,不單是一個簡單的相加,更是一個完美的絕配。
根據玉林的地理位置,我們可以看出,夏至時節荔枝是當地很流行的水果,所以用荔枝來搭配狗肉就不難理解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但為何搭配的是脆皮狗肉,這個的确令人費解。首先,從全國來看狗肉并不是餐桌上的主材。而豬肉才是霸主。另外,玉林當地也不是肉狗的重要養殖地。據媒體報道,狗肉都是從其他地方運輸到玉林的。
如果我們客觀的把狗當一種動物,或牲畜來講,它的地位應該和豬沒啥區别。所以有一種觀點,為啥可以吃豬,不讓吃狗。我想主要是因為一般養豬都是為了吃肉,人民已經習慣了豬被殺被吃,好像豬生來就是這個命。而狗,由于其在社會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陪伴、寵物,導緻對其産生了感情,所以大多數人無法接受拿狗當肉吃的情況。平心而論,的确有一種狗叫肉狗,是養來吃肉的。書店裡都有肉狗養殖的書籍。但市場上的狗肉有多少是來自專業養殖的狗場的,多少是來自流浪狗,不得而知。
說道流浪狗,我有點意見。流浪狗怎樣形成的?他們的悲慘命運是誰造成的?如果某些“愛狗人士”不抛棄狗狗,他們不會流浪,也不會被端上餐桌。所以決定養狗狗,就要對它的一生負責。這樣看來,問題還是出在人類自身。
除了廣西,湘、粵、浙等地也有食用狗肉的習俗,而朝鮮、韓國、越南以及部分歐洲國家也有食用狗肉的人群。狗肉節并非是一種單純的由政府組織的儀式,而是與當地飲食文化有關的自發行為。在探尋其是否合理的同時,我還比較擔心狗肉的來源是否健康。否則,食客們還得為其買單。
歡迎大家評論自己對玉林狗肉節的看法。
敬請關注:悅享人生enjoylife
看着我的眼神,舍得下嘴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