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管是一種放大電信号并通過電信号控制電流開/關的元件。晶體管是組裝電子設備邏輯電路的必要部件,毫不誇張地說,當今計算機的發展伴随着晶體管的進步。YouTube頻道The Engineering Mindset在一部網絡視頻《How Transistors Work》中,解釋了晶體管是如何工作的。
晶體管通常被描述為供水管道。流過晶體管的基極電流是流過管道的水。該管道中的水流被塞子(Disc)阻塞。塞子與管道旁邊流動的細管中的“擺動閘門(Swing gate)”相連。
當少量水流過細管時,擺動閘(Swing gate)打開,管塞器(Disc)同時打開。換句話說,如果水流過細管,管道中的水也會流動,基極電流控制另一部分的電流流動。
當然,水不會在實際晶體管中流動。晶體管中使用的材料稱為半導體。容易導電的材料稱為“導體”,不易導電的材料稱為“絕緣體”。半導體導電性在兩者中間。
要了解半導體是什麼,我們需要了解原子的結構。下面是一個簡單的玻爾模型顯示原子的結構。中心的黑色球體是原子核,綠色球體是電子,電子的軌道是電子殼層。最外層的活化是最外層的殼(價殼層 (valence shells)),周圍區域是導帶(conduction band)。
導帶是最外層層外的能量帶,在這個導帶中激發的電子可以表現得相對自由。絕緣體具有電流難以流動的特性,因為最外層殼層中的電子難以激發到導帶中。相反,在金屬等導體中,最外層層的電子很容易被激發到導帶,因此電流很容易流動。半導體的特性是,當加熱或通電時,導電的容易程度會發生變化。
晶體管中使用的半導體是“雜質半導體(extrinsic semiconductor)”,其中磷和硼等雜質被植入矽中。半導體有兩種類型: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
矽(Si)最外層的四個電子是用于與其他原子反應的“價電子”,也就是說,一個原子有四隻手。然後,四個矽原子通過一個“共價鍵”與一個矽原子結合,該鍵共享一對電子,一個是它自己的價電子,另一個是另一個原子的價電子。
然後,N型半導體将通過稱為摻雜的過程将磷(P)注入該矽結構中。磷有五個價電子,所以如果把它摻入矽的結構中,矽有四個價電子,它必然會有多餘的電子。
相反,P型半導體是那些隻有三個價電子的原子(如鋁(Al)和硼)被植入矽結構中的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相反,P型半導體不可避免地耗盡了電子。
當這種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連接時,電子在接觸面上交換。然而,電子隻在接觸表面上移動,電子不會在整個半導體上移動。
然而,當對這兩種半導體施加高于一定水平的電壓時,電子會移動。
晶體管具有将這種N型半導體和P型半導體組合在一起的結構,并且有兩種類型:NPN型和PNP型。
晶體管有三個極:發射極、基極和集電極。在NPN型的情況下,發射極連接到一個N型半導體,基極連接到中央P型半導體,集電極連接到另一個N型半導體。
當小電流通過發射極和基極時,電子開始在發射極側的N型和P型半導體之間移動。
當發射極和集電極連接時,電流流過。通過使少量電流通過發射極和基極,在發射極和集電極之間産生較大的電流變化,允許晶體管放大輸入信号并打開和關閉電流。由于這種“電流開/關”可以表示二進制數0和1,因此晶體管成為配置計算機邏輯電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