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中樞神經系統的範圍

中樞神經系統的範圍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17 01:08:03

中樞神經系統的範圍(認識一下你的身體指揮中心)1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圖書館,有一個很長的名字:Harvey Cushing/John Hey Whitney Medical Library。

這個名字來源于兩個人名。其中一個是John Hay Whitney,美國商人。正是他的妻子Betsey Cushing Whitney出資建立了這所圖書館。Betsey Cushing曾是羅斯福總統的前媳婦,也是一位慈善家。但更有名的是她的父親,Harvey Cushing (哈維 庫興), 正是這個圖書館的第一個人名。

哈維·庫興 (1869-1939) 是美國著名神經外科醫生,被譽為“現代神經外科之父”。

他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神經外科醫生,在其他領域也很有建樹。比如庫興氏症侯群(Cushing syndrome)這個内分泌科疾病就由哈維庫興首先描述,并以其命名。

他還是個藝術家, 畫一首好畫。除了畫旅遊風景畫,他會對每一個病人的大腦手術圖進行仔細的素描。他還是個醫學書籍收藏家,收藏了很多珍稀的醫學類和其他書籍,比如出版于1554年的現知最早的煉金術文本,牛頓的手記等。 最後,他也是個作家,除了精确的病例和案例記錄,他每天要寫1000個字的記錄,寫下他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的感悟。所以他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财富。

在Cushing/Whitney圖書館的地下一層,有一個雖小但頗有名氣的“庫興中心” (Cushing Center), 裡面陳列的是哈維 庫興一生行醫積累的腦外科病例手記,他的藏書,及大量人體大腦解剖或術後的标本。

人類的大腦在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完全是個黑匣子。在沒有顯微鏡、病理切片等研究方法前,人們對于大腦的認識往往來自于偶然或意外事故導緻大腦缺損後産生的宏觀病症。

曆史上有幾個著名的因為各種原因發生腦部缺陷的病人。

費尼斯·蓋吉 (Phineas Gage,1823-1860) ,原本是美國大西部鐵路公司的一個爆破工頭。1848年的一天,他的工程隊要負責炸開在鐵軌上擋着去路的大石頭。工人們分心,未在開炸前鋪上防炸的泥土。蓋吉用自己随身攜帶的長110公分、半徑3毫米的鐵棒點燃引線,因為缺少了防炸保護措施,導緻鐵棒直接炸出,恰巧刺穿了蓋吉的左臉頰,穿過他的左眼,再從他頭頂貫穿飛出,最後鐵棒掉落于2.5米外。人們都以為蓋吉死定了,沒想到兩分鐘後他居然自己站了起來。

他被送去小鎮的醫院,醫生都驚歎為奇迹。三周之後他便出院,沒有留下任何明顯障礙。他之後又存活了12年,活到37歲“高齡”,與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相當。

但是人們發現事故後他的性格大變:蓋吉原本是做事認真負責,人緣良好溫和的工頭,這次事故後他變得粗魯不雅,脾氣暴躁,經常口出狂言, 不聽勸告,認知也變成小孩般。他的故事成為了神經學家研究大腦, 特别是大腦前額葉皮質(Frontal lobe)受損會使人容易産生沖動和缺乏控制的一個裡程碑事件。

另一個著名的美國病人叫Henry Molaison (1926-2008),在醫學界他有個響亮的代号,病人H.M 。他從小患有癫痫症。在20世紀大部分時期,用手術切除部分大腦腦葉,是治療癫痫症的唯一辦法。雖然這種療法,在我們現在看來既原始又不可思議。如今癫痫症有很多有效的藥物可以控制,腦葉切除已不太常見,最後沒有辦法的時候偶爾才會用到。但這也會引發很多神經方面的後遺症。

1953年,在他27歲的時候,接受了大腦前颞葉切除術,而在這個叫“前颞葉”的大腦區域裡,包括對記憶的形成非常重要的組織,叫海馬體(hippocampus)。這次手術之後,雖然他的癫痫症狀被成功的控制住了,但是卻帶來了影響終生的後遺症:順行性遺忘症。

什麼是順行性遺忘症?就是和電影《初戀50次》的女主角一樣,雖然他手術前的長期記憶是完好的,但手術後他便沒法記住任何新事物。比如他第一次見到你,互相認識了以後,你出去一下,隔一分鐘再回來,他會對你完全沒有印象,認為你們是第一次見面。H.M 活到2008年去世,再沒有發作過癫痫症,但他的記憶卻永遠停留在了27歲那年。他的一生也成為了大腦科學的最好研究項目, 甚至被稱為大腦科學研究史上的“最重要的病人”。 但我想,沒有一個人會願意成為這樣“最重要的病人”。

中樞神經系統小檔案

人腦和脊髓構成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人腦和脊髓周圍有腦髓液, 外面有三層薄薄的保護膜,統稱為腦膜。

如果說大腦是人體控制中心,脊髓就是主幹線。中樞神經系統控制身體的大部分的運動機能,整合和協調從各個感官接收的信息,并發送給身體各部位運動或感受的指令。

人腦小檔案

人腦由大腦,腦幹和小腦組成。

大腦是人腦中最大的部分。它分為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大腦皮質是灰質的外層,覆蓋白質的核心。

高級動物的大腦皮質是包裹在大腦外側的連通皮狀結構。皮質有些區域向内凹陷,形成稱為“溝”的解剖結構。溝之外向外凸出的區域稱為“腦回”。“溝”和“回”是皮質最顯著的兩個解剖特征。

大腦皮質屬于腦和動物神經系統演化史上最為晚出現、功能上最為高級的一部分。

大腦皮質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控制語言的中樞在大腦左側的兩個區域,控制視覺的中樞在大腦後部的一個叫枕葉的區域。左側的大腦皮質控制人右半側的運動,右側的大腦皮質控制人左半側的運動等。

皮質小人(cortical homunculus)是一種繪制人體的特殊方式,其中人體不同部分的比例并非按真實比例确定,而是對應大腦中負責該部位運動和感官功能的區域大小比例畫成。

脊髓小檔案

脊髓是細管束狀的神經結構,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護。

脊髓是源自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傳送腦與外周之間的神經信息。

脊髓有31個脊髓節,與它所處的脊柱位置相對應。包括8個頸節 (相對位置在脊柱C1-C7),12個胸節 (相對位置在脊柱T1-T12),5個腰節(L1-L5),5個薦骨節(S1-S5),和1個尾椎。根據所在位置的不同,控制身體不同部位的感官和運動。

比如C1-C6位置的脊髓控制頸部彎屈運動(往頸部前彎的運動),而C1-T1位置的則控制頸部伸展(頸部往後仰的運動),T7-L1位置的脊髓控制腹部肌肉運動。 T10區的脊髓控制肚擠眼位置一圈的皮膚感官,C4-T2部位控制雙臂不同區域的感官,等等。

做醫學生時,這些曾經都要背下來。現在已交還給老師,需要的時候咨詢一下谷歌醫生,1秒鐘就能找到答案。

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的疾病

繼續讀下去,你會發現一個規律,疾病跟人體各個器官有很多觀聯性,很多疾病的發病機制也還不清楚。所以這裡不做一個簡單的劃分或羅列,因為不可能把所有疾病都羅列一翻(那就不是輕松科普文,而是疾病百科全書了),而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疾病的多樣性和多面性, 從而更了解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血管問題: 最常見的是腦溢血和腦血栓(俗稱中風)。顧名思義,腦溢血就是大腦裡的血管爆裂,腦血栓就是大腦裡的血管阻塞。血管是氧氣和腦組織所需其他營養的主要載體。如果大腦部分區域因為這些原因無法得到有效的血液循環,那就會出現大腦組織壞死,出現相關的功能缺損。如果影響大腦裡的語言區域,那病人就不會說話,如果影響運動區域,那病人就無法行動。

大腦出現感染: 最常見的其實不是大腦本身、而是覆蓋大腦的腦膜出現感染,統稱腦膜炎。腦膜炎可以由一系列的感染源引起:主要包括細菌和病毒。腦膜炎在小孩,老人和抵抗力底下人群中比較多見。

大腦内的感染很少見,這要歸功于一個稱為“血腦屏障”的功能。 在通過腦的血管和腦之間有一種選擇性地組織某些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的“屏障”。腦血管障壁幾乎不讓所有的物質通過,除了氧氣、二氧化碳和血糖,大部分的緻病菌、蛋白質、和藥物由于分子結構過大,一般無法通過。這就是為什麼有菌血症(細菌在血液裡擴散)的病人,一般對大腦沒有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用于治療腦部疾病的藥物,通常需要進行結構和劑量的調整,能确保它能穿過“血腦屏障”。

大腦出現腫瘤: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起源于大腦的腫瘤也不例外。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目前為止發現的有120多種,良性的有聽覺神經瘤、腦膜瘤等,很多小的良性腫瘤如果沒有産生症狀,可以觀察随訪。惡性的腫瘤最常見也難治的是膠質母神經瘤,還有中樞神經淋巴瘤、髓母細胞瘤(多發于兒童)等。

上面幾大類型疾病也可以出現在脊髓中,它們的名字和形态多樣,就不一一列舉。

神經退行性疾病: 這大類中包含了許多“大名鼎鼎”的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疾病、多發性硬化症、亨廷頓病,漸凍人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這些疾病現雖有一些有效藥物可以控制或減緩進程(特别是帕金森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但大多數還是不可逆轉或治愈的。

頭痛症: 頭痛症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症之一。除了别的病症引起的頭痛(如腦膜炎引發的頭痛),原發性的頭痛症(primary headache)包括偏頭痛症、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這三大中。其中偏頭痛症最為普遍,特别在女性中。原發信的頭痛症和牙痛一樣, 屬于那種對生命沒有威脅,但痛起來要人命的。但大家也無需太過擔憂,發作時很多有效藥物可以控制,平時注意生活習慣,減少觸發點,是可以于這些頭痛症和平相處的。

癫痫症: 癫痫症的起因有很多,很多是先天遺傳性的,還有一些是後天因為大腦結構的損傷引起(如腦腫瘤摘除手術後或中風後)。癫痫症也大多有藥物可以有效控制。

精神類疾病: 抑郁症,和躁郁症(在抑郁和狂躁之間反複),自閉症, 各種物質上瘾等。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疾病是心理或意志力方面的疾病,也曾聽過不少輕描淡寫評論抑郁症或上瘾的人群:他/她為什麼就那麼想不開呢(抑郁症)?他/她為什麼意志力那麼薄弱呢(上瘾)?這樣的評論有失偏頗。

我們對于這些疾病的機制了解還不透徹,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們都與中樞神經系統内的一系列化學物質(神經遞質)和神經通路有關。所以針對這些神經遞質的藥物對這類疾病很有效。比如氟西汀(商品名叫百憂解)就是一種對叫“5-羟色胺”的神經遞質的再攝取産生抑制的藥物劑。

社會對精神類疾病還有很多忌諱,這也給病人就醫帶來了不必要的障礙。這點在美國相對開放。我曾經照料過一個因肺癌住院的老太太。她的女兒在旁邊擔憂地說她媽媽似乎有抑郁症,她也默認不語。我做了一下評估後,發現她确實符合抑郁症的診斷。然後我就建議可以試一下某種藥物治療,老太有些猶豫。她的女兒立即爽朗的說:“媽,這個藥挺好的,我都吃了很多年啦!” 最終說服了她母親嘗試這種抗抑郁藥物。

謝謝你耐心讀到最後。大家對中樞神經系統還有哪些問題呢?歡迎積極留言!

中樞神經系統的範圍(認識一下你的身體指揮中心)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