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 信
手寫書信的曆史可謂悠久。
書信是一種古老的文體,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用馬傳遞書信的記載。
書信雖然早已出現,但因書寫工具的缺乏和傳遞的困難,一般人很少用。
漢魏六朝以後,書信才逐漸普及開來。
書信原來是分開說的。書,指的是寫出來的文字材料;信同訊,指的是送信的使者。到了六朝,書信二字才合而為一。
古代因為書寫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寫作方式的不同,書信也有許多稱呼。
東漢蔡倫發明了紙。書信的寫作和傳遞方便多了,使用範圍也擴大起來。書信發展到今天已通稱為“信函”,其他叫法也随着時代的變遷而轉化或消失。
信件的書寫,先是用軟筆(毛筆),後來用是硬筆(鋼筆、自來水筆等);先是豎行書寫,後來橫行書寫(由左至右)。
手寫書信的産生,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文獻。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盡管書信有着明了、詳細、便宜的優點,但還是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
古代書信的傳遞通過驿站完成,一般的書信10天或半個月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遙遠的邊疆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所獲信息的準确性、高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促成了電話、傳真等的出現,可在大衆生活中書信仍是通訊聯絡的主要手段。
随着信息産業的革命、通信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遞信息的電子郵件。它給人類帶來了全新的交往方式。電子郵件綜合了信件與電話的優點,既具備電話的快速,又具備信件的準确,同時還有價格低廉的特點,故被大衆所廣泛接受。
如今,QQ、微信等聊天工具使人們的溝通更加便捷、高效。
從古代的驿站制度到今天的電子網絡,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必然給書信的寫作和傳遞帶來新的革命。
2、拍(發電報)。
即:将文字翻譯成數字代碼用無線電發送給對方,這是最早利用電能進行通信的方法。它是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報信息通過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訊号的方式發送出去,該信号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28日,德國郵政确認将于今年的12月31日最終停辦電報業務,标志着這項延續了200多年的古老的電信業務退出了曆史舞台。
拍發電報,要按字數計費,所以電報文字必須簡潔、精煉。例如家裡老母病得很嚴重,家人如果給在千裡之外的兒女盡快報告消息,當年隻有拍發電報最為快捷,但在拟電報稿時,你不能這樣說:“母親得了什麼什麼病,什麼時候得的,住進了哪家醫院,是外科還是内科,怎樣治療的,用的什麼藥,住院幾天了,現在病情怎樣,吃飯怎樣等等”,洋洋灑灑幾百字甚至上千字,這是手寫信件的内容,而不是拍發電報的文字。電報文字必須惜墨如金,切記泛泛介紹和描寫,能把情況說明即可。所以,上述電報的内容,可以縮寫成:“母病重,速歸”,甚至連中間的标點符号都不要有,因為标點符号也要收費。
3、“彙款單”
小時候,常見“綠衣使者”(郵遞員)騎着自行車或者電驢子走村串戶送信件、報刊和包裹,以及彙款單。
所謂“彙款單”,就是身在外地的人,給遠在鄉下的親戚朋友郵錢,在對方郵局填寫的書面證明。類似普通信封,略小。上有收件人地址和姓名,下有彙款人地址和姓名,當然少不了大寫的彙款金額,還有“附言欄”,有什麼話要說,寫在“附言欄”裡,大約能容納十幾個字,必須簡明扼要,不能啰裡啰嗦,否則,寫不開。彙款單最後來到收款人所在的當地郵局後,郵遞員會将彙款單連同從銀行代取的現金一起送往目的地。通知收款人領取現金。但收款人必須持有本人私章并簽字。郵遞員在彙款單上加蓋私章後帶回。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