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參加科舉的舉子都叫舉人,秀才則是科舉考試的一個科目,和進士、明經一樣。
在唐朝秀才科的聲望是高于進士科,又因為秀才科所定的标準高,錄取的人數少,人們都畏而不敢求試,所以在唐代科舉史上,秀才科的施行時間并不長,科舉取士主要還是通過進士科與明經科。但是在開元、天寶以後,凡稱作秀才的,一般都是進士科,或泛指讀書人。
傅璇琮先生《唐代科舉與文學》中有介紹。唐代科舉應試者有兩個來源,由學館就是官學薦送的稱作生徒,由州縣薦送的叫鄉貢。跟後來明清兩代的科舉也有相同點,就是舉子都要經過選拔才能參加禮部的考試,不論在中央的館學還是地方州縣懷牒自列的俊秀之士。唐代的科舉考試自由多了,沒有後代的那麼嚴格,所以秀才與舉人大都是泛指,不是經過一級級考試才能獲得的稱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